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当鱼遇上鉴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1

“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铭缠绕式四叶蟠螭纹镜 西汉

鱼,水虫也。原始人类在捕鱼、食鱼的过程中,发现鱼多籽,繁殖能力强,于是便向往能具有鱼的旺盛生 命力,让子孙繁衍、氏族兴旺。人们不断赋予它各种祥瑞寓意,逐渐发展演绎为一种雅俗共赏,浸润千年 而不息的鱼文化。鉴,镜也。《说文》中说:“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鱼、 鉴因水结缘,以鱼入鉴,铸就铜镜艺术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初遇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青铜礼器逐渐衰落,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但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文化艺术、工艺技术空前繁荣,铜镜、农具等各类青铜实用器具很快融入到了古人的生活中并得到迅速发展,铜镜铸造工艺萃取了青铜器纹饰铸造技术精华,由早期铜镜的质朴无华演变为美轮美奂的多层叠加纹饰,功能使用也由祭祀礼器逐渐演变成为展现古人精神追求、描绘时代风俗、凝聚时人审美,照容饰面为主要功能的重要日常生活物品。中国铜镜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为青铜镜走进平民百姓家中铺平了道路。作为人类生活最常见、最能体现美好生活憧憬的鱼纹饰,悄然走进了铜镜的世界,成为中国铜镜的一种精美纹饰,完美铸就了鱼文化与铜镜的第一次美丽邂逅,铜镜上的鱼文化自此开启,亘古流传。

乐哉两汉

两汉时期是铜镜发展史上繁荣鼎盛期。汉镜不仅纹饰繁缛精美,制作精良,而且题材丰富,文化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多彩。鱼文化伴随着汉人精神文化生活,频繁出现在两汉铜镜纹饰当中。如西汉早期“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 图1)铭缠绕式四叶蟠螭纹镜铭(图2), 似乎在向世人揭示汉代是个“无鱼不成宴,无酒不成席”酒文化盛行的朝代 ;在东汉四方枚画像镜中“吾作明镜、幽炼三商、长宜子孙、乐未央兮”四组铭文方枚、四组神仙人物组合完成了汉镜经典四分构图造型(图3), 又似乎在说长乐未央时岂能不富足有“鱼”( 余) ;东汉“四神圈带龙纹铜镜(图4)中鱼纹又联同代表财富的五铢钱纹、代表日月永恒的金乌、蟾蜍纹、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一起出现在圈带纹中,清晰地描绘着汉代人对悠哉乐哉神仙生活的无比向往,渴望得道成仙思想的核心信仰和对富贵永恒的精神追求,而鱼在其中,不仅寓意着富贵有余,还隐喻着天造万物,天人合一,鱼人合一的道教文化意蕴。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2

“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铭缠绕式四叶蟠螭纹镜局部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3 四方枚画像镜 东汉

值得注意的是,忽略色彩后,可以发现两汉时期鱼纹和新石器时代鱼纹均为静态表现,但汉代鱼纹有着较为清晰完整的鱼鳃、鱼鳞和鱼尾形象,可以清楚地感受并捕捉到它折射出的人文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是用最朴素地图纹符号记录描绘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类精神生活写照,而不再是早期简单几何线条的轮廓勾勒填色。同时,在汉镜中还有一种有趣的构图 :一条永远孤独的鱼,永远默默地占据着铜镜的某一个角落。而这样一幅极具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的画面,看似无意之笔,却更似汉人有意刻画铸造,专为历史 永恒而为。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4 四神圈带龙纹铜镜 东汉

大隐隋唐

有学者说鱼纹铜镜最早出现在唐代 , 后世的鱼纹铜镜多是模仿唐朝而来,到此已无需辩驳。但可以肯定的是,据目前面世实物或图录资料,双鱼纹(图5)、六鱼纹铜镜(图6)却是首现在唐。唐之前均未发现偶数群鱼组合,佐以荷叶、水纹等纹饰的构图铜镜。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5 双鱼纹镜 唐

唐时鱼镜,一改线条为浅浮雕工艺,并独领风骚占据镜背,成为铜镜纹饰一号主角,完成了那至关重要的龙门一跃,更有平脱工艺镶嵌铸造现身,风格日趋贴近现实写真,蕴含着道教崇尚自由、自然的精神核心。耐人寻味的是,两汉和隋唐同是中华文明、经济、文化历史鼎盛期,同处铜镜工艺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但鱼文化在唐代铜镜上的艺术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艺术美观度和感染力较同期其他铜镜纹饰逊色不少,数量上更是凤毛麟角,远不及同时期双鸾、瑞兽、花鸟、海兽纹流行,极其少见,有大隐于市的感觉,这是为何呢?唐人喜好大富大贵的原因,还是隋唐中西文化交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冲击?无尽的探索发现空间有 待方家解谜。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6 六鱼纹镜 唐

