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说通透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谚语,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是真正理解它的深意是人到中年、百事历练之后。我们经常评论一个人说这个人思想有没有深度、水平高或者低、办事有没有章法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个人是否“通透”。

“通透”表现在方方面面,大到工作上战略战役的谋划决断,小到生活中的与人相处、听话听音。别人说这话是啥意思、是想帮忙还是不想帮忙;这个事到底有没有可能办成,咋样去办;这个棋局到底是咋回事、船到底弯在了哪里......对于“通透”的人往往能够看透表象、把握实质、一针见血,说话说到点子上,办事办到点子上。

所以,能够做到“通透”,是工作能力上的的通透,是对人生道路的通透,是对于人情和人性的通透。

“通透”,是一种见识,是一种经历,是智商,是情商。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阅历,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思考,没有长期学习磨砺的量变积累,是很难达到质变的提高的。“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少奇同志曾钦佩地评论毛主席,大意是说,“在我们党内,像毛主席这样既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又有异常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说在党内无人超越”。所以毛主席的见识、判断、预判能力,全党全国人民应该是心服口服、敬仰钦佩的。

“通透”的能力,有时候是一种天赋。有的人非常聪明,一点就透,有的人忠厚老实,思考问题简单,可能就差别很大,就不通透。事实上社会上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进步,很多缺点伴随了一生没有改变,应该说是一种本性、或者是天赋使然。

“通透”,从大范围来说,属于管理上的决策能力,从生活和工作之中来看,平时遇到这些事例太多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有的人很“通透”,无论是遇到生活中的事情,还是工作中的事情,一说都能说到问题的点子上,啥问题马上能看到症结、看到实质;另一方面,还能看到很多人,人本质或许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但是没有头脑,没有见识,听不懂你说的话,看不透棋局,看不透牌面,说话办事都抓不住点子,甚至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一个人“通透”了,能以通达宽容的心看待别人、理解别人、体谅别人。人大多是普通平凡的人,人与人之间都是大差不差,“通透”的人、能力很强的人只是凤毛麟角。如果要求每一个人都很“通透”,应该是过于苛求了,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体谅别人的不容易,包容别人的多元化。

一个人“通透”了,能以豁达的心态看待自己,正确评判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顺势不张扬,逆势不抱怨。存在就合理,发生有必然。往事都过去,不要总心烦。始终能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人生,能以强者的心态驱除自己心中的雾霾和黑暗。

学以致用,文以载物,文以咏志。今天写关于“通透”这个事,一是作为对自己的要求,要多上进,多磨砺,多学习,多提高,努力做一个“通透”的人;二是作为对别人的要求,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认清普通人占多数的现实,要有宽容之心,容人之量,看透别人,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够更进步,更优秀,更通透,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通透   人情   练达   棋局   党内   钦佩   阅历   美文   点子   天赋   世事   学问   见识   实质   心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