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大宋朝有两件宝贝:瓷和词。

做瓷的人用心;作词的人用情。

而这些用情之人,他们,谈笑风生勾勒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极致浪漫。

举世才华带不来仕途的顺遂与人生的通达,这其中的起起落落是词人各自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铸造。

大宋有两种词人:一种处江湖之远,一种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就要和风流才子挂上钩。大家都知道古代有这样的楼那样的楼,最出名的当然是春天的楼,这个简称大家都知道,里面总会有一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们在古代就很受这些才子的喜欢。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有像柳永和陆游那样的词人写尽大宋词人的风花雪月。

居庙堂之高就要和文臣武将挂上钩。宋朝的文臣武将历来不乏作词高手,千古伯乐欧阳修以平实指向人心,洒脱大家苏东坡数尽千古风流;还有,“醉里挑灯”的词中将军辛弃疾……他们从诗词中走来,演绎着沙场驰骋的不羁、泛舟湖畔的闲适,还有那国破山河的忧戚,时势造英雄,造就了词人不同的风华正茂。

这两种词人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四处留情。可能是自古美女爱才子,也可能是诗人的情感过于丰富吧,这些人与,处江湖之远的就会与歌姬舞女有纠缠;居庙堂之高的必然是三妻四妾。但不论怎样,有才的人都要有女子相伴,也都要情深几许,为爱填词。

相思绝唱《雨霖铃》,纵情风月柳三变

那一年,柳永从福州来到杭州,常出入风月场所为歌女们填写歌词,秦淮河畔的歌姬舞女一时以柳永填词为荣。听好友钱文良介绍,有一个十分聪明伶俐的年纪刚满15岁的谢玉英,两人一见如故。柳永被谢玉英的花容玉貌所吸引,柳永和谢玉英约定,定期来教她唱歌和吹弹乐器。谢玉英心中非常感谢。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柳永虽然是位当世名士,但生活并不富裕。为了让谢玉英成为永不失身的专业歌姬,他把家藏多年的几块莆田美玉卖掉全数交给了谢玉英妓院的老板娘,终于获得了同意。一方面由于柳永精心调教,另一方面又在于谢玉英天赋聪明,她的歌唱,在杭州逐渐闻名。柳永为谢玉英写了—首新词就是那首写尽杭州盛景的《望海潮》。谢玉英也为美好的歌词所深深感动,更深深爱上了这位大才子。后来,柳永在太守的大力推荐下,也真的进京城见了仁宗皇帝。在杭州离别时,柳永和红粉知音谢玉英难舍难分,柳永乘舟北上之前,为玉英赠别五绝诗句一首,

道是:“北去两依依,伤心鸟莫啼。良宵浑是梦,辗转化云梯。”

柳永到京城,果真受到了皇帝的夸奖,立命宫中教坊传唱柳永的《望海潮》词。他的《望海潮》也在朝野上下传诵,成为天下名词名曲。为了照顾柳永和谢玉英的琴瑟之情,太守李大人再次出面,特许玉英进京和柳永团圆,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怎奈朝堂黑暗,柳永不小心就使仁宗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柳永从京城驱逐到江南,同时还下令将谢玉英再次送入京师教坊,成为官伎,使他们二人永远分手。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面对这一沉重打击,柳永和谢玉英都感到万分痛苦。在临别之际,柳永又写下了一首诀别之词,这就是后来柳永一生最为传世的《雨霖铃》。

词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许多经历生离死别的情人的心。与谢玉英相别后不几年,柳永就抑郁成疾。后来,谢玉英被柳永好友贿通教坊,让她到杭州见柳永最后一面。谢玉英抵杭之时,柳永已命归黄泉。临死之时,柳永穷困潦倒,只有一床薄被遮身。谢玉英见此惨状,抚尸痛哭。她约同几位姐妹,聚钱将这位歌伎的知己隆重安葬,还为柳永立了一方特殊的墓碑,碑文上写着:“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墓”,“三变”,是当时词界因为柳永的词意花样翻新而对他的美称。“奉旨填词”则是讽刺皇帝不识才子而贬他专去填词的怨语。据说,碑立好后,谢玉英碰碑身死,为柳永殉情。柳永和谢玉英的悲欢离合故事,为许多小说、戏剧作为题材,广泛流传于世。

