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和那一半分居吗?被迫分居的中国父母



你也会和那一半分居吗?被迫分居的中国父母

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分居两地的夫妻已不是什么新鲜现象,但还有一种分居现象也渐渐引起人们关注,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

李阿姨和王叔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年轻时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一共生了两个儿子,老两口没有读过什么书,但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考大学是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最好的出路,所以他们两口子省吃俭用、再苦再累也要培养两个儿子,俩孩子很争气,前后都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工作,也都相继结了婚,生了子,老大在河北,老二在天津。

你也会和那一半分居吗?被迫分居的中国父母


邻居都夸李阿姨有福气,养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都在城里落了脚,按理说该是老两口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问题来了,两个儿子都有孩子了,儿子儿媳都得出去工作,靠一个人工作养不起家,所以看孙子的事自然需要父母帮忙,把孩子带回老家来养是最好不过的,但那是万万不行的,两个儿媳都强烈反对,无奈,老两口一合计,只能分开,一个去老大家,一个去老二家,从此他们开始了分居两地的生活。

李阿姨和王叔都是在农村生活了半辈子的人,对城里生活的各种不习惯,他们只能忍了,为了孩子,哪个父母能不带孙子呢?李阿姨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她每天除了带孩子就是做饭收拾家务,一个人闲下来的时候就默默地坐在家里发呆,她在这个城市不认识一个人,除了每天晚上和儿子唠叨两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儿子忙忙碌碌的,日子久了也没有心情去宽慰妈妈,李阿姨想自己的家,想老头,实在郁闷的时候只能给王叔打个电话,隔着电话也能感觉到王叔在那边也是度日如年,没办法,为了孩子,他们只能这样。

你也会和那一半分居吗?被迫分居的中国父母


比起李阿姨,王叔更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在农村干了半辈子农活的人,一下子换了环境,各种别扭,接送孩子倒是小事,就怕都走了他一个人在家,他拿了一辈子农具的手得学会使用现代化家用电器,得会使用智能化电锅做饭,得会用吸尘器帮人家打扫卫生,会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这些都比让他下地干半天农活还辛苦,干农活虽然累点,但最起码能放开手脚、淋漓舒畅,不像在城里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哪里错了看人家脸色。

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他想念他的老伴,想他下地回来老伴给他端上的热腾腾的饭菜,想天气转凉时老伴给他披到身上的外套,想他那让别人帮忙耕种的几亩薄田……就这样老两口在彼此思念和惦记中一天天过着,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他们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有那么几天的团聚,每次别离都是万般不舍,没办法,为了孩子!

你也会和那一半分居吗?被迫分居的中国父母


如今给孩子带孩子已成了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年轻夫妻把孩子一生下来,就给了爷爷奶奶,每天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队伍中父母很少,大部分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听到过很现实的一句话:要不出钱,要不出力!爷爷奶奶带孩子天经地义,你不能给人家带,你就得出钱,要是既不出钱也不出力,那么这个家庭就很难和谐,还听过最扎心的一句话:你现在不帮人家带孩子,老了凭啥让人家给你养老?

昨天在网上看了一个故事,和李阿姨的情况差不多,说一来自河南农村的阿姨在城里带孙子,孙子孙女差7岁,她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已经10年了,而老伴跟着另一个孩子在深圳,也有10年了,只能过年团聚。

阿姨说,我们分居了半辈子,年轻的时候,她在家带着两个孩子,老公在外面打工,一直到孩子上了大学,阿姨才和老公团聚,可老人又病了,家里离不开人啊,老伴继续外面打工,她在家照顾老人,两地分居,直到送走了老人,两个儿子又需要帮忙,大城市压力大呀,于是分开又一个十年…

你也会和那一半分居吗?被迫分居的中国父母


读罢,确实为这些无奈分居的中年夫妻而辛酸,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自从为人父母那天起,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活着,为他辛苦为他累,好不容易孩子大了,可以喘口气了,又要去抚养孩子的孩子,条件好点的还好说,可以出点钱让孩子花钱雇个保姆,要是像文中这样的父母,也只能这样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

这就是中国父母,一心为了儿女,无怨无悔付出不求回报的父母,天下最值得歌颂的父母!最后用一首诗作为收尾吧: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暮到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父母   孙子   老两口   农活   儿媳   老伴   美文   这个城市   中国   阿姨   城里   儿子   老人   夫妻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