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到底厉害在哪里?

《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话极易引起读者的误解,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这两句话解释为:“天地冷酷无情,轻贱、蔑视万物,就像对待草扎的狗一样。圣人冷酷无情,轻贱、蔑视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其实这样的解释完全违反了老子的本意。老子却在《道德经》中告诉大家,并非如此,在万物之上并不存在着一个仁爱有情的主宰者。一切事物的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被外在的力量所驱使,而是顺应着自己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就是内在于万物的“道”。

因此,天地对万物毫无偏私,任其自由发展,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认为,人应该效法天地的法则,所以《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的本性是自然,毫无偏私的对待万物。那么统治百姓万民的圣人也应该效法天地,毫无偏私地对待百姓,任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展,这就是圣人的“不仁”。

其实,这个“不仁”就是“无为”。居士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说过,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无为就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辅助百姓自我发展而不加制约,不去惊扰百姓,不能强作妄为。

有很多统治者做不到不仁和无为,他们自以为是仁爱有为的君主,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指导百姓。比如今天告诉农民,种水稻比种小麦赚钱,大家把麦子拔了种上稻子,明天告诉牧民,养羊比养牛效益高,赶紧把牛宰了买小羊羔。这么胡乱折腾之下,百姓必然越来越穷。而最好的统治方法就是不要替百姓操心,任他们自由发展。

很多人看到“不仁”,就认为老子反对儒家的“仁爱”。其实儒家学说中也蕴含着不仁和无为的思想,比如《论语·卫灵公》中就记载了孔子的无为思想:“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孔子认为,舜只要端正地坐在王位上,天下就能大治,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做什么。这正是《道德经》中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综上所述,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顺应天地的自然之道,对待百姓毫无偏私和偏爱,任凭百姓自然发展,自然就能天下大治了。这正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不仅治理天下是这样,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了,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是绝对做不到对孩子“不仁”的。但是有些父母爱孩子爱得太过分了,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个废物,因此做父母的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孩子太过偏爱,要给他们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道德经   万物   儒家   孔子   天地   仁爱   统治者   圣人   美文   本性   老子   厉害   父母   百姓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