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展览快报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9月6日下午,“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据悉,此展览原拟于2020年3月推出,因新冠疫情影响改为线上展览,但实体展览的体验感无法被取代。此展是该馆疫情后举办的首个线下展览,展出了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多件装置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作品导览现场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展览现场

“万物与虚无”描述了作为本次展览核心概念的基本二元关系。阴与阳,男性与女性,光明与黑暗,实与虚。从计算机代码到生物繁殖,这些二元性构成了我们所置身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基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能在所有事物上清楚地看到它。迈克尔•查莱赫斯基生于中美正式建交的1979年,自小对中国文化深感兴趣,一本藏于父亲书柜的《易经》开启了他对中国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大门。

木质运输托盘与八卦的六边形极为相似,迈克尔·查莱赫斯基试图在环绕我们日常生活的现成品中发掘这一密码。当木托盘在空间中折叠时,它们就像卦象运作一样。这些作品大部分可被倒置,演绎出截然不同的意义。有些物体看起来像是无透视的,被凝固于空间中,另一些物体则似乎在后退。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将图片平置于视错觉状态,这种手法破坏了我们客观的认知,却也将其作为具体形象呈现出来。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地球+2019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117 x 114 cm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红-共生+2019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132 x 102 cm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红色物品+2019改装盒及酚醛胶夹板74 x 48 cm(另一角度)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黄-和谐+2019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137 x 99 cm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回转+2019改装托盘及酚醛胶夹板135 x 117 cm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界外+2018改装盒及酚醛胶夹板99 x 74 cm

与展览同名的装置“万物与虚无”由每组二十八个,共六组从建筑顶部垂挂下来的木托盘组成,托盘在三个方向上用钢丝绳拉紧,形成了X、Y和Z坐标。每一个托盘都代表了一个卦,托盘之间的间隙也严格地与托盘的厚度保持一致,因为他们意指实与虚的二元对立关系,并暗含对于国际贸易存在与缺失关系的探讨。经过周密的设计,他在有限的材料和结构中获得了一种秩序性,使得意义变得丰富而非清晰。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万物与虚无+2019运输托盘,钢管、钢丝及硬件(尺寸可变)4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万物与虚无+2019运输托盘,钢管、钢丝及硬件(尺寸可变)6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万物与虚无+2019运输托盘,钢管、钢丝及硬件(尺寸可变)10

变化的最基本的表达(易经)——实线为阳,虚线为阴——也在展览的另一个中心元素路障上有所体现。在《黑蓝交界》(Black andBlue)中,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将这些拾得的路障编织成二维构图,召唤出我们复杂的社会结构,并邀请参与者共同探索这些富于紧张感的物件及其在社会中所承载的隐喻。展览中还有一些波普艺术元素出现,例如引用了唐纳德·贾德(DonaldJudd)的叠放的盒子和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画作,展现了对日常物品的挪用和极简主义特征。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离界+2019改装路障、夹板及酚醛胶夹板94x 58cm(不同角度)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你别停+2019改装盒及酚醛胶夹板234 x 89 cm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女武神的飞行(局部)+2019改装路障530 x 424 cm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蛇与梯+2019改装楼梯、路障、酚醛胶夹板钢缆及硬件396 x 426 cm

“万物与虚无”探索了物质世界中的内在系统和固有秩序,它们很多都在数千年前便已被发现,并且仍然与当下密切相关。艺术家选择的物体都是当代社会中实质性的建筑组成部分。木质路障、箱子和木托盘皆为时常被遗忘的碎片,但它们也同样构成着我们社会经济存在的基础。艺术家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传递代码,而是在现实的结构中找到它们的体现,这是艺术家最深刻的灵感根源。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END-

今日编辑 里木

探寻艺术乡建的“中国模式”

明代江南生活指南,方寸屏幕上的古人慢生活

欢迎邀请加入更多媒体平台!如想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scpmmag@163.com 或微信scpm2004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赫斯   唐纳德   虚无   易经   万物   路障   酚醛   夹板   美术馆   托盘   钢丝   大学城   美文   物体   钢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