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止性格,还有......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不是所有命运都被性格掌握的,只能说我们在成年以前,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我们各自特有的性格,那我们成年之后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自我,去弥补小时候性格上的缺陷?


答案是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并不是都有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而是思维挖好了坑,等着大家跳进去,甚至有时候跳进去还不自知,那我们应该避免走进哪些思维陷阱,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马修是一位畅销书作家,美国知名战略和创新思想领袖,一位广受欢迎的演讲家,主持人和思维教练,他的思维方式训练至今已训练过数十万人,而且效果颇佳。


《思维病》这本书获得多名企业家,作家,经济学家的赞誉,财捷公司董事长布拉德史密斯先生说:任何创新者,商业领导者或问题解决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作家尼尔埃亚尔也说:《思维病》这本书堪称珍品!马修以多种研究为基础,来指导我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些知道相当实用,也颇为有趣。并且有数十万人参加过他的思维培训课程,并因此受益。

说到这儿,你是否对这本《思维病:跳出思考陷阱的良方》很感兴趣?下边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经常踩坑的三个思维误区,以及治愈良方。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止性格,还有......


边框风暴专治思维跳跃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思维实验:一家高级酒店为VIP客户配备了市场上的高级洗发水,但是每次服务人员去打扫房间的时候,洗发水都丢失了,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要求是不增加成本,不降低顾客满意度,并且容易实施)


你说这好办呀,然后就列出以下方案:可以分小瓶包装,可以把瓶身固定在墙上,可以找人专门负责守护洗发水等等,但是这一系列答案,大家大家都是从“怎样偷不走”的角度出发,其实无形中已经增加了成本,甚至降低了顾客满意度。这时你已经下意识地走进了“思维跳跃”的坑,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思维陷阱,其实针对这个问题,作者马修在《思维病》中通过边框风暴给出了更精彩的答案。


你有没有注意到边框这样的小东西,就拿艺术来说,如果没有边框,你根本不知道艺术和现实世界的的界限在哪里。对头脑风暴的思维方式,大家都众所周知,如果在风暴前加上边框,简言之就是从问题的边框入手,从如何提问入手,再进行风暴思考,提出其他人不会提出的问题,并且找到他人都在寻找的答案。这就有效避免了思维跳跃,让你找到问题核心,拥有更完美的思维方式。


那么回到我们刚才的实验,从边框风暴入手: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如何组织人们偷窃,又不增加成本”提出的,偷窃是因为洗发水好带并且不要钱,我们不可控,偷的对象是洗发水,我们可控,洗发水怎样不被偷,还不增加成本,那么只需把瓶盖拧下来就好了,没有人会带走失去瓶盖的洗发水。


原型试验专治想的过多

我们小时候就常听到大人们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学教授在黑板上写了1+1=? 全班研究生鸦雀无声,大脑飞速旋转,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一旁的小朋友说等于2呀!是呀,多么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想这么多?


其实你从一开始就创造了一些不存在的问题,你过度分析,过度计划,让简单问题复杂化,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第二个思维陷阱---想的过多。


生活中我们都热爱做计划,你有想过这是出自哪种心理嘛?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喜欢做有把握的事,掌控的资源越多,越有保障,也越能远离风险,事实上,情况通常相反,我们越想要掌控和管理显而易见的风险,面对的风险就会越多,这是因为我们自认为得到的保护越多,警惕性就会越低。


例如,你的车刚换上全新的刹车片和轮胎,所以你开车时速度会快一些,刹车也不那么及时,这一些列本是更好地保证你的安全,但你下意识地将他们理解为一种性能优势,另一方面,你的刹车片要换了,轮胎也磨平了,所以你开车速度就慢了,刹车也更及时了,从而更加安全些。由此可见,有时并不是充足的资源让你更加安全了,而是资源的缺乏给你带来了安全感。


想得过多的补救方法就是原型试验,原理是用便宜,高效地确定方案是否可行。就是通过:提问,假设,实验和反思来进行的。有两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你开启原型实验,1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用于疏离你的假设,2是一个简单的框架,用于针对那些假设来设计实验,使用这两个工具就能创造出强大的原型试验方法,克服想的过多的问题。最后一定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这样从一开始就避免你想的过多,但是又能通过实际行动找出问题,得出结论,好结果实行,不好的则改之,岂不两全其美。


自我梳理专治自我审查

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当讲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但是经过大脑思考后,又觉得这个答案太容易了,点子过于简单,因此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讲师宣布答案时,居然和自己想的一样!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审查,也就是通过,拒绝,否认,遏制,打击,沉默和其他方式,来谋杀自己的点子。


如果你也是这样就一定要注意了,这是最为致命的思维病,因为它是主动停止想象,是一种不用心的表现,久而久之,最终会扼杀我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如果这时我们不做自己,而是做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用心观察自己,也就是自我疏离。克罗斯认为,当你将自己作为另外一个人的时,就可以给自己提供更客观和更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可以有利的解决我们的恐惧,消除负面情绪,接下来我用一个著名的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马拉拉在2014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年仅17岁,在她的一次访谈节目中,她讲到自己14岁时的一个经历:一名塔利班士兵走进她所搭乘的公交车,用枪抵着她的头,然后准备扣动扳机,当时我在想:“如果他来了,马拉拉,你要怎么做?”接着我自己回答:“马拉拉,拿起鞋子打他”但接着我又想,如果自己拿着鞋子打他,那就和塔利班士兵一样了,你不能那样粗暴地对待他人,你必须用和平的手段进行战斗,于是我想:我会告诉她教育多么重要,而且“我甚至也想为你的孩子提供教育”然后我会告诉他:“那就是我想告诉你的事,现在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如果你细读会发现当中“我”“你”的变化,当你自我疏离的时候,你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用心观察自己,这样就不会被冲动,害怕,愤怒所控制,这种正念的思考方式,正是我们赢得大脑游戏必不可少的条件。


表面看似问题的事情不是问题,表面看似答案的事情不是答案,表面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我们的能避免思维跳入这些陷阱,那我们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会与之一起改变,让自己上升一个高度,成为命运的掌舵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塔利班   性格   刹车片   专治   洗发水   边框   原型   美文   陷阱   思维   命运   成本   风暴   答案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