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静园是一栋花园洋房,坐落在车水马龙的上海万航渡路上,毗邻静安寺核心商圈。2019年底,当业主带着改造这栋老房子的想法找到我们的时候,离新冠肆虐中华大地已然不远,在随后一年的设计改造中,疫情两个字从未离开过与业主的设计讨论,这让项目天然地带有某种特殊性。


▼项目外观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静园坐落在车水马龙的静安寺核心商圈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当然这个项目的特殊性远非如此,这是一栋老洋房的改造,更确切地说是一栋老洋房销售模式的实验。业主想通过设计改造,为这栋老房子在其随后的出售中争取更大的市场价值和溢价空间。所以静园的改造实际上是一个产品的打造,而这个房子的实际使用者“虚位以待”,也让这次改造设计变得略微抽象,我们只能假想谁有可能成为这样一栋大宅的主人,而这样的“假想”也恰恰成为这个设计最有趣的地方,它没有任务书,我们需要站在原点,跨越从0到1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开放的命题设计,我们采用了一种“开放”的策略,以开放的心态和手段,营造一栋“不被绝大多数买家抗拒”的房子。


▼改造前后(从院外看) ©左:得当设计,右: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对于一个需要落地的设计任务,却又没有明确的使用需求,设计的操作实际上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作为设计师的个体经验会时不时地霸占整个设计推导,打破主客观之间的平衡。整个设计过程其实是不断地在“我觉得”和“市场觉得”之间肉搏的过程。


▼改造前后(从院内看)©左:得当设计,右: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开放的平面:实现多义的场景可能


因为无法获得具体的生活需求,功能布局的灵活性和模糊性,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应对方式。实际上未来生活场景的多义性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房间的确定功能被空间的灵活场景所取代。


▼静园分层轴测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我们在一层将客厅、餐厅以及西厨以敞开的方式连通,变成一个可分可合的公共空间。


▼一层平面改造前后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一层轴测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一层客餐厅+西厨的联通空间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餐厅与厨房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在二层我们将中央的房间变为起居室,并与二层露台相连,形成一个家庭室。


▼二层平面改造前后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二层轴测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二层起居室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二层起居室吊顶的缺口保留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在三层干脆破除了房间的概念,舍弃了衣帽间的配置,创造了一个横贯东西的“大主卧”,如果未来被用作办公,也能轻松应对。


▼三层平面改造前后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三层轴测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三层“大主卧”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即使面临着对于结构的大幅改造,我们也坚持这个平面多义化的操作,因为“开放”是一个灵活的策略,它实现了具备包容度的空间可塑性,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形成微妙的平衡,以模糊的、松散的、留白的方式,创造了很多延展的“接口”而非“结果”,让更多被假想的生活和工作在这里成为可能。


▼一层空间被打通的过程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开放的立面:尽一切可能拥抱阳光和户外


老洋房是上海开埠后中西合璧的特殊产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租界扩张后又达鼎盛,这种独立式的花园住宅在如今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尊贵的存在。不过虽说有如此的贵族血统,但毕竟还受限于上个世纪初的建造水准,砖木的结构体系使其面临老房子挥之不去的劣势:采光差、空间封闭。因而将立面打开去赢得更大的采光和景观面,也成了这次“开放”设计策略中重要的一环。


▼客餐厅的温暖阳光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一层客厅原本的窗洞墙立面体系被打开,成为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移门,与院子的关系更加亲密,花园作为老洋房的核心资产,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被更加充分地感知和体验。餐厅落地窗外设计了水池,与保留的桂花树一起,成为餐厅的一幅对景。


▼室内室外“亲密”的关系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餐厅的落地窗与水池和桂花树的对景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餐厅看水池和桂花树的对景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整个改造中,上海老洋房标配的格子老钢窗并未出现在最后的落地方案里,而是采用了铝包木的大幅玻璃窗,因为我们纠结了一番,还是觉得一味标签化地去还原老洋房的文化符号,而牺牲了室内外景观和视野的通透性,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让我们欣慰的是,结果的呈现也获得了大多数前来参观的潜在买家的认可。


▼三层主卧充足的阳光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通透的铝包木大幅玻璃窗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开放的顶面:充分展现迷人的历史表情


老洋房的价值除了先天的地段优势,多半是凝结在其历史积淀里,买一栋老洋房实际上更像是收藏一件老古董。我们的改造一直有个设想,即改造后的房子要成为一个博物馆、一本回忆录,因而整个设计的“策展”属性很重。从这个角度切入,老房子的顶面实际上具备丰富的“可策展性”,经年累月历经多次装修,而顶面却一直被尘封于花样繁多的吊顶里,虽说失去了话语权,但也因此免遭打扰和侵袭。


▼改造完之后还保留着的很多老房子的“历史表情”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夜里当室内灯光亮起,静静地站在花园的水池边,抬头往屋里看,可以看到我们对于顶面的不同处理:一层的吊顶用三角的棱状结构对老的梁架做了暗示性的含蓄表达,灯带和窗帘盒也都被纳入这套体系中;二层起居室,顶面的梁架被完整地暴露,甚至小心翼翼地保留了一些残破的缺口,那都是有故事的历史表情,值得被后人多看一会儿;三层的顶面因为屋面木梁架过于复杂,大多数被吊顶封装了起来,但在中间位置选择将干净利落的双坡屋面结构暴露出来,中央的主梁也以切片的方式被呈现,透出一股静态的历史张力。


▼每一层对于吊顶的不同处理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一层客厅吊顶的细部构造和灯带亮起过程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天窗也成为了开放顶面的重要方式,屋面所开启的两个天窗,一个看天空,一个看烟囱,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历史景观的戏剧化呈现。


▼三层的屋顶与天窗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开放的剖面:实现系统技术的置入


我们可能已经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就是光光守着历史表情怀想从前,是无法满足当代生活对于便利性和舒适性的理性需求的,而这也成了横亘在老洋房改造前的一个技术挑战。我们就好像做精密的外科手术一样,将老洋房脆弱老朽的体肤剖开,小心翼翼地将中央空调、新风、净水、地暖、电梯、全屋智能等设备系统置入这个已经耄耋之年的老房子。这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当然也值得冒险,因为这脱胎换骨,老房子能如获新生。


▼一层湿铺地暖(左),电梯钢结构井道+各种系统管道(右)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站在院子里,操控手中的手机APP,眼前这栋老洋房便“听话”地被操控着灯、空调、窗帘、遮阳、监控……这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智能生活体验。这个剖开和置入的动作,实际上我们给予这栋老房子的,是它承载未来生活的能力和底气。


▼智能窗帘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电梯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手机APP全屋智能控制 ©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2020年底,历时9个月的工程,房子的改造也算颇有效率地完成。在这疫情肆虐全球的一年,房子如同整个人类世界,经历了一次自省和蜕变。在这一场蜕变中,我们不主张“修旧如旧”的完全还原,也不提倡“改头换面”的完全颠覆,而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交接,这是一种开放的状态,一本续集的开始,待有缘人提笔接着往下写。就好像站在三层露台上,朝南看到的烟囱与摩天楼,那一幕历史的交接与对话,温暖而深刻。


▼老房子的烟囱与城市的摩天楼之间的历史对话 ©左:沙鹏、右:得当设计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城市夜色中的静园 ©沙鹏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上海老洋房改造 | 静园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民宿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上海   上个世纪   起居室   屋面   烟囱   假想   天窗   得当   水池   美文   平面   餐厅   房子   方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