碎片化时间学习,真命题or伪命题?

我们听说过,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种种正面激励的案例,同时又有一种声音说碎片化时间学习会毁掉你,到底哪一种声音是正确的?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呢?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油然而生……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后,就能明白了其中缘由,进而为我所用,实现自我探寻的一小步。

首先,我们从我们的大脑开始说起,而知识是特定的神经元链接模式。思考是神经电流流过这种特定神经网络的过程。无电流流过,知识仍然存在在那里,但是我们对之无意识。就好像你不会时刻想着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但是当有人问到你,你就会主动回忆,即以神经电流点亮相关神经元。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微观规律是学习的平台期,这个规律表明学习的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我相信经历过我们中国传统是教育的我们,都是深有感触的,只不过是我们有时候选择性忘记,忘记那些我们曾经理性脑认同但是情绪脑和原始脑不愿意接受的经验。在平台期,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看起来毫无进步,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停的巩固,到了某一节点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碎片化时间学习,真命题or伪命题?

图片源于《认知觉醒》P25

在了解了我们大脑是如何来学习的之后,再回顾下我们现在的信息来源渠道。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时代让我们现在每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是古时候的至少 10000 倍以上。为了吸取更多的知识,我们也订阅了各种公众号,每时每刻都有信息推送到手机上,而且很多都是现成的答案。像许倬云老先生在十三邀访谈中提到的,都像麦当劳一样,精神神上的麦当劳,吃下去,够饱了,不去想了。网络媒体每日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自己想,听到的东西很多,不一定知道怎么拣选。

这种没有主观学习计划和能动性,而又不持续性的信息输入,是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神经元连接放弃,这种连接会因为放弃练习后弱化,消失。下次学习就得重新开始,循环往复,我们并没有因为碎片化时间的投入而增加大脑的知识连接,说白了就是没有形成自我的对新知识的认知系统。我们就会变得焦虑:“我已经努力到将看邮件的间歇时间都用来碎片化学习了,为什么我还是没有结果?” 从而怀疑自己,加重焦虑感,没有成就感……

反之,如果我们是带着目的性的,系统性的去接受想要的信息而非被动推送,能够不断的加固我们的神经元连接,很快上升期就会如约而至,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而已。

所以,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充分利用时间的行为,至于它产生的效果,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意识,主观能动性。那么大家可能会说:”我有主观能动性,我是想要学习的,不然我也不会去学习啊”。

这里有个误区是我们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目标是什么?就像我们去读书,读过书后是不是花很多时间去做个漂亮的思维导图,以此来证明我读过书了?

还是书中的某几个或某个观点能让我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通过自我认知而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

深入思考,触及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向内寻找,感谢你跟我一起离自我探寻更近一步。

碎片化时间学习,真命题or伪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碎片   时间   麦当劳   神经元   主观能动性   美文   命题   电流   焦虑   主观   认知   大脑   规律   神经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