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王士雄聚元堂”坐落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十三朝古都—洛阳。其所传承的家族宫廷御方荣获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作为非遗传承人来说,我们的故事刚刚开始,但“王士雄聚元堂”的传奇故事早在百年之前,便已上演。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飘摇

道光元年也就是1821年,当时清政府政局动荡,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时局之下暗流涌动。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国江南地区爆发了一场霍乱,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当时,霍乱蔓延速度之快骇人听闻,很快便殃及到了上海这样的港口城市。也是此时,创立了“王士雄聚元堂”前身“京都.聚元堂药材局”的王士雄正居住于上海。面对这次疫情自顾不暇的清政府无力援助,导致各处风声鹤唳、民不聊生。记载中对此次霍乱的严重性有着这样的描写:“一觉转筋即死。京师至棺木卖尽,以席裹身而葬。

早已医名显赫的王士雄在霍乱中奔波救治,当时很多医生都处于研究如何治疗的阶段,而他就已经能依据自身在温病上丰富的经验,通过研究验证等,提出了多种防治之法。比如,他就提出从水源、通风、公共卫生等方面,最大限度阻止传播,从而平息霍乱。而且王士雄在疫情中还编著了《重订霍乱论》,他辑集生平经验,议病情,论治法,附医案,创新方,对霍乱的病因、病机、辨证、防治作出了详尽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深远。之后,王士雄在1830年创立了“京都.聚元堂药材局”。其生于贫寒深知民间疾苦,敢于在当时中医抵制西医学说的时候接纳西说,融会贯通。凭着这份卓越和拼搏,被后世称为明清四大温病大家之一,自此“京都.聚元堂药材局”声名在外。更是担任宫廷御医,作为温病方面的指导医师。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世代英杰,一时无两

时过境迁,同治七年(1868年)王士雄仙逝,一代温病大家离开了这个纷扰的世界,而他的心血“京都.聚元堂药材局”则由儿子王聚奎继承。王聚奎自幼年便跟随其父游医江南,其医学资源得天独厚,医术精湛。在父亲死后奉母之命举家迁回故土洛阳,并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得第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由于其医术精湛远在京都的人早有耳闻,从而被太医院收录成为了一名御医。

在王聚奎担任御医之时,京中“抽动症”成风,很多王公贵族的子孙都患有此症,这病不痛不痒但却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尤其对于身为皇室的贵族来说,这种病的不自觉抽动有辱皇家威仪。身为御医的王聚奎遂根据其父所传秘方,精心研制配得王氏通丸,其参照阴阳五行,营卫气血,舌脉象等制定治疗原则,在控制病状的同时,改善了患者体质,将此病彻底根除。这一祖传的宫廷御方,也正是我们今日的“非遗”项目。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见证历史,经历更迭

王聚奎因自小跟随其父在民间游医,见惯了民间疾苦,在宫中奢靡成风的氛围中,他早已有离宫之心。于是在1901年,“两宫回銮”在洛阳停留的期间,他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辞行医。辞官之后的王聚奎和他的儿子王元道,在如今的老城西大街开办了“聚元堂药材局”从此边行医边卖药,就医者车马塞途。

如此,“京都.聚元堂药材局”便扎根于洛阳,也传承到了王元道的手上,王元道作为御医之子,其医术自然是炉火纯青,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王元道不仅在医术上出名,还是一位德才兼备之士,不似他父亲和爷爷那般医痴,在传承医道中他秉持家训:“贫贱不相轻”的理念,并敏而好学,与当时洛阳名医李占标、郭灿若、秦士裕、殷天章互为师友,共同探讨医术、医道、医德。在他的手中“京都.聚元堂药材局”逐渐被打造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而本人也被称为了民国洛阳五大名医之一。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王士雄聚元堂”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百年,这百年他经历了霍乱经历了朝代的更迭,见证了清政府奢靡成风,也见证了王权的倒台,可谓是: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到了第四代传人王南修和其子王奉贤的手中,一腔热血的王奉贤带着家族医术不顾家人的劝阻,跟随共产党走上了前线,而经营“聚元堂”的王南修,则是在动荡的时局,努力去维持家业。然而新时代的更迭总是伴随着跌宕。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尘封数十载,医心如初

后来在1949解放战争结束后王奉贤回到了洛阳,继承了家族衣钵专心从医。在1954年的时候,其父王南修跟着时代的步伐,把四代人的努力“京都.聚元堂药材局”并入了洛阳药材局。其本人则是有着精通药性的天赋,药材炮制远超常人,所以担任了该公司的药剂师一职。又于1963年大跃进城市精简人口,王南修和王奉贤举家移居白马寺。因为时局动荡,多少家庭的教育和儿童心智关爱的缺失,让“抽动症”患儿逐渐增多,从此王南修和王奉贤父子二人便在民间从医二十年。后来1983年因落实政策,王奉贤又回到了洛阳市区,并开办了“王士雄聚元堂”。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这块金字招牌终于又回到了洛阳城。

这块百年招牌,象征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心血,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中我们都在改变,所以这象征着中华智慧的技艺也在改变。在1995年时,曾任职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高森,从其父王奉贤手中接过了“王士雄聚元堂”。他将自己对于西医的了解结合家族中医特点,将抽动症这一领域进行了破旧出新,使其治疗和康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特点,从体质和生活条件到作息习惯工作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义,完成了抽动症的现代化治疗,接纳海内外患者已达数千余人。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医道仁心,莫问前程

现在,“王士雄聚元堂”交由最新一代的传人王雯丽来操持,在中药世家长大的她,对家族秘方和宫廷御方都了如指掌,并总结出“调脏腑、扶正气、平阴阳”这中医九字概述。然而现代社会对于中医药的选择存在滞后现象,几乎所有看病的人都是先去医院,医院疗效不如意,才会选择找中医。

而从小便接触中医行业的王雯丽,自然明白这一点,中医之所以有现在的地位,与一些行业中人的不规范行医有着绝对关系,例如不法之人从药材上套取利益,为整个行业抹黑,就好比相同的一副药方,在之前可能一副药就好的病,现在药材出了问题十副药也未必能见效。所以她自认要做好中医药行业,就必须严肃看待“中医毁于中药”这一箴言,恪守 “贪念不妄生,贫贱不相轻,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的古训。不仅如此,王雯丽作为传承人在延续传承的同时也不忘社会义务,所做公益和慈善不胜枚举,并且于2008年荣获“河南十大爱心人物”。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如今的中医药行业在西医和现代医疗冲击下,整体处于低迷的阶段,可能也只有这些拥有百年传承的老字号才能得以保存,而非遗的保护则是能更好的将这份传承延续下去。也正是如此“王士雄聚元堂”的中药制备工艺,于2020年08月27日申遗成功,成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非遗证书正式落户洛阳王士雄聚元堂集团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成为了非遗之路上的一抹杏园春色。

百年风雨,见证王权消散也见证时代更迭。迎来花团锦簇、灯彩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王权   奉贤   洛阳市   京都   灯彩   医道   御医   霍乱   洛阳   花团锦簇   时局   疾苦   佳话   医术   西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