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原创:许琼华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骑四团宣传队全体合影,前排左三为黄中秋,右二为许琼华 照片由魏学颜(中排左二)提供

1968年3月我因有吹奏竹笛和管乐的特长入伍,到了骑四团。8月,调到团宣传队,1969年1月,骑兵第二师组织文艺汇演后,被留在了师宣传队。10月,骑二师奉命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师,宣传队解散,人员分配到改编后的师直属队。我到喷火连当副班长。二十师宣传队1970年6月正式成立,我调入当班长,后提干当排长,到1977年10月转业,在师宣传队7年多时间,是唯一一个进了宣传队就从未离开过的老队员,一直当排长,至今有的战友见到我还叫我老排长。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许琼华在骑四团骑战马留影

二十师宣传队组建前后四易驻地

1969年11月,部队改编移防刚到宁夏,没有营房,师部和直属队都住在大武口镇(现石嘴山市府所在地)及周围的机关、厂矿、农场、学校,甚至民房中,条件十分艰苦。我所在的喷火连住大武口洗煤厂。

1970年元旦刚过,师政治部将原骑二师宣传队的原班人马从师直各单位召回到师警卫连驻地(在大武口镇上),由宣传科干事巨兴中负责,队员以68年兵居多,有我、陈葆泉、董文学、杨春生、郑继明、金林、金昨录、赵世敏、马跃、褚延福、张续成、张志强、张新民、陈志科、魏学颜、张庆忠、冠喜云、谭干事等20多人。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左起前排(坐)董文学、张志强、张庆忠、褚延福、冠喜云、杨安林;后排(站立)许琼华、金作录、张续成

人员集中后,将原骑二师宣传队的过去演出的保留节目重新排练组成一台节目。这些节目有《歌唱刘德元》、对口词《军刀》《一只破碗》、舞蹈《行军路上》《抢占腊子口》等。同时,还成立了一支8人小型管乐队,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骑兵进行曲》等。记得先后到大武口煤机总厂、煤机一、二、三厂、基建公司、九〇五厂、石炭井矿务局和西北轴承厂等厂矿慰问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扩大了部队影响,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这大概是二十师宣传队的雏形吧,人员集中演出到4月底,解散又回到各自的单位。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左起前排张志强、杨安林、许琼华、张续成;后排张新民、杨春生、董文学、张庆忠 张庆忠生前珍藏照片

1970年6月,师宣传队在当时的石嘴山市(现惠农区)成立,对外称5310部队文艺宣传队,临时住在石嘴山市三小的教室里。原骑二师宣传队大部分队友陈葆泉、杨春生、董文学、褚延福等又从部队回到重新组建的师宣传队。我当时仍在喷火连当副班长,连队从大武口洗煤厂到永宁县农学院执行生产任务,接到通知,到石嘴山市三小师宣传队报到。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巨兴中兼任队长,巨干事是甘肃庆阳人,教师出身,爱拉板胡唱秦腔。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巨兴中干事(右)与张庆忠合影 张庆忠生前珍藏照片

师宣传队住宿、排练都在石嘴山第三小学,吃饭在石嘴山第二矿务局食堂,食堂的师傅们对我们部队宣传队很照顾,什么时候去都有热饭吃。不过,也曾发生过因吃变质的猪头肉而食物中毒的事件,当时金林吃的比别人多一些,中毒较重,半夜里被送矿务局医院治疗,还好没出大事。二矿领导很重视,又是到医院看望,又是慰问,表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谊,我们很感动。

我们在石嘴山市三小住了大约3个月,移驻大磴沟火车站,住在师后勤部临时招待所。

为充实加强师宣传队的演出阵容,师政治部调来五十八团宣传队一起排练演出。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五十八团宣传队排练节目

五十八团宣传队队长杨青竹是河南人,他性格开朗,懂业务,能力强,对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熟悉,他们的到来无疑为师宣传队增添了活力和骨干力量,两个宣传队不分你我,加紧排练,很快排练出了一台自编自演、短小精干、适合部队当时所处形势和环境实际的节目,演出后深受部队欢迎。除五十八团宣传队的节目外,还有《我爱我的小风钻》,表现战士用小风钻施工打坑道的故事,金林、张庆忠、杨春升、赵百林等战友表演出色;赵百林表演的《补鞋匠》,讲述班长为战士们补鞋的故事,他纳鞋底的动作活灵活现,掌声不断。还有对口词《枪》、《千里一对红》等兵演兵的节目。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宣传队演出表演《补鞋匠》

后来,宣传队金林被调往兰州军区文工团,五十八团少数骨干留在了师宣传队,其他队员回到了团里,杨青竹被正式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兼任师宣传队队长。

1970年10月,宣传科又组织了有宣传队全体队员参加的综合为兵服务队,服务队有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照相理发,缝补衣服,还教唱歌曲和样板戏。师电影队全体出动加入服务队并为连队放电影。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师宣传队战友在银川西塔合影。右起董文学、黄中秋(西安来银)、巨兴中、张庆忠、杨春生

