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车往事·苏联专家安德列夫难归故里

当年,苏联专家们告别亲人,远离故土,来到中国,那些曾经动人的身影永远地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然经过几十年沧桑变迁,他们的事迹永远让人怀念。


1950年,有着三十多年机车生产经验的苏联老专业安德列夫来到大机车担任总工程师,正是他的提议和指导,大机车建立了电焊条厂,开始自行制造电焊条。

大机车往事·苏联专家安德列夫难归故里

1956年10月大机车部分领导和苏联专家在和平型机车前留念

记得那是1950年夏天,到大机车不久的安德列夫到现场检查工作。当他刚跨进一个车间门口时,看见几个工人正拿着从苏联运来的一批短弧焊条在进行电焊作业,他不由地停住了脚步,自言自语地说:“好小伙子,莫斯科的短弧电焊也学会了。”

“砰砰砰!”突然一阵铁锤击打钢梁的声音引起了安德列夫的注意。他走过去,拾起工人砸下的电焊条药皮,有些不解地问正在操作的电焊工人:“这是怎么啦?”

“不好焊,电流一小,焊波就不好而且慢,电流一大又咬肉,我不会焊这玩意儿,如果不要药皮还好焊一些!”电焊工人有些难为情。

安德列夫心疼地对工人说:“这些电焊条是专门从苏联运来的,砸坏一根就少一根。”他心里有些沉重,难过地搓了搓手,又检讨似的责备自己没尽到责任,没早跟工人说明白。

那天,他把所有电焊工人召集在一起,戴上电焊护罩,亲自操作,给工人做示范。正是夏天,天气炎热,车间里更是热得透不气来。安德列夫戴着护罩,手拿焊机,边焊边比划着,一会儿就累得满头满脸都是汗,但他仍然不歇息,指导工人们掌握电流、电压和电焊条的角度。站在旁边的电焊工人虚心地跟着安德列夫学,他们看着自己砸落满地的焊条药皮,心里都不是滋味。

提起电焊条,凡在工厂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五十年代,工业机械化程度不是太高,电焊条在工业上用处非常大,似乎生产什么产品都离不开电焊。

安德列夫走了以后。工人们都非常自责,有的工人说:“以后再也不能砸电焊条药皮了,这电焊条是莫斯科来的。莫斯科工人为制造电焊条,也是流过不少汗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安德列夫同志交给我们的短弧电焊技术。”很快,电焊工人在安德列夫指导下,掌握了短弧电焊的技术,安德列夫感到很满意。

大机车往事·苏联专家安德列夫难归故里

1956年大机车厂工会接待外宾并参观工厂

不久,因为清河发大水,铁路被冲断,停运了一段时间,工厂从苏联订购的电焊条无法及时运来。当时工厂正在制造为支持抗美援朝急需的油槽车,电焊条运不来,就无法工作,时间不等人。

安德列夫看到工厂因电焊条的问题使生产受到了影响,他当时想:“中国工人虽然掌握了短弧电焊技术,如果又能制造电焊条,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于是,在一次工厂生产研究会议上,他也提出要建设电焊条厂的建议,他说:“短弧电焊条,是我们每天生产不可缺少的东西,过去,是从苏联运来,虽然成本不高,但是加上运费,数字也是相当大。我想,从今年起,建设一座电焊条分厂,自己制造焊条,省下一笔钱来,好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建设上。”

工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认为治本的办法就是自己生产电焊条。

不久,由安德列夫负责拟定的建立电焊条车间的方案得到了铁道部批准,这个方案是他考虑了半年之久提出的,方案的具体实施由他负责。他根据厂务会上提出的因陋就简的原则,决定亲自设计现代化的电焊条车间。车间的厂房就选址在工厂的南头。日伪时期,那里曾经是冶金研究所,日本投降后,那里的机器全部被破坏了,剩下的几幢破旧房子不是缺门就是少窗,破厂房里的墙壁上长满黄色铁锈,里面空空如也。院子里枯草过膝,浊水成渣,堆满破烂。安德列夫领着工程技术人员来选厂址时,指着荒地上破旧的厂房幽默地说:好地方,好地方,那个房子可以安电炉,后面可以做轧钢厂房,旁边是拔丝车间,这边是沾药,那边做办公室,还有洗澡间……经他一番描绘,大家仿佛看到了滚转纷飞的轧钢厂面和钢花飞溅的火热场景。