多元宋辽金

远处飞瀑击石,溅起浪花朵朵 , 叠流成溪,水面 波光粼粼 , 有鱼戏水,泛起涟漪层层。隔岸树下,峭岩探水,石上有贵妇,执扇轻摇,倚石而立,凝眸观鱼, 神情安逸。“ 飞珠散轻霞, 流沫沸穹石”般的诗情画意顿入眼帘,使人观之顿觉清爽透心,气爽神宁。

如此, 富有诗情画意 , 集意境之美、缥缈之美的山水画题材,来自宋代仕女观鱼镜,同样纹饰亦出现在宋代首创的手柄镜上(图7);图 8 是面宋代钟形南海观音禅修镜,波涛汹涌,水天相映,远阔缥缈的水波纹铺满镜背。观音菩萨佛光普照,头披风帽,发髻高束,居中跏趺而坐于突水崖岩之上,神态慈祥专注,法相高雅庄严。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7 仕女观鱼镜 宋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8 宋代钟形南海观音禅修镜

观音前方,一鱼昂首仰望观音,鱼身潜水,鱼尾举露,刻画清晰传神,灵动自然。画面左右上方各浮起一龙首,其肩有鳞,腹有鳍,似为鱼化龙。画面水景恢弘壮阔,禅修清幽静穆,很好地再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寂寞、大关怀的心境。而源于佛教、始显于两晋,现身于隋镜中的鱼化龙纹,以半隐半现的低调,不失高雅的形式再现真身于山水人物宋镜中,形象栩栩如生,气吞山河。同时,我们还发现多种题材宋代故事镜中都有将鱼纹入画入镜,普遍采用写真手法和浮雕技巧来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细腻、灵动和美感,将两宋山水画意境美中“虚、淡、静、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铜镜上山水艺术题材经典。当我们向自身文化寻找,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源头,都当推宋朝。正如陈寅恪先生之感慨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辽代信奉佛教。兴宗时兴佛之风极盛,辽代多种文化都附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辽代鱼纹镜亦不例外。契丹人以粗犷的线条在鱼纹周围勾勒、堆塑铸造出摩尼珠、水云纹、莲花纹等典型佛教标志纹饰。不仅如此,其在鱼纹数量和形制构图上亦突破唐宋风格拘泥,呈多元多变化风格,鱼纹数量有二有三亦有四,寓意着生生不息、事事如意、年年有余等吉祥祈愿(图9、图 10)。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9 四鱼铜镜 辽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 10 三鱼铜镜 辽

双鱼题材铜镜是金代铜镜的名片,极富女真民 族气息,是女真人借用鱼生殖繁盛的特性 , 表达“多子多孙”美好意愿的无声代言人。多圆形,圆钮,多呈双鲤鱼造型(图 11), 亦有草鱼、鳜鱼等其他种类鱼纹和其他景物结合的。而图 11 是一面极其罕见双鱼镜,之所以称其罕见,一是鱼相完美,双鱼均为双目刻画,常见双鱼镜均呈一鱼一目视觉效果 ;二是面世数量极少。此镜水波纹满饰,双鱼居中而占,绕钮 顺时对游翻滚 , 双鱼张口纳瑞,四目灵动传神,扭腰 鼓鳍,巨尾击浪,浪花飞溅 , 水纹或层层排列,或曲折回环,将水波的高低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水纹表现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此镜对于水纹的表现,使我们得以洞察金代铜镜中对于写实题材的表现能力。同时期双鱼镜也有加水草纹的,周边有一圈 水草纹构成的连续图案。还有珍罕的美人鱼题材铜镜(图 12)。通过至臻纯净的艺术创造力生动刻画了水中双鲤漫游嬉戏姿态,将女真人对生殖的崇拜,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清晰地传递出掷地有声的回应。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 11 双面双鱼铜镜 金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 12 “美人鱼”铜镜 金

简约大明

元代鱼纹铜镜多以摩羯鱼形式承袭前朝,明代铜镜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简约实用。各类书体的吉语镜、各种风格的定制镜、商标镜代表着明代铜镜的绝对主流, 其他艺术种类表现的纹饰镜反而成了非主流,纹饰构图简约,鲜有美感,“ 粗大明”名不虚传。鱼纹铜镜亦属其内,早期沿用前朝浅浮雕工艺简约铸纹造镜(图 13), 中晚期用剪纸的风格,配以水草、云纹、吉语等形式,以最简单的画面,隐喻传递着龙凤呈祥、吉庆有余等民间祥庆世俗文化。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图 13 双鱼双凤纹铜镜 明

“鱼”在文明的长河中游弋至今,“ 鉴”终于现代文明的兴起之时。两者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流变中演绎出一首祥瑞的诗。

-END-

今日编辑 里木

原文刊载于《收藏/拍卖》杂志2020年9月刊

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以鱼入鉴,千年流变的祥瑞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千秋万岁   辽代   富贵   酒食   佛教   纹饰   两汉   铜镜   祥瑞   东汉   构图   宋代   美文   题材   符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