宣传科干事薛起照是专职摄影师,在服务队负责照相。当时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台缝纫机,由宣传队的张庆忠负责为战士们缝补衣服。记得一次,我们去宗别立贝里呼都格五十九团一营驻地,为每个连队服务3天。战士们最高兴的是为他们照相,因为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战备紧张,人员不能随便外出,战士入伍后大多没有照过相。前来照相的战士太多,因此规定每人最多照两张。为使战士们早点拿到照片,宣传队杨春生等同志帮助薛干事冲洗底版、洗相,分装相片。我还与会一点理发基础的队员为战士们理发,晚上为连队教唱革命样板戏,教唱最多的是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一个月下来大家忙的不亦乐乎,但心里很充实。五十九团一营领导还给师政治部写感谢信,建议嘉奖服务团全体人员。

1970年12月,宣传队从大磴沟搬到了八号泉师部,住进了师政治部那条沟里的一排经过整修的旧窑洞里。从此,宣传队有了固定的驻地。

师宣传队与篮球队整合为文体队

1971年年初,师篮球队也正式成立,师宣传队与篮球队奉命整合在一起统称文体队,从炮团调来翟玉民任文体队政治指导员,他是陕西西安人,专门从事文体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当了宣传队乐队班长。宣传队招收的女兵也陆续到达。这是师宣传队招收的第一批女兵。其中有个女兵,我看着眼熟,虽然没搭过话,我还是想起了她。那是我在骑二师蝴蝶楼院子的宣传队时见过她,记得那时她身后背一个草帽,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付青春亮丽的模样,印象很深刻,但不知姓名。女兵报到后在队里的窑洞每人自报门户,我才知道她叫梁天玲,父亲是骑二师后勤部的一名老干部。后来,梁天玲一直是宣传队的台柱子,后来她也提了排长,是师宣传队唯一被提干的女兵。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三排左五为宣传科副科长王明有、右三为干事巨兴中、右一为许琼华,前排左四为梁天玲

宣传队有了女兵后,各级首长最不放心的就是怕男女兵找对象、谈恋爱出问题,因此严格规定,不论男女兵,服役期间绝不允许找对象,否则严肃处理。为更好的保障文体队排练演出、训练比赛,增加了炊事班和司务长,还盖了炊事班伙房、主副食库房和饭堂。领导下功夫从团里挑选了一位忠厚老实、勤快利索、任劳任怨、烹调技术好的炊事班长,杨班长果然不负众望,不仅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规,与大家的关系相处和谐,带领全班同志千方百计的保障和改善文体队伙食,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文体队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一支受师首长师机关和部队关注的队伍,每当师机关、师直属队集会,或看电影,或看演出,我文体队一入场,就会投来各种目光,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这不仅仅是我们一文一武两支队伍专业特殊,还有我们这支队伍高的高、低的低,女队员个头低走在前面,个头稍高的男队员走在中间,大个的篮球队员排在最后,这支个头高低不协调的队伍不让人注意都不行,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还不时招来整个礼堂内一片笑声。我因常带队入场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认识了军务科参谋张英哲,每次集会几乎都是张英哲值班,各单位入场整队完毕后都要向他报告,他个头不高,人不胖,但嗓音洪亮,喊起口令来干净利索,给我留下深刻影响。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文体队部分同志合影,二排中为队长张其兴,右三为指导员陈葆泉

文体队下属的宣传队由杨青竹负责。1971年宣传队根据上级指示开始排演革命现代样板戏,刚好当时宁夏京剧二团(后改为石嘴山市京剧团)排练《沙家浜》,排练样板戏必须要有大中型管弦乐队才能排演成功,但他们缺少这方面的演奏员。我们师宣传队的乐队骨干成员有我的小号,张焕昌的琵琶,殷延平的竹笛加长笛,董文学、张志强的二胡,刘庆云、张子琴的小提琴等都被借到宁夏京剧二团排演《沙家浜》。这次被借调排演《沙家浜》剧目,也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使我们了解了现代京剧的演奏技巧,为宣传队排练革命样板戏奠定了基础。1971年8月我被提拔为排长,因宣传队没有正式编制,被任命到师直高炮营一连当排长,其实高炮连压根我就没去过,只是把职务挂靠在连队而已。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左起前排肖丽芳、王加玲、张玉贞、宋芳、王惠玲;后排史晔明、肖绍瑜、陈凯燕、梁天玲、张霞、张子琴

我们从宁夏京剧二团返回部队后,他们京剧团反过来又到部队帮助师宣传队排练样板戏,先排演了《智取威虎山》第一场、第三场、第七场,由张子琴、陈继民、滕腾、陈葆全、殷小晶等主演,接着又排练了《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由赵少臻、张尔玲、殷小晶、李小珠等主演。排样板戏司鼓褚延福,打击乐还有李生华、李金录、官玉梅(兼)、董光平、徐尚光(兼);京胡张志强,京二胡董文学,洋琴朱文伟;小提琴有刘钦勇、冯元、张子琴、张兰平等;大提琴赵少臻和徐尚光(兼);长号有李本深(兼)、朱空志;黑管吴申元,长笛殷延平,手风琴陈凯燕,小号有我和陈定生,琵琶张焕昌等。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第一场、第三场、第七场和《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在机关和部队演出后,受到普遍赞誉。

