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摘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章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烽火战役,常年不休,当时的蜀魏汉虽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只存在了短短60年。

但这60年却是群雄逐鹿,枭雄辈出,谱写了非常精彩的一页篇章。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我们从广为普及的书籍和电视剧中了解的都是关于三国的故事,就连脍炙人口的歌曲,著名歌星林俊杰演唱的《曹操》中都唱的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而中国四大名著文章前言提到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也是,群雄割据,三国争斗的故事,鲜少有人提及当时还存在的另外国家“燕国”。这是为何?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其实东汉末年是分裂为四个国家的,只不过位于辽东苦寒之地的燕国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地处偏僻,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而燕国的国君公孙度其实也是一位有勇有谋,不会逊色于孙权和刘备、曹操等人的枭雄。

他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一步步创立燕国。逐步称霸并稳固自己的政权48年,甚至比刘备的蜀汉还要多6年,在那样动乱的时局,实属不易。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公孙度授命掌权辽东

公孙度是由玄菟郡去往辽东的,当时他很有胆识,聪慧过人,也善于结交能人,于是公孙度这样的秉性很快让他在此地扎根,并且谋得官职。

而后来董卓意图搅乱京都,辽东当时的执事之人对董卓很不服气,为此董卓杀死辽东的执事人,然而眼下却没有更好的人取而代之。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此时董卓的手下徐荣向他推荐公孙度,而徐荣正是公孙度的好哥们,二人交情匪浅。

颇有心机的董卓通过侧面打听,得知公孙度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当地很有人缘,最重要的是,他并非辽东本地人,比较好管理。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于是公孙度就在徐荣的举荐之下,出乎意外地登上了辽东的太守之位,当时这个官衔基本等于当地的诸侯,独据一方。

而公孙度当上太守之后,并没有兴奋过头,因为他作为一个外乡人,没有很多辽东人愿意真心诚服于他。

而且古时的辽东跟现在大有不同,都是黑压压的森林,这片黑土地被当时的条件限制,不能开垦,所以生产力低下。

生产力低下自然人口也不会多,人口不多地方也不会富裕,就这样一直恶性循环。

东征西伐,扩充燕国领域

为了拓展辽东的疆域领土,公孙度上任不久,便亲自征讨各地,他东伐高句丽,西边攻打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诸县,成为自己的疆土。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而且公孙度对内大力改革,发展生产力,当时的辽东竟在公孙度的一番治理下也是欣欣向荣,一片繁荣景象。

公孙度管辖的领域逐渐扩大,辽东也慢慢兵强马壮,此时公孙度有了野心,他一脚踢开董卓,不受他管辖,挂旗称帝,立辽东为燕国。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而公孙度效仿古人,所有的帝制礼节,都按照汉朝的施行,连一代霸主曹操在那个时期都没有享受过这样当皇帝的待遇。

东汉时期虽突然多一燕国,但地处偏远的燕国并没有引起其他三国的兴趣。

然而更多是由于当时三个国家各自斗的你死我活,根本无暇他顾。公孙度数年一直在跟边陲游牧民族大战,并未威胁到中原。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所以燕国也是乐得清闲,多年安静的发展,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虽然中原内没人注意,但是处在燕国边界的魏国却有点担心,如若自己正处于战争之时,燕国突然背后来一刀,岂不是得不偿失。

公孙度是一个何其聪明之人,他派人去魏国打听消息,得知这一切,于是干脆自己先向魏国投诚,主动攀附,魏国也大喜,封公孙度为魏国公爵,以示恩宠。

至此燕国在东汉年间更加相安无事,而在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继位,他在父亲的熏陶下,依旧攻打高句丽,将高句丽彻底打服,还结成了亲家。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公孙康继续巩固辽东霸主的大业,在最鼎盛时期,燕国人口百万,军甲十万,一派国富民强之势,公孙康学习父亲,继续向曹魏称帝。

这就是为何,虽然三国此时已斗得不可开交,中原已然血雨腥风,但燕国仍旧能在此时保持自己的一方势力的重要原因。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发展48年政权后,燕国被灭

公孙康死后,由于儿子公孙渊太小,故由其弟公孙恭继承皇位,而公孙康儿子长大后,便将叔父赶下皇位,自己称帝。

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跟父亲和公孙度都不同,公孙渊脾气急躁,再加之血气方刚、年少气盛,他不肯屈服于魏国之下。

于是公孙渊对魏国屡屡做出僭越之举,魏明帝被激怒,决定派军围剿燕国,第一次没有成功。

第二次魏明帝派名将司马懿前去,司马懿何许人也?可以媲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人物。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司马懿不仅骁勇善战,他更是带领当时的精兵强将前往燕国,轻轻松松就将其剿灭,杀死公孙渊。

至此在东汉存活了48年的燕国,成为了东汉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燕国为何轻松被灭,不是兵强马壮,十万铁骑吗?

这是因为去的是善于打仗的司马懿,而且司马懿挑选的全部都是精锐部队.

何为精锐部队?就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死人堆里存活下来的兵将,而且中原数场战争早已将他们打磨得无比强悍。

所以燕国只跟边陲小国厮杀的小兵,遇到真正的大将,自然被打得满地找牙,俯首称臣了。

结语

而燕国就这样被司马懿轻松剿灭,他在历史上存活的时间不但不长,而且与中原的三国比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东汉末年实分4国,为何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情?

基本都是占地为王,打打周边小国,所以在历史中,往往被忽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了解的只有三国而没有四国的原因了吧。

而历史很多著作中没有燕国也有可能认为它不值一提,比起其他三国来说没有很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辽东半岛   东汉   魏国   辽东   太守   公孙   兵强马壮   执事   中原   皇位   边陲   隐情   枭雄   小国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