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群嘲”,代表“俗文化”兴起的“风”时代来临


北大校长的“洪浩之志”,清华美院的“眯眯眼”艺术,还有“街头”风格的校庆舞蹈,华东某校的“多配偶”提议,复旦大学的“求仁得仁”古风,《人民文学》杂志的“好看诗”,贾浅浅的“屎尿文学”……

都说“丑人多作怪”。这都是一流的学院,权威学术机构,是“俊俏的人啊”!

为什么他们“诡异”的“研究成果”一旦出现,却遭到大众“群嘲”?

大众“群嘲”,代表“俗文化”兴起的“风”时代来临


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时代变化了。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时代。

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发声,去全民发声的时代了。这是时代的趋势。

用占星师的话:土星控制的“土元素”时代已经过去,水星控制的“风元素”时代已经来临。

人们将从对物质的崇拜,转向对精神的崇拜。


在多媒体时代,部分“精英”引领时尚潮流,占据“话语权”。他们的话,很少人去质疑。即使质疑,你也发不出声音。

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手机,每个人都有一个“话筒”,发出自己小小的声音。

小小的声音听不到。众多的声音汇聚一起,就形成了“群嘲”。

这是一种非常喜人的景象。大众俗文化,在复兴。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诗经时代,乐府时代,唐诗宋词时代,元曲时代,昆曲时代,莫不如此

比如熟知的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陆游,辛弃疾,他们的诗,无不是当时的“流行曲”四处传唱。正如高适所说的,天下谁人不识君。

下面的声音会传到宫廷里。韩翃写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皇帝说,这么有才,给个官做。

上面的声音也会传下来。白居易死后,皇帝给他写了挽联:“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柳永时代,“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南朝梁武帝喜欢写歌。听说《子夜歌》很火,他也写了一首:“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

诗人在写诗,作曲家在作曲,民间在传唱。上下一体,渔歌互答

那才是文化的盛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伟大空间。所有的民众,都可以在这个“空间”的海洋里来回游弋,歌唱。

现代技术,让他们微小的声音,都能够迅速被许多人听到。

这是技术的伟大,也宣布着一个新技术时代的“大众俗文化”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大众俗文化”时代,少数人偏执的审美腔调,再也无法代替大众的声音。

高端学府,名流教授,开始受到大众的群嘲。学术尊严与地位无法实现垄断了。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思潮。

大众“群嘲”,代表“俗文化”兴起的“风”时代来临

它刚刚到来,无形,无貌,还没有被敏锐认知。

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这个时代“技术创新”的产物。它要打造一种新型的“文化空气”,将文化重新拉回到民间,走到大众心里

我心里在惊颤着它的伟大。

这种思潮将成为一种文化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推动着一个东方“传统文化”时代的兴起

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

谁跟上这种时代的思潮,谁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大众   子夜   求仁得仁   复旦大学   时代   文化   思潮   美文   传统文化   民众   诗人   崇拜   皇帝   民间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