宣传队排演样板戏之所以能成功,一是有京剧二团专业同志的指导,二是参与排演的宣传队成员本身就有些底子,比如殷小晶、张尔玲都是京剧世家,两人的父亲都是宁夏京剧团的名导演,他俩从小耳濡目染,从道白、唱腔和一招一式的动作中都颇具功底。宣传队为排练样板戏也确实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布景道具都是宣传队队员自己动手制作的,尤特别是滕腾的个人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带领马文革、李金录等同志,制作出了样板戏的所有场景,这是演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腾腾后来也被提拔为排长。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师宣传队战友合影,左起前排陈葆泉、许琼华;后排董文学、张庆忠 张庆忠生前珍藏照片

另外提起排练样板戏也让我想起曾经在宣传队的肖国基和关东晖同志,他(她)俩京剧艺术功底,个人形象都相当好,只可惜那个年代当兵讲成份,由于二人家庭成份较高,最后都被退回到地方了(肖国基后任中国工会中层干部)。还有我们同年兵董文学,他是宣传队当时唯一的老三届高中生,按他的个人能力当个连指导员或营教导员都没一点问题,就因为他家庭成份高也被退伍了(董文学战友退休前为银川市委宣传部第一常务副部长)。

享誉军内外的二十师篮球队

文体队的篮球队由张其兴负责。张其兴是从甘肃榆中县1959年年底入伍的老骑兵,我们都尊称他老队长,他平时话语不多,为人厚道,最大的特点是能吃苦,拼搏精神强,平时坚持和队员们一起训练,一起研究攻防技战术和打法,很快就带出了一支敢打硬拼,且思想、作风、业务都过硬的好队伍,篮球队能走出贺兰山,冲出宁夏,威震兰州军区各部队,这和张其兴老队长的传、帮、带是分不开的。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篮球队在贺兰山八号泉球场训练合影,前排右三为张其兴 张奇提

当时篮球队有班长曹秦汉,队员徐寿章、石富才、李道年、于海平、王建平、杜新民、隋作铿、荣卫东、沈学思、周玉虎、李文芳、徐国龙、张奇、赵卜贵、韩帮海等,个个都是虎将。提起张奇同志又使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他的个头,长相以及走路姿势都特别像苏联故事片里扮演高尔基的演员,因此我们常常和他开玩笑,称他高尔基先生,他和影片中的高尔基太像了,我甚至想,要再找高尔基这样的特型演员非张奇同志莫属。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师篮球队部分队员合影,后排右二为张其兴

老队长张其兴平易近人,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有段时间宣传队只有我一个干部(排长),他鼓励我大胆管理,他当总指挥,具体的排练和演出任务都交给了我,他只当演出的总领队,那段时间是我干的心情比较舒畅的日子。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1年6月,师篮球队部分队员送别队长张其兴到宁夏体委支左合(前排中) 张奇(前排右一)提供

当时是部队进驻贺兰山的初期,从机关到连队,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文体队也不例外。住的是5个人一间的旧窑洞,球队队员人高马大,每次训练回来从头到脚一身的汗,没有澡堂,只能在门外找地方把全身擦洗一下,还得避开宣传队出出进进的女兵,好在周末还能到八号泉水泥厂澡堂去冲个澡,说实话得感谢水泥厂的领导和工人同志们,文体队去洗澡从来不收费,好邻居水泥厂的爱军拥军工作是没得说的,至今想起来心里都热乎乎的。不过后来,师部在八号泉也建起了澡堂,周六下午和周日都可以洗澡了。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2年4月,师篮球队到银川训练合影,前排左三为当时在宁夏体委支左的张其兴 张奇提供

宣传队员每天的伙食费是五毛三分钱,篮球队经师首长特批每天生活费也1元钱,宣传队和篮球队都在一个灶上吃饭,两个队付出不一样的体力劳动吃的却都是一样的饭,只是中午给篮球队员加一个菜,有时也就是给球队的桌上加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人吃一口也就没了。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3年,二十师篮球队合影

他们个个都是一米九左右的个头,每顿的饭菜勉强能填饱肚子,想吃好是不可能的。但是,每当训练起来,队员们个个都像是猛虎下山,早上跑步腿上还要绑上铁砂袋,中间训练肩膀还要扛上100多斤的杠铃,这样的体力消耗可想而知

那个年代,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篮球运动很普及。篮球运动对场地、篮板的要求不高,既能锻炼战士们的体质,又能活跃文化生活,因此深受干部战士喜欢。师篮球队每次下基层服务不仅到各团打球,还要下到营连培训篮球骨干,发现“苗子”,重点培养,这在当时是部队很受欢迎的一个战斗集体。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4年,二十师篮球队赴固原参加陕甘宁五地区篮球联赛合影

