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人心和通达


身边发生、或者看到的很多事例,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社会阶层的差别。

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社会阶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我们老百姓通俗的话中,很多谚语说的都是社会阶层的问题。比如“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普通群众和领导者,社会底层和上流社会。我们老百姓信口说来的朴素的东西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有人把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第一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也就是国家机构中的统治阶级。

第二阶层:经理人阶层。这个主要是国有企业跟大型私企,就像以前那种"打工皇帝"其实也是在这个第二阶层里面的。

第三阶层:私营企业主。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强调经济多元化,所以这批民营经济起来了。

第四阶层: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要怎么理解呢?因为你必须要通过长时间学习才能够达到的。

第五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也就是我们普通的公务员,办事人员。

第六阶层:个体工商户开个小店做生意的这种。

第七阶层:商业服务业人员。这里面包括在公司上班的一些普通白领阶层。

第八阶层: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

第九阶层:农业劳动阶层。该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第十阶层:无业、失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同一社会阶层之间态度以及行为和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阶层,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利益焦点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不同、性格气质不同、说话办事的方法不同。这种差异性就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心和心理诉求。所谓人心,就是要体会到不同阶层的心理需求。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例。说张三这个人人品很好,但是话都不会说,事都不会办。但是如果你能结合张三的经历来分析,张三既没有受到高等教育,在国有企业普通群众干了一辈子退休,如今60多岁的年龄,也没有经历过多大的事。如果你这样去理解分析张三的时候,你就能理解张三的说话方式和处事方式了。不管张三做得如何,你说出来的话让张三听着舒服,办出来的事情让张三感觉舒服,这就是你水平高、情商高、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

类似事例很多,包括我们看待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我们父母那一代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教育背景和经历不一样,所以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有代沟很正常。我们要能理解体谅父母的不完美,努力把自己做得更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也要体会到这一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需求。

所谓通达,就是了解人心、世事洞明,说话得体、办事得体。这种通达是一个人很成熟、很有能力的表现。天下大事心如明镜,人际交往的微妙关系心如明镜,这个事情应该怎样办心如明镜,胸有成竹,行止稳重,张弛有度,运筹帷幄。

所以通达,是一种见识,是一种经历,是智商,是情商。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阅历,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思考,没有长期学习磨砺的量变积累,是很难达到通达的境界的。

伟人毛主席有雄才大略,通达到了极至。少奇同志曾经很钦佩地评论毛主席:“在我们党内,没有一个人能像毛主席一样,非常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博闻强记;没有一个人能像毛主席一样,极其丰富的社会实践阅历”。伟人毛主席的经历就是典型的经验总结。

所以,了解不同的社会阶层,体会别人的心理,理解别人的感受,世事洞明,人情通达,是对一个人修行的至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人心   通达   社会阶层   明镜   事例   社会实践   美文   阶层   世事   说话   父母   人员   方式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