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伟大的2020年

2020眼看就要结束了,回顾今年,我们竟然跟疫情斗争了一整年。

从年初的疫情爆发、人心惶惶,到如今的抗疫有果、众志成城。亏得在那些抗疫英雄的带领下,让我们顺利的度过了这次的疫情。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同时也让世界见识到了我们中国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患难与共的宝贵精神。

也通过这次疫情,再次让我们认识到了祖国的强大,认识到了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在危难时期齐心协作的决心。

在哪些伟大抗疫英雄的带领下,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令世界为之惊叹。


中国从来不缺英雄

基辛格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中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每个时期都有着被历史所铭记的英雄。

他们站在了历史的关键时期,挡在了人民的身前。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这次的疫情就为人们带来了一位英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在这次抗疫之中,奔波在抗疫的一线,带领着人们正确看待疫情,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抗疫。给了人们莫大的勇气,仿佛只要有他在疫情就翻不起什么风浪。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其实不只是这次的疫情,之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爆发过一场疫情。

当时的疫情名为——霍乱!

古代抗疫大家

自古以来,人类便饱受瘟疫之害,什么“黑死病”、“天花”、“鼠疫”等等,都是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者。

不过相对于欧洲等,我们华夏古代的医学水平可是要高出一大截的,在他们还在烧死女巫来击退鼠疫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大多数传染类文艺,列入了温病体系,并施以对症。

在清朝时期,中医医疗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还出现了以防治温病见长的四位名医,号称“温病四大家”。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现在来看看这四人分别是谁吧。

叶天士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叶天士本名叶桂,字天士,是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名医;父亲叶阳生乃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儒医,受父亲的熏陶,叶桂也成为了一名中医。

而且叶桂勤奋好学,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自然在术上突飞猛进,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虽然叶桂所学甚多,但是其最擅长的还是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

叶桂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

《温热论》开宗明义一句话“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指明温邪的传入是从口鼻而来,首先出现肺经症状,如不及时外解,则可顺传阳明或逆传包,与伤寒之邪按六经传变完全不同。

薛雪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虽然薛雪比叶桂年轻十余岁,但成名及早,在当时是与叶桂齐名的医学大家,尤长于温热病。

所谓“文无第二,武无一”,叶桂和薛雪是同时期的名医,而且都极为擅长治疗瘟疫,所以这二人难免就有了摩擦。后来因薛雪治好了叶桂母亲的病,两人成了至交好友,经常一同探讨医理。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薛雪一生《湿热条辨》一书,湿热病是外感热病中的—大类型,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

吴瑭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吴瑭天资卓绝,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便探索出了一些规律和医治方法,并在之后的岁月里积累了丰富的行医经验,成为世人敬仰的名医。

他对叶天士很是推崇,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5卷。

王士雄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王士雄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是清朝嘉庆至同治时期的名医;没有任何意外,这王士雄也是出自中医世家,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但是在王士雄14岁时,父重病不起,临终前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

父亲死后,他遵家训钻研医学,但终因家境贫困,厨无宿舂,无法度日。为了生计,于是去婺州孝顺街佐理盐务。他白天工作,谋食养家,晚上“披览医书,焚膏继晷,乐此不疲”。虽身处逆境,但决不因此而影响学业,反而激起了发愤图强的精神,学医之志愈坚。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王士雄生活在西学东渐的时代,他对当时传入之西方医学持开明态度,不抱门户之见,有分析地吸取,并据理批评了中医界有些人尊经崇古、拒绝接受西说的守旧思想,反映了他善于吸取新知的治学精神。更值得指出的是,王士雄十分重视临床,注意从实践中求得真知。他平时诊务繁忙,广泛接触病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为“温病四大家”,王士雄在瘟疫一道上的成就当然也是十分突出的,他一生勤于著述,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富有学术价值的医学文献,其中《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温热经纬》 、《随息居饮食谱》 、《归砚录》、《潜斋医话》和《王氏医案》是他的主要著作。

伟大的2020年,值得的铭记但不值得重来


其实中国古代对于瘟疫的研究从未暂停过,在最初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防治瘟疫的记载,到之后又有张仲景等名医不断发展,直至清朝时期,对于瘟疫的防治已近大成,拥有了比较完善的预防和治疗体系,而且中医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想的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鼠疫   霍乱   华夏   湿热   瘟疫   疫情   名医   清朝   铭记   美文   中国   中医   父亲   时期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