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包拯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是电视剧《包青天》中耳熟能详的歌词。

至今唱来也是朗朗上口,包拯作为北宋的名臣,为何可以名垂千古?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时至今日我们还是对包拯爱戴有加,念念不忘呢?

因为包拯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清官,“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朱熹曾这样评价他。

赵祯也评价包拯为:“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也。”

包拯能够垂名青史,不是因为他当了多大的官,而是因为包拯真正心系百姓,不畏权贵,一生清廉,刚正不阿。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包拯公堂上的“明镜高悬”四个字,就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说明。包拯是百姓心目中的青天

传说包拯额头有一弯新月,这个印记就是公正廉明的象征。

还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说包拯这个月亮的记号,是用来连接阴阳两界的。

因为包拯白天要审理阳间的案件,晚上则要去阴间为冤死叫屈的冤魂,审案做主。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这虽然是一个没有根据的民间说法,但足以看出包拯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举足轻重

铁面无私包青天

其实包拯从一出生,命运就很曲折,并没有那么平顺。

包拯出生之时,全身黝黑,目光如炬,十分吓人,亲生父母很害怕,便将包拯抛弃至野外。

幸好被大哥大嫂救下,这才幸免于难,包拯在学会读书认字后,更是知书达理,十分讨人喜欢。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后来被父母寻回,二嫂又因为家产对包拯曾经多次,痛下杀手。索性包拯命大,一次次逢凶化吉。

包拯为官后相信:“真相大于一切”,他为官清廉,从不徇私枉法

包拯如果发现,有任何贪赃枉法的行为,他绝不姑息,哪怕牵扯当朝权贵。

当时在宋朝,国家兴旺,自然少不了鱼肉百姓和作恶的官员乡绅。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但只要作恶之人,落入包拯之手,不管后台有多“大”,包拯也一定会严加办理,秉公执法,铁面无私。

官场一向都是复杂黑暗的,充满各种勾心斗角和机关阴谋。

但是包拯在当朝那样的环境之中却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实属不易。

这就是为何百姓如此爱戴包拯的原因,他是一位真正为百姓着想的青天。

包拯后来因父母病重,一向孝顺的他,辞官回乡,侍奉于父母左右。

双亲相继去世后,包拯便在墓碑旁搭建住所,自己陪伴着父母。

包拯的孝顺足以感天动地,而正是因为包拯对父母的孝敬和对百姓的爱护,才被后世百姓都奉若神明,世代传颂。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他一生奉行公正,从不偏私,贯穿始终,不忘初心,这一点更为难得。

包拯精神的传承

包拯离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并没有人将他遗忘。

在包氏祠堂,每年都会有包氏子孙从全世界各地回来祭拜。

也有很多想了解包拯更多事迹的人前来参观祭拜。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包拯的第35代后人,包先良更是亲力亲为,守护包氏祠堂,不曾远离,这一守便是一生。

如今已经年逾古稀的包先良,还是坚守在祠堂里,守护着包拯留给后人的真言。

包拯曾写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这简简单单的37个字,写出了包拯对后代的训示戒条。

包氏后代从不违背,而且因为这条戒规,包氏后代中当官经商的人都非常少。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比起荣华富贵,还是遵从包氏家规更加重要,这就是包氏子孙世代坚守的信仰。

包先良每天清扫祠堂、擦拭包拯留下的家规,从不怠慢

就在村里年轻人都纷纷出去打工,寻求更好的生活时,包先良没有跟随。

包先良选择一直留在村里,打理祠堂,这对他来说是一份责任,更是内心的信念。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包先良夫妻如今都在村里做着简单的清洁工,工作,勉强维持家用。

这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看守祠堂,接待游客,于是包先良选择了最辛苦的工作。

不忘初心的包家子孙

就是因为这个工作的时间灵活,但是薪水却很低,可是在包先良看来祖辈的荣誉高于一切,所以他甘心为了祠堂而做出牺牲。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随着近年来包拯形象拍成的,大量影视作品的热播。全国各地更多的人前来包氏祠堂参观。

此时包先良会耐心的对他们讲解包拯生前的事迹。带领他们免费参观,从来不觉得辛苦,也没有不耐烦。

因为包先良把这些都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传承先辈志愿的义务。

这样的生活,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包先良却从不后悔。

有很多人劝说,让包先良把祠堂改为收费旅游的地方,这样也可以改善他的生活。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但被包先良一口拒绝了,包先良认为,如果把祠堂改为收费的,那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更加违背了包氏的祖训。

包先良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守在祠堂里,虽然自己做清洁工本来没有多少收入,但还是想方设法,凑了钱重新修缮了祠堂。

包拯祠堂是免费参观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包先良的热情。

他对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奉若上宾,热情非常。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在他耐心的讲解之下,包拯祠堂不再是一所冷冰冰的古迹,而是变得十分有温度。

在包先良多年耐心热情地接待之下,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为此包先良也很欣慰。

包先良每天坚守在祠堂里,他牺牲了自己的宝贵时间,给来往的游客讲述包拯的事迹,为的更是将包拯的精神发扬光大。

包先良秉承了包拯遗留下来的传统,坚持初心,不为金钱和世俗所动

结语

包先良一直重复着简单枯燥地看守祠堂的工作,哪怕每日粗茶淡饭,但对于他来说可以完成这份责任,他是快乐满足的。

包拯后代现状如何?35代包先良,一生默默守护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包先良可以在浮躁的世间秉承自己的初心,为了祠堂的荣誉,舍弃自我。

而正是有了包先良这样后辈的坚守,才让大家心中,有了包拯更加鲜活具体的形象得以留存。

包先良坚持内心,就像包拯当年坚持自我,明察秋毫一样。

虽然时代在变迁,但不变的是家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优良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祠堂   后代   初心   铁面无私   家规   当朝   清廉   子孙   美文   村里   事迹   现状   父母   游客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