陆游与唐婉,一对青梅竹马注定有缘无分

唐婉是陆游舅舅的女儿,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双方父母及亲朋好友都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支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为信物,订下了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结婚后,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整天沉醉于两人的天地,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考课业、功名利禄全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陆母是一个威严而专横的女性,他希望儿子金榜题名,对唐婉大起反感,非逼迫陆游把她休了不可。但两人实在难分难舍,于是陆游在别处金屋藏娇,但还是被他精明的母亲发现了,严令他们禁止往来,并很快给陆游娶了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后来唐婉也嫁给了宽厚重情的赵士程。从此彻底断绝了他们之间的悠悠情思。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发现物是人非,不禁黯然神伤。于是来到沈园散心,哪知竟然碰到前妻唐婉和赵士程也相偕游园,在四目相对的一刹那,时光和目光都凝固了,眼中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真是千般心事、万般情怀,不知从何说起。然而已为人妻的唐婉又能说什么呢?只能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就提起沉重的脚步离开了,只留下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从旧梦中醒来,双腿不由自主地朝着唐婉的方向挪动,远远地看见唐婉正与赵士程在浅斟慢饮,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在粉墙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词云: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方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二年春天,唐婉再一次鬼使神差地来到沈园,偶然瞥见了陆游题在墙上的词,不禁泪流满面、心潮起伏,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深埋在她的内心深处,自看了陆游的词后,她的心再难平静,感情的烈火在煎熬着她。于是她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和了一首"钗头凤"。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词云: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题完此词不久,她就抑郁成疾,在一个萧瑟的秋季化作一片落叶随风逝去!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七十五岁的陆游再次来到沈园,此时唐婉已经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了,他在情不能自已中写下了最深婉动人的二首悼亡诗。诗云: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魂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

总观陆游的沈园诗,数量不多,但创作跨度大,持续时间长。字里行间流露酸楚、挚爱、自伤和愧疚,一切的率真坦诚,都裸露在诗人深情的倾吐之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陆游和唐婉的知己之交,生死之爱,将千古流传,激励、警醒着后来的人们。

自多情伤离别,苏轼的一生都在祭奠红颜知己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

《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

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晏几道与小萍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终一别即永生

那一年,晏殊带着儿子几道回到故乡临川省亲。晏几道和抚州知府的女儿小萍在柳林一见倾心。 那一段吟诗作对缠绵悱恻的时光好不快哉!怎奈刹那芳华便真情永驻。不久,晏殊假期满回京,晏几道和小萍便依依不舍地分手了。别后,两家虽有书信来往,但路途遥远,两情虽笃,鱼雁渐稀。然而,晏几道却无日不在思念小萍,不久就病倒了。这时,晏殊方明白儿子的心病,便准允他回临川省亲。

  晏几道高高兴兴回到抚州探望小萍。哪知世事沧桑,早就物是人非了。原来小萍的父亲在任职期间支持范仲淹新政,被反对变革的旧党诬陷,绝食而死。传闻小萍卖身葬父亲后,沦落为妓,不知身在何处……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听了这消息,晏几道悲愤难忍,泪湿衣衫。晏几道来到金柅园,先登金柅亭,撮土为香,遥祭小萍的父亲,然后遍游园中,历历如在目前,万缕情丝凝成千古绝唱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是是非非,今人已难评说。但金柅园及其绣花楼,曾经藏着的无限春思,无数梦想,却让我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情归多处的姜夔

姜夔一生情归多处,第一站就是脍炙人口的合肥爱情故事,1175年姜夔20岁时,客居合肥赤栏桥时,与附近擅于操琴弹琵琶的柳氏姐妹不期而遇,与她们建立了真挚的情爱关系。一个精于吟词作曲,一方能歌善舞,才艺出众。他(她)们的爱恋可以说是“高山流水”,一触即碰出火花的那种。这段与异性的浪漫和情爱,姜夔铭心刻骨,常在他的词中流露出一鳞半爪。在他现有的诗作中,与此有关的就有22首,占他现存诗词的四分之一,足见他的萦心不忘和对真爱的追求。他在《淡黄柳》和《凄凉犯》中都写了合肥的柳色,一是春柳,一是秋柳,却都一样的凄凉,一样的依依苦涩,牵动人的离别思念和思乡之情。他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三首》中写道:

“我家曾住赤栏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1183年,姜夔28岁,他出游途中特意拜访父亲故友萧德藻(南宋著名的诗人),深得萧德藻的赏识,说:“学诗数十年,始得一友”,并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让他住在湖州的别墅,萧氏对姜夔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当她得知姜夔的合肥之恋时,她千里迢迢只身来到合肥,探访了这令自己丈夫魂不守舍的风尘姐妹。她被柳萧萧的美貌和才艺折服。夸奖道:“果然是冰清玉洁,果然是风格超凡,果然是技艺精湛,果然是才貌双全。”萧氏夫人主动为姜纳柳萧萧为妾。谁知柳萧萧非同寻常,是个奇特女子,她泪涟涟,意彷徨,竟在赤栏桥伤心感慨,纵身跳入桥下水中自尽。

  1189年秋天,34岁的姜夔在吴兴苕西渡口,如风絮般飘来一位风尘女子——京洛风流绝代人,姜心头一震,惊若天人,姜望着她,凝视她,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对方似有察觉,只是嫣然一笑,匆匆离去。姜灵感顿生:“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潜出鸦头袜,知是凌波飘渺身,红乍笑,缘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萍水相逢,姜都要填词,足见他的风流骚雅。可84首词中却没有一首咏叹夫妻感情。这说明,当年娶萧氏,一半是盛情难却,一半是生活没有着落,饥不择食。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1191年冬,姜夔36岁,他冒雪拜访苏州范成大,范索要辞章,姜填写了二首,为《疏影》、《暗香》,范赞叹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范击节赞赏之后,以青衣小红相赠,并留姜夔在家中住了一个多月。在与小红相处的日子里,他怜香惜玉,写出了自己一贯风格的诗句:“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作为第二个红颜知己的小红与姜一唱一和,使姜沉浸在幸福和快活之中。

