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有些人,一生只与一座城市共生;

有些人,一生辗转,融入了多座城市的记忆;

我们这一生,总会与某一做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或是因为某个人喜欢上一座城市,

或是因为某件事喜欢上某个城市;

亦或是并没有多么喜欢,只是因为某种经历而对一个城市情有独钟罢了。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有岁月流年的沉淀,有金木水火土的完美交融;

有我们与某一条街道、某一幢大楼相知相伴的故事……

2018年,我成为了南京市里200万外来人口中的一员,当然是以学生的身份(南京200万外来流动人口中学生就占了1/3)。据说,南京是外来人口是省会城市里比较少的一员(可能是因为江苏还有一个经济强市苏州),而外来流动人口基数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来了南京,你会发现它还是江苏当之无愧的省会。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如果说苏州有江南水乡的婉约之气,那南京另外又多了一份帝王之气。还记得第一次踏上南京这片土地,就被这里的城市底蕴深深打动。每向前一步都是一份别致体验;每一个转弯都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我知道不应该将中国的古都放在一起对比,但还是觉得南京比西安多了一份时代的繁华,比北京多了一份江南的秀色。就像朱自清先生所说,走在南京,像在逛古董铺子。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本书,走在城市的街巷里便可以阅读这个城市。而我也有幸在校园学习之余去阅读了这个城市。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我去过被誉为中国最美街道的颐和路,一条中西合璧但依然繁华落尽的街道。如果非要与北京的颐和园扯上关系的话,那就是颐和园是清政府的后花园,而颐和路就是民国政要的景观大道。尽管它已经被掩埋在俗世尘埃里,但透过一片片随风而落的树叶,我仿佛看到了林徽因笔下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在地铁2号线上并行走过的是1930年代首都计划的汉中路,我有幸骑着自行车去这条主城干道与晚高峰的南京市民一起感受了这座城市颇具繁忙的景象。繁忙的拐点就是南京人心中“最小资”的上海路,在上海路,时间不那么像时间,而是个意识形态。每个被生活玩儿坏的人,都可以在上海路的小餐馆,外文图书店、特色咖啡店、美味餐厅、面包房找到抚慰自己的方式。而站在汉中路与上海路的交叉口,更加体会到南京城博大的融合性。汉中是一种古朴与历史,上海是一种精致与现代,而这恰恰是南京的特点所在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有人说老南京的味道在玄武湖畔老大爷的茶水里,也有人说在秦淮河畔古茶楼的茶水里,但对于我这样的“吃货”来说,它是在平江府路的南京大排档里,对于我这个在南京求学的人来说,鸭油烧饼与鸭血粉丝汤就是我对南京小吃的永久记忆。较之秦淮河的大名鼎鼎,平江府路蕴藏着的是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远看六朝繁华、近揽秦淮风月。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除去六朝古都的记忆,南京最有历史的非民国文化。而最能把年代拉回民国的就是太平南路,北通总统府,南接夫子庙的太平南路,才是旧都声色犬马的CBD。安乐酒店、中华书局、宝庆银楼、绿柳居、桃源村、太平商场……老字号串起了南京城最繁华的一条线。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可能是自己对人文景观情有独钟吧,在我对南京这本书的记忆里,影响最深的还属鸡鸣寺路和环陵路

就像诗人笔下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唐)

我想,鸡鸣寺就是当年杜牧笔下四百八十寺的代表吧。而那烟雨下的并非满目萧然,而是南京最美的樱花大道。南京城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那一棵棵百年梧桐。清晨迎着日出,夜晚伴着昏黄的路灯,喜欢骑车闲逛的我总愿意在环陵路去消磨自己与这座城市的陌生感。

  其实,每一条街巷之所以如此迷人,正是因为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所爱的故事和回忆。就算你我只是这个城市的一个过客,至少在这里有过我们生活的印记。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对我而言,南京的故事大多在南大的校园里,在鼓楼校区的每一座教学楼里。而对于每一位南京人和外地人来说,关于南京的记忆可能就是鼓楼广场旁的江苏第1高楼——紫峰大厦。那89层楼的高度就像在南京奋斗的每一位年轻人将要征服的89 道坎。也可以是可以登高观赏长江的南京广播电视塔和中国的第一座双层式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当然,在我心中,南京南站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篇章(也有可能是无数个外来游人的最后一章)。每一次拉着行李箱走进这座亚洲第一大火车站,都有一种莫名的孤独之情,可能是自己相对于车站的渺小、也可能是面对人来人往的不安、也可能是不想与这座城市告别吧!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当然,南京城这本书里还有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夫子庙、南京青奥中心和栖霞山等值得一睹再读的内容。可能是自己比较喜欢历史(其实就是多愁善感),相对于这些地方,我更喜欢到明城墙脚下感慨历史的无奈、喜欢到秦淮河畔听落入风尘的低吟。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泊秦淮

——杜牧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繁荣之时,两岸集市云集,风流才子,歌女雅妓等皆流转于此,其胜境至今令人神往。南京历经多年变化,一砖一瓦皆烙上了厚重的历史印记,虽然不复古时风流,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也随着时间之酿,香飘四方。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南国金陵,烟柳名钗,本自古繁华。

秦淮河畔,行舟依旧,然歌舞难回。

历史不会总眷顾一座城市,就像南京大屠杀,我们往往不愿提及这件往事,但是国耻终究让人难忘。标志性的1937,更成为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将和平的种子散播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但南京最终以自己全新的姿态展现出博爱之都的希望之花。也许并不像其他城市那样充斥着繁忙的人群与嘈杂的街市,更多的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印记,让你在游览间感受文明古都的文明与洗礼。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南京的容颜是秀丽而端庄的,南京的底蕴是丰厚而深邃的。六代豪华春犹在,台城烟柳笼罩着十里长堤,诉说着如梦如幻的六朝往事;石头城下保留着武侯驻马的足迹,勾勒出一代谋士指点江山的豪气;莫愁湖畔流传着莫愁女的美丽传说,倒映着娇艳婀娜的海棠绰影。山不高而俊秀,水不阔而灵动,无论何时来到南京,总有一些理想的去处,她别具一格的倾世容颜,着实令人心醉。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这是一座充满时光味道的城市,这里有太多历史名流沉醉的旧梦,也有太多当代青年奋斗的故事。这座城市低调而内敛,你从外地过来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人们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习、生活。没有赶时间的紧促,也没有凝重的表情。时间总会带走很多东西,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些。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在南京城短暂的岁月就好像我沉醉的旧梦,让我知道这是属于我们的遗憾。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这些,我的奋斗故事还要在更多的城市续写。踏上离开南京南站的最后一列动车,回想着这里还没有完全熟悉了的街道,我知道自己与这里的缘分并未就此结束。南京,一生值得来一次的城市!

去过汉中路、上海路,也转过环陵路和颐和路,但南京城仿佛还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南京   秦淮河   夫子庙   平江   颐和园   秦淮   汉中   太平   美文   印记   街道   时间   喜欢   故事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