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文|江徐


早上在路边走,空气中水分子几乎达到饱和。远处的高楼大半截隐于雾气,近旁的海棠淋漓簇沓,一瓣一瓣,胭脂似的被雨水洇开,就那样缀在枝头。

认真去看,新绿层层,浅红粉白,说不上好看不好看,因为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淡淡的遗憾笼在心头。蓦然想起李清照,她为海棠写过一阙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那时候,她还年轻,还是待字闺中的李府千金。后人把李清照定义为婉约派词宗,殊不知年少的她,另有豪放轻狂的一面。

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李清照在《词论》中放言高谈。李煜、冯廷巳的词入不了她法眼,就连苏轼、欧阳修等名家的词作,她读来,觉得也不过尔尔。

生活中更是奔放不羁,火花四射。春天,呼朋引伴,划着小船郊游,暮色上来,她还流连忘返,急急忙忙中惊起一滩鸥鹭。她喜欢打马(一种赌博游戏),只要一上手,就沉迷其中,“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

人总是多面而立体的,作为舞文弄墨的青春美少女,免不了伤春悲秋。痛饮后躺下,恍惚中听见窗外风声雨声。早上醒来,昨夜的宿醉让她脑袋昏沉,心里却惦念门外的海棠——那些花儿,是否已被雨打风吹去?

我们对待生活,何尝不像海棠之于李清照,心里已有答案,仍是要问一问。别人回了,我们仍是不信。

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遗憾的事,经过岁月过滤,成为陈旧的恨意。张爱玲说:

“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海棠无香,是一种缺失;鲥鱼多刺,是一种多余;红楼梦未完成,就是一种未完成。

对于美,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款模式,以此为参照,看世间红红绿绿莺莺燕燕,多的是意难平。

别说完美,就算退而求完整,心满意足者也是寥寥。

有一本书,叫做《此生未完成》,作者是复旦大学的教授,风华正茂的年纪,有体面的工作、可爱的孩子,却因乳腺癌生命终结于三十二岁。

生病提供她一个回顾与反省的契机,在病床上写下生命日记,希望世人视她为前车之鉴,每天好好吃饭,早点睡觉,不要忙于工作和挣钱,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

对她自己来说,人生的路走了一半还不到,太多事还没去做,太多风景还没去看,太多梦还没去圆。因为未完成,所以满心遗憾。有一首歌叫做《花祭》,里面两句歌词:“太多太多的话我还没有说,太多太多牵挂值得你留下。”

有时不禁想,人真是别扭的生物,造物主赐予人妄念与贪婪,却永远留一手。能怎样呢?

抱残守缺中,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退一步有一步的人生。

退一万步说,海棠假若芬芳,就是完美吗?

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再说回海棠。海棠花最出圈的一次,是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出尽风头,赚足了大观园才子佳人们的笔墨。

话说有一天,贾芸给他的宝二爷孝敬了二盆白海棠,是不可多得的品种,非常珍贵。众人颇有雅兴,提议以此作为机缘,结社作诗。社名定为“海棠诗社”,第一期的吟咏对象便是眼前的白海棠。

探春夸它“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难销魂”;宝钗赞它“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找来露砌魂”;宝玉叹它“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相较下来,大同小异,囿于冰冰雪雪的格式。

林黛玉最后出手,她这样写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梨白梅魂,仙人的衣袂,怨女的泪痕。天上地下,虚虚实实,想象不拘一格。写诗的人,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诗人笔下的花,也因此分外别致。

海棠的风韵流入妙笔,裁为风流的文字。文字的玄机经由妙笔,幻生出思想的花朵。

一部皇皇的书,一段悠悠的梦,一群人,围绕一盆花,纵使将最丰富最干净的词汇,与最纯粹最深情的目光赠予它,终究是为一种现象所倾心。

梦中人忽喜忽悲,说爱道恨,从不知身在梦中。造梦人站在书页边缘,写着荒唐的呓语,流着心酸的泪。

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寂寞不过曹雪芹。

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川端康成的阴郁与细腻又培植出另一种风情的文字。他独自旅行,夜间投宿,旅馆老板送来一枝海棠。

王阳明曾说:“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花花世界,心物一元。对于旅途中早早入睡又早早醒来的川端康成而言,看到壁龛未眠的海棠,那一刻,海棠的颜色立马明白过来。他写道: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这枝萍水相逢的海棠是机缘,让他想到自然、生命、艺术、家中的狗、宗达的画、浦卜玉堂的墓、岚山的黄昏……

川端康成向世界伸出千万触须,用物哀的方式地感知一花一草,细如纤毫。他的心,过分敏感,也过分脆弱。

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朵花,能够赐予他活下去的理由。

最终,他还是口含煤气管,离开这个世界。没有遗书。因为他认为,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胡兰成有一幅书法:寂梦花。说的大概就是凌晨四点的海棠吧。

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寂寞的旅途,疲倦的人生,谁都有长夜难眠的时候。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已有数年。田也垦了,家园也建了,还造了一座雪庐。躬耕田园的日子虽然辛苦,他自有行云流水的心境。

有一天,寻常夜晚,他看到月亮出来了,月朦胧,鸟朦胧,东风轻轻地吹,心中雅兴顿起,提笔写下一首《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人未睡,花不寐,花与人相互照见。作为豪放派宋词的领军人物,苏东坡同样有着细腻婉约的性情,面对易逝的林花春红,他也会“怜香惜玉”。

苏东坡被调离黄州前,同道者置办酒宴为他饯行。觥筹交错,免不了琴曲助兴。一位叫李琪的歌女走上前,向苏东坡求诗。他答应得很爽快,稍作寻思,挥笔写道: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正要继续时,大概有人过来敬酒,他搁笔举杯,喝酒聊天,酒酣意浓,忘了给美女赠诗这一茬事。直到后来李琪主动上前提醒,他才重新提笔,接下去写道:

恰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这里,有对李琪的赞美,他将她比作海棠花,也有对自己黄州五载无言李琪的托辞,真诚中带点油滑——因为你太美,语言难以描述,正如西川的海棠虽好,杜甫却从没吟咏过。

海棠虽好不留诗,可能是一句无伤大雅的谬赞,却也道出关于美的哲思。

从审美角度出发,杜工部要比李清照、苏东坡、曹雪芹等人更加高明。

因为,天地自然,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海棠虽好不留诗:美到极致,便已忘言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川端康成   神宗   海棠   鲥鱼   红楼梦   工部   海棠花   东风   妙笔   雅兴   豪放   美文   极致   遗憾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