由于运动量太大,营养跟不上,队员们个个都很消瘦,但都瘦的有精神、有胆量,称得上是贺兰山军营的战神。1974年5月,篮球队到固原参加陕甘宁“五地区”篮球邀请赛,宁夏回族自治区篮球队和二十师篮球队作为表演球队参加,只记分数不计名次。在王明有和球队队长张其兴指导下,球队全体超常发挥,最后战胜了自治区球队,获得无冕冠军,引起军地强烈反响。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4年 5月 五地区篮球赛结束后,二十师篮球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篮球队进行表演赛

1975年5月,二十师篮球队战胜宁夏军区独立师篮球队,代表宁夏军区参加兰州军区军级篮球赛,在3个野战军和3个省军区6支篮球代表队的争战中,二十师篮球队获得冠军,篮球队立集体三等功,有6名队员提干部,两名送军校深造。自此,二十师篮球队与宁夏军区独立师篮球队和自治区篮球队成为宁夏大地上的三支篮球劲旅。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4年5月二十师篮球队参加固原“五地区”篮球循环赛后在六盘山上与固原军分区司令员和区体委主任马赛合影

二十师篮球队打出了军威,打出了西北狼的风格,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在我师篮球队员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的荣誉是通过平时的刻苦训练磨练出来的。可惜4号队员石富才战友,正当人生辉煌时英年早逝,长眠于贺兰山里,我从内心里敬佩每个篮球队员,他们为贺兰山雄师争了光,出了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队员们那一张张忠诚憨厚,英气勃发的脸,他们也是贺兰山真正的勇士,也是最最可爱的人,二十师的战旗上应该有他们顽强拼杀、浓墨出彩的一笔。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5年8月,二十师篮球队与宁夏军区独立师篮球队在贺兰山合影。后排右五为王明有、左六为队长张其兴

下连体验生活,外出学习培训

1972年初春,师政治部文化科要求宣传队全体人员下连队体验生活、锻炼一个月。女兵大都被分配到五十九团特务连。后来听特务连连长说,有一天早上连队组织越野长跑,由于几天前刚下过雪,跑到宗别立铁路大桥边,宣传队下放锻炼的女兵梁天玲一不小心滑倒了,而且摔的还不轻,我看到后心里咯噔一下紧张了,没想到梁天玲从地上爬起来跟上部队继续跑,受到连队干部战士的一致好评。特务连连长如今见面提起这事还感叹:“没想到当年宣传队女兵节目演得好不说,还挺能吃苦的!”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在师侦察连锻炼宣传队女兵梁天玲、陈凯燕、张子琴、李宁和新兵史晔明、张霞、肖丽芳与指导员周青海在一起

宣传队的男队员都被分到六十团三营各个连队锻炼,三营各连驻守41号主阵地,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打山洞、修碉堡、挖反坦克壕。我被分配到九连,每天的任务是挖战壕,那里的阵地都在石头山上,一铁镐刨下去直冒火星,劳动强度大,吃饭没多少菜,而且部队住的都是地窝子,下挖半人深的一个方坑,上面支一个帐篷就住一个班。最困难的是没有水,营里只一个水罐车拉水各连分着用,早上一个班一盆水洗脸,一个个只拿毛巾用清水擦一下就算洗过了脸。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班里对我这个从师部下来锻炼的排长还是特殊照顾的,早上先保证我洗脸,帮我挤好牙膏,吃饭时必须等我先动筷子大家才吃,晚上尽量保证我先洗脚,按道理战士们活干的比我多,比我累,其实他们也才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呢,那时部队战士中常说的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的老前辈”,直到今天想起战士们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还让我十分感动,永远也不会忘记曾在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

为了提高宣传队队员个人素质,提升全队整体水平,宣传队曾好几次外出学习培训。1972年下半年,为了使宣传队的节目内容多样性,吸收社会艺术精华为兵服务,宣传队组织了两个出外学习组,第一组由排长陈葆泉带队,队员有李小珠、官玉梅、赵少臻、滕腾等,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学习了反映拥军爱民内容的黄梅戏《一篮花生》,回到部队演出后效果很好;第二组先由排长杨春升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联系学习事宜,后由我带队,队员有张庆忠、魏兰芬、梁天玲、张增莉、马文革、殷小晶、董光平等,住呼市内蒙古军区招待所。恰好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也来呼市驻军慰问演出。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陆军第二十师宣传队在内蒙古中后乌兰牧骑演出后合影,二排左四为许琼华

这次,我们见到了战友歌舞团歌唱家贾世骏,我向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他十分热情,送我一本他们团创作演出的综合节目演出本,呼市歌舞团向我们推荐了乌拉特中后旗的乌兰牧骑文艺队,建议我们去学习交流。随后,我们坐火车去了五原县,在文化局同志的安排下,我们去了乌拉特中后旗乌兰牧骑文艺队。这里紧靠中蒙边境,旗文化局领导和乌兰牧骑文艺队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一次,我们学习了舞蹈《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和蒙古舞等,同时还相互交流了艺术技巧。短短的两天学习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乌拉特中后旗。

