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团体咨询应用到团队管理

这段时间的经历,发现作为人类观察家的价值了,也发现小团体咨询的模式原来可以价值更大化。

描述下,近期的一次团体咨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A说,我被使命召唤了,想要让焦虑的民众过得幸福,我开发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幸福理论,可以打破马斯洛需求理论,从而让大家不再向外求而是向内求。

团体咨询师们跟A对话结束后,A离场,大家自由发言,汇总如下:

1,Ta像一个轻气球,漂浮着,不落地,气球的皮还很厚,轻气球里面装的都是氢气,一扎就会爆炸,空的。

2,看到了Ta的自大、狂妄,就想要把Ta拉到地面上,面对现实生活,落地点。毕竟我们还活在俗世当中,需要考虑生存法则。

3,Ta说挣钱很轻松,那是因为Ta进入的是一个轻松挣钱的行业,挣钱哪有那么轻松。(Ta这句话本身,就有点狂)

4,今天,我们就不犀利了,不像伤害Ta。

5,能力需要匹配得上自己的梦想,梦想太大,我们的能力是否跟得上。

大家离场,A上场。

A说:前面十分钟很紧张,后面就很轻松,我感受到这些年轻的咨询师们,认为我很自大,以及他们看到了我的狂妄。为此,我发现他们不理解我,所以有些话,我就不细说。知道并非同道之人,所以就很轻松地跟大家聊聊天,整个聊天的过程,自己还是很喜欢,也很享受其中。

作为人类观察家的我,发现现场气氛有些奇怪:

A敏锐地捕捉到了大家对他的认识,也许是A一贯的表达,容易被误解惯了的经验,A捕捉到大家认为Ta自大,A也认为他们自大,虽然所有人都没有直接明说,但是现场的气氛不太对劲,哪里不对劲,我却说不出来。

带着这个疑问,作为完整经历者,我找到了答案:都认为对方是狂妄自大的,彼此不理解彼此,彼此想要教育彼此。

那么,如何打破这样的奇怪气氛呢?

做一个事后诸葛,那就是:搓破那层大家都不说的“纸”。

这个时候,观察家,可以说:现在的气氛有些奇怪,你们是不是都认为对方是狂妄自大的呢?彼此不理解彼此呢?

因为不搓破这层纸,沟通就很难有实际的成效。大家都在“纸面”上玩。

搓破了,当时是会尴尬,只是一时而已,就算尴尬,也许面对。

这样的团体模式,是否也适合企业中需要深度合作的团队呢?是否可以增加彼此团队的深度了解,从而让大家更加凝聚呢?

我可以把这个流程整理如下,如果你是领导,在管理下属中有些困惑,可以自己发起这样的模式,进行一次团队管理的小实验吧!

具体操作如下:

把团体咨询应用到团队管理

假设团队成员4人,一名leader。

比如:我想要改变跟大家的关系,不想做边缘人

为何我很努力,却绩效不好

为何我开会总不敢发言……

大的框架就这些,具体怎么问问题,怎么对话,就根据个人风格而定。

整个过程可能遇到的挑战会表现在:

如何提问?如何可以做到共情式对话?观察员如何在气氛奇怪时,有些发现,然后一语道破呢?

当然如果现场不能发现,也可以单独私聊案主。再具体做文字复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团体   团队   狂妄自大   观察员   观察家   狂妄   自大   美文   气球   深度   气氛   奇怪   轻松   模式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