  然而,在他心中永远忘不了的仍然是合肥柳氏姐妹,咏梅《疏影》、《暗香》永远是柳氏姐妹的影子,和小红在一起只不过是对失恋之苦的慰聊。从此之后,小红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词中,他的真正的爱情永驻在“暗香疏影赤栏桥”。

  1204年,姜夔49岁,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当时他的儿女不知去向,很有可能被烧死,包括1197年当年元旦曾经骑在姜夔颈上前去观灯的小女儿。1221年姜夔因病逝世,在场的遗属“孺人、侍妾相持泣”、“儿年17未更事”,可见送葬的有夫人萧氏和17岁的儿子,还有侍妾阿鬓。靠年轻的词友吴潜等人的资助,姜夔葬于杭州钱唐门外西马塍。范成大当年赠与姜的小红早已嫁人,据当时前去哭灵的苏泂记载,“赖是小红渠已嫁,不然啼碎马塍花。”没有提到柳氏姐妹。

多情一生,最后落寞终了,只留下这千古名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副对联遇良人,情法具变王安石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家住抚州临川的王安石,年仅20。十年寒窗,已是饱学之士。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路遇马家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当地人俱称:马员外是家有万贯钱财,只有一女。此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择婿。第一关,即是门上所挂两盏硕大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步”为仄声,当是上联。据当地人说,一共有三关,小姐还可能加试。

王安石一看,赞叹道:真是好句。可惜我没有时间在此地耽搁,如有时间,一定要会会这位才女。感叹自己无缘,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王安石会试时,飞书走檄,斐然成章,第一名交卷。主考官是当代著名文豪欧阳修,时任参知政事、太子少师。他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欢喜。便问到:答题如何呀?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身”乃平声,应为下联。以下求上,往往难度较大。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便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尔真乃才思敏捷也。王安石却心中暗想:那才女是吾之贤助也。拜别主考官,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只见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看见两个家人无精打采,站立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王安石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马家小姐接过对句,展开一看,但见上书: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笔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小姐看着看着,眼圈一红,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王安石入堂,以晚生拜见马老。小姐在内隔帘观看。但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昂昂,话声朗朗,已是喜上眉梢。也是王安石满腹经纶,后两关自然轻松而过。两情相悦,终身立定。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由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众人皆知范仲淹的“铁骨”,却不知他的“柔情”。

和大多数宋朝的文人一样,范仲淹爱上的也是一位青楼女子。宋朝的歌妓业非常发达,城市中必有妓馆,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共有19处提及京城内外的青楼妓馆。京城开封“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范仲淹青年时期在江西鄱阳做太守时,在一家青楼妓馆里遇到有一位名叫甄金莲的妓女,当时年仅14岁。范仲淹见到甄金莲年纪尚小,顿生怜悯之心,与甄金莲聊起天时,她口齿伶俐,声音清脆悦耳,温柔大方,范仲淹对她很有好感。

在聊天的过程中,范仲淹得知甄金莲原本也是官宦之女,幼年时父母双亡,被叔父卖到了青楼。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甄金莲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可以填词作诗,还会指画、筷书。手指画虾活灵活现,对于筷书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作为一代文豪的范仲淹,不由得感慨甄金莲是一位实在难得的才女。

日子慢慢的过去了,甄金莲也越来越美丽动人,端庄淑雅,范仲淹经常来到青楼妓馆找她聊天。幕僚见范仲淹喜欢她,就在后院建了一个厅子,取名:庆朔堂。让她进府内陪伴范仲淹吟诗作画,久而久之,范仲淹爱上了甄金莲。不过,甄金莲是官妓,在没有从良之前,官员别说迎娶,就是想和妓女过夜也是不允许的。就这样,二人只能各自藏起对彼此的爱意,保持着纯洁的知己关系。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这几年里。范仲淹辗转到多地做官。之后回到京城,仍然对甄金莲念念不忘,于是写了一首《怀庆朔堂》的诗,寄给接任的老朋友魏介:“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祇托春风管句来。”他还寄给魏介一盒胭脂,让他帮忙转交给甄金莲,写了一首诗:“江南有美人,别后常相忆。何以慰相思,寄汝好颜色。”

魏介收到范仲淹的书信后,明白了他的心意,于是拿钱把甄金莲赎了出来,遣人将她送到范仲淹家里。她也成为了范仲淹第二个妻子。

庆朔堂前,桃李春风结子。鄱阳湖畔,渔舟唱晚贺来迟。

范仲淹往往以大文豪、大将军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见多了范仲淹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壮丽,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也见多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却很少见范仲淹“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这样的情思。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最后,还是以这些才子的千古名句结尾吧。

情深几许,是姜夔的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有缘无分,借酒浇愁是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情不知所归,七下江南,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入情场深似海,恰似苏轼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辗转余生,才明白错过的便是辛弃疾的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人风流就被优雅地称为多情,那大宋这些文人也太多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王安   抚州   京城   词人   合肥   江南   青楼   宋朝   杭州   才子   文人   美文   千古   多情   风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