谁知当时正值雨季,长途班车走到离返回五原县还有大半路程时,就下起了大雨,石子路被冲坏不能继续前行。正在大家发愁之际,看到离公路不远处似有骑兵走动,我前去探查究竟,才知这里是内蒙古独立骑兵团驻地,哨兵通报后,团参谋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老大哥部队来了我们理当接待,并安排了我们学习组全体人员的食宿。第二天,雨终于停了,我到路边拦下了一辆卡车,司机听说我们几个军人要去五原火车站,很爽快地叫我们上车,车上有好几只麻袋包我们刚好坐在上面,车上有两名押运员,他们都带有手枪,并悄悄告诉我,他们是运钞车,几个麻袋里装的都是成捆的人民币,这实在让我没想到,也让我很感动。那时人民群众对解放军非常热爱,也非常信任,运钞车都让我们上去。这也使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创建的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的血浓于水的关系是多么的伟大。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仍难以忘怀。

1974年,师宣传队68年兵只剩下了我一人了。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增加节目数量,由我带队到陕西戏曲剧院学习业务,同去的队员有梁天玲、李小珠、滕腾、魏孔宝、殷小晶、李生华等。我们在陕戏学习了戏曲基本功,还学习了小戏剧《渡口》,剧情是一个渡口掌舵人小姑娘,机智勇敢最终制服了坏人的故事。剧中主人公和坏人分别由肖丽芳和殷小晶扮演。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左起前排许琼华、黄中秋、滕腾;中排魏孔保、粱天玲、李小珠、汝林;后排李生华、殷小晶、王刚

在西安我们还拜访了原骑二师宣传队队长黄中秋,他是军艺的高材生,下放到骑四团,从部队复员后先在陕西省话剧团当演员,他的同仁还有电影《地道战》的主演高川宝。同时,我们经人介绍还去了咸阳市文工团学习了小舞剧《送盐》,剧目反映的是根据地的几个姑娘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围剿,为红军部队送盐的故事。李生华为音乐场记,舞蹈情结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领舞梁天玲,群舞有肖少瑜、史晔明、王加玲、王惠玲、张霞等,宣传队的女兵前后几乎都为这个节目上过台。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宣传队舞蹈《送盐》剧照。左起前排滕腾、梁天玲、汝林;后排史晔明、肖绍瑜、张霞、张尔玲

红军战士由滕腾、马文革、汝林、杨怀礼、王大贵等扮演,匪连长是我们的反派明星殷小晶(殷小晶退伍后还继续干文艺老本行,退休前为宁夏话剧团一级演员)。这个节目也是宣传队演出时间比较长的一个保留节目,演出效果也是最好的一个。

到地方慰问演出,参加上级汇演

1972年,宣传队到西大滩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演出。在这里下放锻炼的干部,大都四五十来岁,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清一色中山服,戴解放帽,自带小板凳来看节目。秩序井然,我们每演完一个节目,他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很有素养。经过了解,我们知道他们是从国务院机关下放的干部、家属,不算14岁以下的子女有1800多名。其中有40多名省部级和多名司局级领导干部,还有叶籁士、林汉达、倪海粟、周有光等著名学者、知名人士。他们尽管身处逆境,生活条件艰苦,但蓬勃向上的乐观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2年元旦师宣传队在老石嘴山市慰问演出合影

1973年,军队开展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活动,大张旗鼓地组织了军民联谊活动。师政治部组织了有篮球队、宣传队和电影队参加的慰问团,由政治部副主任母成学带队,在银北地区开展大范围的慰问活动。慰问团到达石嘴山市府所在地大武口(此时市府所在地已由石嘴山区搬迁到了大武口区)时,市革委会(政府)组织了有两万多人的队伍欢迎我们,这么大的欢迎场面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母副主任向师首长汇报情况后,师长李俊杰、政委贾岳坤等首长亲自到石嘴山市向地方同志道谢。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师宣传队女高音官玉梅演出剧照

我感到,1973年石嘴山市和我们师军民关系达到顶峰。地方对部队的施工、营建、生产、生活保障,在财力、技术力量、物资上大力支援,千方百计的安排部队家属工作、子女上学等;部队发扬光荣传统,抽出兵力抢险救灾、帮助修建公路桥梁,学雷锋做好事。真是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如一人。宣传队按照上级的安排,深入到银北各地的厂矿,包括乌兰矿、白芨沟矿、大风矿等地慰问演出。所到之处,领导和群众给予极大关怀和热情。别的不说,招待我们吃饭会餐,当地几乎都拿出茅台酒来招待。地方领导和群众的言行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军民一家亲的浓浓情意,我们这支驻守边关的部队能在贺兰山地区深深扎下根,靠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1973年也是宣传队最忙的一年,除了到地方进行慰问演出,当年10月宣传队赴兰州军区参加文艺会演。为提高节目质量,宣传队请来银川市秦腔剧团李英来导演为我们执导,我们创作演出的《贺兰山组歌》《红医村》等节目在汇演中得到好评。1973年可以说是二十师宣传队组建以来演出阵容最强的一年,也是宣传队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3年元旦师宣宣传队响应“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号召,到石嘴山巡演合影