安德列夫开始了电焊条厂的建设,他时时刻刻操心工厂建设,充满热情和干劲,似乎永远不知疲倦。自电焊条车间开始建设以后,安德列夫从设计到现场指挥都亲自做,最多一次连着十几个晚上没有好好睡觉,在连续好几个月忘我工作后,大家明显感觉他瘦了许多,眼窝陷下去了,他患有严重的胃病。有时工作时脸上都是一阵阵痛苦的表情,当时陪伴安德列夫的张工程师觉得不对劲,多次劝他休息,有一天,他从安德列夫的夫人那里得知,安德列夫晚上常常疼得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安德列夫是个工作狂,他事无巨细,每天都在现场工作到很晚才回去,随着电焊条车间建设加快,安德列夫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工厂请示铁道部让安德列夫回国治疗,不久,铁道部的命令下来了,但安德列夫再三打报告,要求把归国时间延续到年底。此时,他的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也有了好转,便批准了他的要求。

电焊条分厂建设进入到关键时候,厂房和机器还没有安装好,还要培训制造电焊条的技术工人。安德列夫把所有的苏联专家组织起来,轮流加班给中国工人讲课。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还要每天坚持讲两个小时的课。他还注重女工的培养,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工厂就有三十多名女工学会了压延、熔化等技术。

大机车往事·苏联专家安德列夫难归故里

1957年大机车试制成功建设型蒸汽机车,厂领导和苏联专家合影

在建设电焊条分厂最后的冲刺阶段,安德列夫工作更

加繁重。而他的胃病,已经越来越严重。大家劝他好好休息,他就笑着说:“肚子疼一点儿,没什么要紧的。”有一次改进科科长张祥明劝他说:“安德列夫同志,你的病那么严重,为什么还不休息?”他说:“我休息?这是哪儿来的话?我到这里不过是几年的功夫,我要在这几年内,把技术力量全部贡献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设电焊条分厂,今天不干,多久干哪!我要让工厂早日制造出短弧电焊条来。”

安德列夫每天早晨六点钟上班,晚上十点多才下班,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经过两个月紧张工作,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电焊条分厂终于建成。当工人们运用流水作业法,制造第一根电焊条时,全体职工高兴极了。安德列夫也高兴地举着电焊条喊道:“和莫斯科的一样!和莫斯科的一样!”

他说,昨天我们没有的今天有了,今天没有的明天也一定会有,中国一定很快会有自己独立强大的工业。

第一批短弧电焊条试制成功的消息,就像一股暖流一样贯通全厂职工的心,工人们的脸上呈现着弧光一样欢快笑容。电焊厂投产后,安德列夫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电焊条分厂的车间,仔细地观察着每个工人的生产情况。看到工人不扎袖口,干起活会有危险,他就连忙叫工人停下机器,亲手给工人扎上;看到有的女工工作时披散头发不带工作帽,他就提醒说;“姑娘,不带工作帽危险。”

电焊条分厂建成投产后,安德列夫又转入了推行潮模铸造的工作,而他的胃病越来越严重,有时安德列夫在现场正工作着,突然疼的蹲在地上,眼泪直往下掉,后来,他一点点吃不下饭,但他一天也没休息,到医院看病也是趁着午休时间去,大家经常看到他捂着肚子、弯着腰坚持工作的情景,直到医师诊断他患了胃癌,非手术不可,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工厂。临走之前,他还再三嘱咐;“翻砂潮模铸造法,一定要按计划推行,我还要回来检查!”

安德列夫住进了医院,虽然他人在医院,心却一分钟也没有离开工厂,一刻也没有忘掉潮模铸造。每逢有人到医院探望他,他就详细地询问工厂内的生产情况。直到动手术后,直到停止最后的呼吸……

1951年11月4日早晨,安德列夫永远地走了。听到安德列夫逝世的消息,工人们非常悲痛,在安葬那天,大家自发地去送他,把深深的思念送给这位把生命留在中国土地上的异乡友人。

大机车电焊条车间正式投产后,除供应本厂生产需要的电焊条外,投产当年就外销一千多吨焊条,供应全国各地厂矿的生产需要。五十年代,工厂还先后试制成功自动电焊条、自动焊剂和各种高级合金焊条,这些成就的取得,浸透着苏联专家安德列夫的辛勤与汗水。

安德列夫,中国人的好朋友,大机车永怀难忘的友人!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

与我一起回望百年中国机车的发展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苏联   机车   铁道部   莫斯科   专家   焊条   电焊   女工   故里   分厂   美文   中国   车间   厂房   工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