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生命最美的底色

受做教师妈妈的影响,我自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阅读杂志《读者》,那篇篇精心挑选的文章,卷首语就像一个精致华美的公园,让人赏心悦目;舒缓贴切的纪实性随笔如同草原藏香,博大精深;那些充满智慧的哲思小品,是文字变成了一个个精灵——更像作家史铁生说的“笔墨良心”,理性地触须让我的思绪与作者有时共鸣,而更多的陷入一种宁静的思考之中。
   比如2012年杂志里有一篇文章《没有爱,世界会冻僵》,作者从国人的精神家园所缺的几样元素谈起,分析当下收益非常不合理,人们贫富悬殊,信仰缺失,公信力降低,道德失陷,人的生存和压力里空前巨大,以电视剧《蜗居》为例,说明一套房子就让你透支人生,终生服役。于是说:“国人缺乏微笑,缺乏信任,缺少谅解。”文字从里向外散发的一种气息,一种温度、一种没有逼视的内心秩序,作者用“爱”来劝导善良,从而让灵魂更舒适,更容易秉持和传导。
   其目的,是实现愉悦的“爱”的上升,用“大爱”化解一切,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或者说是理想与现实达到平衡,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而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幸福的认知和阐释。那么把幸福从这些抽象的概念当中分离出来,具体的幸福是什么样子呢?
   由于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有机会走进千家万户,在和住户频繁的接触中,常常听到人们说:“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是缠绕在自己心里。”比如社区有两户家境十分相似的人家:家庭成员都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岁,都属于智障性家庭,且每个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只有初中毕业。巧的是这两家都是男的智障但有工作,女主人正常却都没有职业,但她们都是家里的支柱。
   一家女主人性格很不好,厉害粗暴,动不动打得男人不敢回家,跑到居委会诉说,寻求帮助。当我们去调解时,女主人感到自己的一生都毁在了这个家里,委屈了自己,我们一去就对我们诉说自己的不幸。在男的顶撞自己不随自己的心愿时,仿佛只有大打出手,才能医治自己的心头之病。家里疏于整理、清扫,很多时间,家里一片狼藉,凌乱的房间里都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而另一家,女的虽没文化,但她感恩男人,感恩社会,因为男人的工资给家庭带了稳定的收入,所以这个不幸的家庭充满浓浓的亲情,和谐而美满。甚至男人抽的烟的牌子,都是由女主人的决定的,社会上一般人抽什么烟,她就给买什么烟,价格不低也不高。女主人常对人说:“咱人有问题,但活人的精神头不能倒。”男的也因为有妻子的这份关爱,走哪都让人感到他像孩子一样的自豪和骄傲。她的家始终亮堂而干净,年年被社区评为“五好家庭”。
   我常常回味这两家人,一次次的感受她们的幸福和烦恼,用自己从书本上啊学到知识试图解读自己有关人生悬而未决的题目。比如关于幸福,我发现幸福就藏在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里,它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却需要你用真诚,及其爱的奉献去捕捉。
   甚至有时,我们拥有的健康就是他人无法企及的幸福。
   很喜欢朋友说的一段话;“梵高作画使用染料很少超过六种,但他的画让人感受到美的极致,思索的幽深。人生也如此,都知道简单是一种境界,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熙熙攘攘。人啊,活出简单不容易,活出复杂却很简单。”
   我常常想,在这个世上,好多人行色匆匆,为权、为钱、为名、为利……背上背上个沉重的行囊去追求幸福,而装得越多,牵累越多,离幸福的目的地越走越远。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不要看别人眼里幸福,要关照自己内心的幸福。我们的行为需要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正确的信仰参照目标。
   我是幸福的。童年时期,母亲把家里土坯砌的土台子擦得明光闪亮,到现在我都能感到当时趴在上面做作业或玩耍时,母亲当时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依恋,以及对我们姊妹三个的浓浓爱意。幸福常常与爱形影不离,透明而突出。
   我曾迷茫过,质疑过幸福到底存在不存在?存在那离我到底有多远?那是我成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家,九七年自己所在的工厂倒闭以后,一直在家带孩子,爱人所在厂子效益也不行,最长的一次八个月不发工资。家里就靠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过日子。有一次离发工资的时间还有一个礼拜,家里只剩下2块钱,我带着四岁的女儿出去买菜,孩子看见用酸枣做的糖葫芦,嚷着要吃,我给买了一串糖葫芦。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还没吃过这么小的糖葫芦。”对孩子的愧疚让我心碎,我的泪默默地撒了一路。因为日子的拮据让我在讨价还价中只能买到一毛钱的最小糖葫芦。我从骨子里感到现实生活中透心的寒意。
   贫穷能点燃人性里面对未来最旺盛的斗志,能冶炼出人性里面对未来最坚强的意志,能提炼出人性里义无反顾的决绝。从那一天起,坚强的斗志,和那份决绝我都有了。我开始了新生活艰难的远征。
   冬天的风是寒冷而凛冽的。我告诉爱人也要打工挣钱,养家糊口。除了目光里对视里的湿漉漉无声的隐忍,我们没有鼓励,也没有反驳,甚至也没有安慰的语言,心照不宣的理解里,除了无奈,还有一搏的勇气和信念。
   我家在贺兰山下的西轴家属院,离城区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那时老城的人到西夏区办事叫去山上,北京路都是沙石路,高楼寥寥无几,晚上空旷而幽静得可怕。我家离西夏区还有好几公里,我带着四岁的孩子早出晚归,每天往返与十几公里的市区。几年来我在饭馆打过杂,给机关单位打扫过卫生,搞过冷库搬运,几乎干遍了所有能干的体力活。日子匆匆过了,但一些记忆已在心底石化——到今天我也忘不了做搬运工的那几年,别人两天一双手套,好强的我为了搬箱方便,索性就赤手上阵,当一天200箱打包码好的任务完成,人几乎都瘫痪了。手不但黑,手掌就像粗糙的砂纸,在人面前从不敢伸出手来……作为男人,我同样有着爱美的天性,可这天性里融合了过多的羞怯,但那绝不是自卑,有个诗意的朋友很善意地取笑我:你就是贺兰山里冬天的一棵树,在贫瘠荒芜条件恶劣的境地里,无怨无悔的、快乐的维护着自己日渐好转的光阴。
   一切都过去了,当2009年我到居委会工作时,虽然工资只有560元,和爱人的工资加在一起还没有别人一个人的工资高,但这足以维持我们已习惯了节俭的生活,并略有结余。我已40多岁,很喜欢这份稳定而琐碎的工作。琐碎的繁忙的工作,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虽然我们的房子56平米没有别人大,但我们小小的家却拥有比别人大房子装得更多更多的温馨而骄傲,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有时静静地惬意地坐在那里,想着小时候学的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健康,简单,信仰,追求——这就是我对幸福的理解,也是我幸福的基石。我努力是自己平凡的一生,变得丰富而多彩。
   从童年物质匮乏一粒糖就让人感到甜蜜的年代,到现在这个太物质时期,有时攀爬贺兰山,登高眺望,望到西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语言能准确表达和解读生命对历程的感受,包括酿造出幸福的味道,“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看到鲍尔吉原野《让高贵与高贵相遇》这句话,才知道真正的高贵不是出身,不是权势,更不是金钱,她是人们心中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
   一个心从高贵的人又怎能不幸福呢!?而读书是一个人从庸俗走向高贵唯一的捷径。我就这样充盈着自己,快乐幸福着自己,并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幸福   智障   西夏   糖葫芦   底色   寥寥无几   女主人   美文   琐碎   高贵   家里   工资   生命   简单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