记得1974年宣传队到固原慰问部队,刚好地委召开党代会,我们为会议演出了一场,受到热烈欢迎,演完后固原地区党政军领导上台和我们一起合影。第二天晚上,固原地区秦腔剧团演出秦腔样板戏《红灯记》,慰问当地部队,来招待我们宣传队。样板戏《红灯记》都有一段小号开场前奏,但是地区秦腔剧团没有小号乐手,便叫我帮助他们吹奏开场前奏,我经领导同意后,帮他们演出,效果非常好。

1974年,政治部安排宣传队到中蒙边境为宁夏军区边防营官兵慰问演出。当我们乘坐的解放卡车快到乌力吉时,下起雷阵雨,不到一会儿功夫,上游地段雨大发了洪水,汽车在路过河沟时,开车司机动作稍微慢了一点,车陷进泥沟里,大半个车轮埋在泥水里空转出不来,全体队员下车后又是推又是拉也不起作用,最后只能向临近部队求援,才把车拉出来。到边防站后,受到部队热烈欢迎。我们的演出受到边防营各连干部战士的一致赞誉。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1975年,二十师宣传队到六十二师部队慰问演出时在中宁县师部驻地合影。二排中为王明有

边防营驻防在腾格里沙漠里,车辆到不了的地方,就要骑着骆驼巡逻。宣传队的同志都没骑过骆驼,有的甚至没有见过骆驼,胆子大的男女队员都在边防战士的保护下骑上骆驼过了一把瘾。边防营的战士们很热情,有个战士执意要送我一块水晶石头。水晶石是这里出产的宝贝,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成石头眼镜,这种石头在沙漠地带埋的深,储量很少,边防战士也是好不容易才挖到的,我怎么能夺人所爱。更重要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作为一名部队干部,怎么能接受战士的水晶石呢?我说服战士,没有接受这珍贵的礼物。

锻炼提高队伍,培养文艺人才

二十师宣传队之所以出成绩、出人才,得益于上级严要求、给任务、压担子。特别是王明有任宣传科副科长(后成立文化科他仍任副科长)分管宣传队期间,提出宣传队每年最少要完成300场的演出任务。那时,每年创作排练两三台节目(每台节目都要有一些保留节目),每年至少下部队演出、到地方慰问300场,有一年完成了305场。可以说,二十师的每个团机关、营连、施工点、生产点、农场、煤矿、外训部队、分散执勤点等等,我们几乎跑了个遍。宁夏军区机关、边防营、各军分区,宁夏军区独立师的团营连,还有六十二师部队我们都曾前去演出。到地方慰问演出,每年最多的是石嘴山地区(原银北地区)和阿拉善左旗地区。每年几乎都要去的有石炭井矿务局、石嘴山矿务局及所属几个煤矿,九〇五厂,大武口煤机总厂、煤机一、二、三厂、洗煤厂,石嘴山钢厂、电厂,吉兰泰盐场,暖泉农场,乌海等地。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师宣传队创作,并到部队教唱的《贺兰山就是我的家》歌曲

在这些地方,老百姓都知道5310部队,或者84705部队宣传队。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的光荣传统,在我们身上的很好的传承。

宣传队招收女兵后排练的第一个大型剧目是歌剧《红医村》,剧情讲的是解放军农村医疗队员用针灸治好了聋哑人小姑娘的故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潘正声作曲,由官玉梅、赵少臻主演。这部歌剧演出后,在部队和地方引起很大的反响。官玉梅是独唱演员,她演唱的《天上星星多》和西北民歌给指战员留下深刻印象,几乎每次上台演唱都要返场,后来官玉梅、赵少臻都被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看中,官玉梅因故没调走,赵少臻被调入兰战话剧团,因主演话剧《枫树湾》一号人物而出名。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宣传队演出《红医村》剧照

接下来宣传队又排演出了由李本深等主创、由潘正声、张焕昌作曲的《贺兰山组歌》。《贺兰山组歌》紧扣二十师守卫贺兰山,保卫祖国西北边彊的主题,在剧本编写、音乐创作、声乐演职水平、创作艺术水准等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我也发挥了本人的小号特长,在组歌中小号演奏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尤其在高音区的演奏提高了组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把贺兰山雄奇伟岸的姿态用小号音乐发挥到极致。《组歌》的演出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宣传队在杨青竹队长的带领下,开局很不错,宣传队创作演出的节目被部队首长和广大指战员认可,使宣传队在师首长和部队指战员心目中站住了脚。每次我们到各团及连队演出时,从对方欢迎我们的热情程度可以看出,部队是欢迎我们这支文艺工作队的。

1974年,宣传队的干部作了一些调整,指导员翟玉民转业,队长杨青竹调走,排长杨春升下炮团当文化干事。陈葆泉是调动最多的一个战友,他在宣传队和六十团之间三出三进,还借调到宁夏军区宣传队任过队长,最后回文体队当了副指导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宣传队老兵复员,又从连队调来一些文艺骨干,如73年入伍的汝林、杨怀礼、陈少岛等。调陈少岛时,怕连队事先知道了不放人,文化科副科长王明有让我去五十八团先私访了解情况,并征求他本人的意愿。可见当时宣传队想调一个文艺人才也是很难的。我回来汇报了情况,组织上才下调令将陈少岛调到宣传队,一直担任男声独唱,演出时很受欢迎。乐队调来了73年天水兵李大东,李大东1975年担任了乐队副班长,后来在师第二届宣传队成立时他担任队长。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左起前排冯剑华、魏兰芬、金丽、张增莉第二排梁天玲、张尔玲、陈凯燕第三排张子琴、李小珠、李宁、官玉梅

1975年文化科王明友副科长找我谈话,准备我探亲归队后就到五十九团政治处当文化干事。但等我探亲归队后情况有了变化。因为宁夏军区要组织文艺调演,我作为宣传队乐队骨干和没能替代的第一把小号当然不能下去了。宣传队又从各团调来了文艺骨干,补充加强力量。比如从五十八团借调来了贺明远,他入伍前是固原地区秦腔剧团演员,个人武功及表演基本功扎实,他的到来为宣传队增加了活力,贺明远后来成为二十师第二届宣传队副队长。这时宣传队又补进女兵肖少瑜、史晔明、张霞等,并从市文工团借来了舞蹈老师沈西兰同志,在沈老师的指导下,宣传队的舞蹈水准大大提高。同年参加了宁夏军区的文艺调演,得到宁夏军区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可以说1975年是宣传队成立以来演员阵容和演出水平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第一届宣传队,从1970年6月正式成立到1978年10月解散的8年多时间里,经过军营这所大学校的教育培养和磨练,每一位成员的个人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也为社会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尤其值得一提的几位战友,如创作组的李本深,后来被调往兰州军区创作组,他的作品有的被拍成电影在央视播出,有的在国内著名期刊发表,而且还是个书法家,至今仍在文坛舞台上闪闪发光;创作组冯建华,退休前为宁夏文联总编,是自治区政协委员;琵琶演奏员张焕昌,退休前为杭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兼音乐主创;歌唱演员李宁当时被誉为“西北地区的马玉涛”,她演唱的《老房东查铺》等歌曲给广大指战员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她在宣传队还兼做医生,护士兼护理员工作,她比其他同志辛苦,无论篮球队或宣传队队员有个头痛脑热的,或伤了皮肤的都是她给看好的,我本人在宣传队第一次喝多了酒也是她护理了半晚上,永远感谢李宁战友,她退休前为南京某大学教授;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左起前排张尔玲、梁天玲、张子琴;后排李宁、李小珠、陈凯燕

手风琴自拉自唱的陈凯燕,在宣传队每天背个沉重的手风琴自拉自唱,指战员们听得最多的是《阿佤人民唱新歌》,每次她演唱博得的掌声,至今仍响在耳边。她到部队比别的女兵要迟,一时没发上军装,被战士们称为“土八路”,我是1971年9月13日探亲回部队后认识她的。她复员到地方后曾经是世界环球画册的文学编辑,刊物发行到国内外;竹笛兼长笛演奏员殷延平,也是乐队的老班长,他训练刻苦,很快达到了专业水准,在部队每次演出都少不了他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等独奏曲目,如今他桃李滿天下,成为当地一位音乐名人;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宣传队赴京学习人员合影 左起前排汝林 陈葆泉 殷小晶 二排肖丽芳 肖绍瑜 李宁 三排李大东 魏孔保 王大贵

还有刘钦勇,是宣传队拉琴最刻苦的一名演奏员,终于以他脚踏实地的苦练把小提琴拉到了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还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北京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宣传队第二任炊事班长王世成,从部队回到威海市后,凭着自己的拼搏和努力,成为威海市的个体户名人,曾经被选为市个协主席、党支部书记,而且年年总能看到他作客威海市电视台的身影;女队员张增莉,在宣传队时没有很好挖掘出自己的演技潜力,但她到地方后扮演京剧老旦在银川地区出了名,成为名副其实的京剧票友,要是当初在部队时能发掘出现在的水平,她的演技一定会红遍贺兰山地区乃至西北军旅。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2017年八一,为纪念建军90周年,二十师文体队各地战友在银川聚会,有的战友坐轮椅前来,图为聚会合影

二十师文体队是一支政治、文化、专业素质都非常高的队伍,有一批难得的多方面人才,可以说,贺兰山深处飞出了一批金凤凰,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师文体队到地方后担任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教授、名人的达80%以上。战友金林70年底调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退休前为文工团团长、军级待遇;宣传队的女兵冯建华、魏兰芬、王加玲、肖少瑜、史晔明等战友都曾是厅级(司局级)领导干部。


我个人在宣传队锻炼成长

我在骑四团宣传队、骑二师宣传队和二十师宣传队前后9年多时间,经过部队这个大学校和宣传队这个小集体的培养教育和锻造,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部队干部和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为后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许琼华在骑二师宣传队吹奏小号留影

特别是小号演奏自认为吹出了一定水准。记得有一次,师电影队队长孔繁亮把我叫去,说是他们用以播放机关部队作息时间军号的唱片天长日久,已经不能用了,叫我按照号谱用小号吹奏出来并用磁带录了音,此后,每天师机关及直属营、连每天都是听着我吹奏的军号安排一天作息时间的。我复员离开部队很长一段时间,由我录制的军号声还在为部队服务,就算是雁过留声吧。

我曾协助过宁夏京剧一团、二团演出过样板戏,代表宁夏军区在宁夏电台录过音,并得到广泛赞赏。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许琼华在贺兰山八号泉师部吹小号

甘肃省歌舞团团长易炎听了我的小号演奏后,希望我去他们团工作,而且越快越好。我当时动了心,想到地方文艺团体去发展。1976年,我和宣传队司务长徐海仓同时去找政治部主任樊耀,提出复员到地方工作,司务长要求复员是为了家庭原因,而我要求复员是为去甘肃省歌舞团。一年后,我们两人要求复员的申请批了下来,因我是从宁夏灵武入伍的,按规定不能到兰州去,这样去甘肃省歌舞团的愿望泡了汤,留下终身遗憾。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许琼华创作的歌曲《贺兰山军魂》

好在我复员后,有宁夏秦腔剧团和自治区公安厅两个单位可选择,我毅然去了文艺团体,现在想想当时也是为了圆自己一个爱好音乐的梦吧。我1977年10月从宣传队复员,1978年10月,部队精简整编,落实编制,没有编制的师文体队解散。二十师第一届宣传队自此完成历史使命。

人生只要有一份努力就会有一份收获,通过在骑四团、骑二师和二十师文艺宣传队近十年的学习演出实践,给我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回到地方后无论在文艺单位还是在其他岗位工作,我始终没有放弃过音乐创作,通过多年的努力也让我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收获了丰硕成果。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许琼华获奖证书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圆自己的音乐创作梦,1999年后我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国家各部委的奖项,这里也给战友们晒晒:

1、1999年我创作的歌曲《精心培育这朵花》,代表宁夏参加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全国文艺调演,荣获银奖。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许琼华(右一)在建党90周年创作歌曲颁奖晚会上

2、由我和宁夏词作家张驰共同创作的《生育服务证领回家》作品,获1999年全国文艺会演银奖,同时获国家人口计生委、文化部、国家作协、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文联、全国妇联等七部委电视专题片优秀奖。2004年在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该作品又获五好作品歌曲类二等奖。

3、原创作音乐作品《霞光中的妈妈》《婚育新风进回乡》分别获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三等奖,其中后者被评为五好作品;《送哥出六盘》和《心灵的呼唤》,分别获文化部、中国音协、国家作协、广电总局、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六部委原创作品二等奖。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2012年10月,师文体队几名战友在曹益民家中合影,左起殷小晶、隋作鉴、曹益民、张奇

4、以婚育新风为内容的原创作品八首歌曲拍成MTV光盘,名为《最美的花儿选一朵》,2004年由中国人口音响出版社出版发行光盘两万张。光盘由宁夏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发至全区乡镇级,作为婚育新风宣传的重要内容。

5、原创作品《金色的凤凰飞蓝天》,2005年被银川电视台选为春晚节目,由宁夏歌舞团邓星民主唱,同年被电视台选送到中央电视台播出。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文体队部分战友聚会合影一

6、从2002年开始,银川电视台先后三次专题展播我创作的十多首音乐作品,每次20分钟左右。

7、2011年我创作的音乐作品《一个神秘的地方》,在全区200多个音乐原创作品中入选,并获三等奖。

近几年我还创作了歌曲《贺兰山军魂》《家乡为什么这样美》《田野的鲜花》《乡村姑娘》《快乐的老大妈》等作品,待机发表,让音乐梦伴随我的一生。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二十师文体队部分战友聚会合影二

二十师第一届宣传队从1970年7月成立,到1978年10月解散,历时八年多,文体队个个都是帅气靓丽的青年男女,要写的故事还很多,可以说我们的青春和梦想都留在了魏巍贺兰山,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故事留给后人去续写吧!若写好了说不定又是一部《芳华》再现。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回忆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初期的宣传队和文体队

2000年,许琼华、张素珍夫妇与两个儿子全家福


作者许琼华 原籍浙江东阳,1949年4月出生在海南海口。1960年随父母从浙江支边到宁夏灵武白芨滩林场。1968年2月应征入伍,历任骑二师四团机炮连战士、团宣传队队员、师宣传队队员,陆军第二十师喷火连副班长,师宣传队班长、排长。1977年10月复员,先后任宁夏秦腔剧团乐队指导员,宁夏电影机械厂政工科长,自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员、计生药具管理站办公室主任、副站长、站长等职。坚持业余创作,有音乐作品数十首问世,其中《婚育新风进回乡》《生育服务证领回家》《心灵的呼唤》等作品获全国奖。


原文编辑:曹益民 安志平

本文编辑:徐建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宣传队   兰州军区   石嘴山市   固原   文体   样板戏   宁夏   篮球队   女兵   排练   美文   战友   初期   队员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