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高瑞芳: 口述,孙黄平: 记录整理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十四、克服困难 转运伤员

  按照我们以前在国内作战的传统,伤员很多都是交给当地老乡照顾的。但是出国作战,就很难将咱们的伤员交给当地百姓了。所以那时只要有机会,每天还要安排大量的伤员往国内转送,特别是在长津湖这种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带,没有什么像样的路,很难直接将伤员送上汽车或火车,这时就只有靠:一是国内民工组成的担架队,二是朝鲜老乡的雪地牛拉爬犁了。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见《跨过鸭绿江》画册

  整个战争期间,我们的参战民工也有许多人跨过了鸭绿江,他们多为边境那边纯朴的东北老乡,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来来回回抬着担架忙碌的身影。当他们来到前线部队时,运送的是军需物资、药品等等,当他们离开时就把伤员运走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能吃苦很能干,多亏了他们的付出,咱们的伤员才能够及时转送到国内去,接受更好的治疗,他们为减少伤员的死亡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当时也听说过,有担架员遇到敌机轰炸时,奋不顾身地扑到伤员身上,牺牲了自己,保护了伤员。所以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朝鲜运送伤员的就是这种牛拉爬犁

  这种牛拉的爬犁不怕雪大路滑,汽车去不了的地方它都能去,是当地老乡冬季在野外运输的常用工具。当时被咱们志愿军大量征用来运送军需物资和伤员。一般情况下,一架爬犁只能拉两名伤员,所以伤员多时,一天会过来好多的爬犁。我们都是先把俩人的被子往爬犁上面铺一床,将两名伤员用一倒一正的方式并排抬上爬犁,每个人的头都靠着另一人的脚,上面再盖上另一床被子,最后用伤员自己的两条背包带捆结实,老乡就赶着牛拉走了。


这些重伤员在冰天雪地中用两条棉被裹着,被紧紧捆在爬犁上一动都不能动,在颠簸不平的道上走,碰到上坡下崖,俩人一会这个头朝下,一会又那个头朝下,看着伤员遭的罪,我们都替他们难受,想想他们还不知要在冰天雪地里颠簸多长时间,才能最后坐上火车运回国内,可以想见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经不住这种折腾半路上就会牺牲的。


在朝鲜战场上,由于生理原因,女兵和男兵比起来有更多的不便,相比男兵,在一些特定时刻和环境下,我们会更不容易。比如转运伤员本来主要靠随军担架队和朝鲜老乡的爬犁运送,但在1951年4月下旬开始的第五次战役阶段,由于部队快速地插到了三八线以南,老乡的担架队和当地百姓的牛拉爬犁一时都跟不上来,我们只能自己亲自去转送伤员。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朝鲜的河流众多

  朝鲜这个国家不仅山多,河流也多,即使到农历三、四月份春暖花开之际,这些河里的水因为全是山上的冰雪溶化流淌下来的,依旧寒冷刺骨。


我们将伤员事先用背包带牢牢地绑在担架上,几个同志分抬着一付担架,一会行走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会又要趟过冰冷刺骨的河水,一旦碰到水流湍急、齐腰深的水,像我们个子较矮的女兵本身站都站不稳,这时就要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蹒跚过河,而个子高些的男同志就主动抬担架过河,有时他们还要再返回来把我们搀扶过去。


碰到例假期,也不能犹豫,照常要往河里跳,照样要和大家一样淌冰水。待过了河,血水随着裤腿淌,这时就赶紧到河对岸找一处比较茂密的灌木丛遮挡,脱下裤子使劲拧两把,然后穿上冰冷的湿裤子接着再继续走,当时有许多女兵就是因为这样受凉导致月经不正常,落下妇科病甚至是得了不育症的,战争让我们付出了比男兵更沉重的代价,但当时所有的女兵们没听说有一个人退缩过。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电影《英雄儿女》的镜头

我们运送伤员也是这样的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医务人员火线背送伤员

  第五次战役时,在部队奉命回撤途中,要先后渡过几条江,由于美军的炮火封锁,在涉水过江时,我们有许多战友,包括我们师医院的部分女兵被长时间地压制在冰冷的江水中无法上岸,只要一上岸,敌人的机枪火力就扫过来了。她们就只能在冰冷的水里待着,一直等到天黑,美军看不见,停止火力打击后才互相搀扶着上了岸,上岸之后她们感觉整个下半身都麻木了,双腿也不听使唤了,就这样再一次狠狠地伤了身体。有人的不育症就是那时落下的。后来回国后发现,连男兵也有许多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


其实整个九兵团的将士们,由于刚入朝时人人都有长达1~2个月爬冰卧雪的经历,许多人当时就冻掉了脚趾,冻坏了手指,即便是当时没有明显冻伤症状的人,许多人上了年纪后也都出现了严重的腰腿痛、关节炎等后遗症,严重的有人瘫痪在床。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27军将士在第五次战役时冒着敌人的炮火徙步过江。

十五、生命至上 乐于奉献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网络照片

  作为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我们的护理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伤员们负伤的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也不同。经常有的伤员,盆腔、尿道损伤,排不出尿来,可当时的战场上配发的医疗用品很少,一旦碰到这种情况,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轻轻地由上往下按摩腹部,这么处理后,如果奏效,伤员就会排出尿来。但许多时候,伤员局部损伤较严重,完全排不出尿来,时间一长,小腹膀胱区就会明显鼓胀,痛的根本不让人触碰,这时别说是按摩,连医生检查时触摸一下他也不让,于是就只能导尿。


开始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找医疗队中的男护士去做,但战场缺人手,经常是现场只有女护士在,这时如果你不为伤员减轻痛苦,那你还能算是什么合格的医务人员,所以我们女护士,不论是哪个人在场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医嘱。

插导尿管的时候,因为尿道有损伤,局部还可能有血肿,所以我们一边要用心理疗法,轻轻地安慰伤员,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减轻他的痛苦;一边开始缓慢试探着插入导尿管,待确认插入的长度已足够后,如果看到有尿液流出, 那就提示成功了。


如果仍没有尿,两种可能,一是被血块堵塞住导管了,二是损伤部位组织肿胀挤压尿道,把尿道压扁不通了。那么此时在一没有大注射器,二没有其它吸引设备的情况下,就只能用嘴去吸出尿液了。

我们的经验是:第一口要试探着用劲吸,只要吸出第一口来,后面的尿液由于压力的缘故,就会顺着流出来了,经常是我们吸出的第一口尿液是血性的,或者内有小血凝块,但只要看到伤员终于排完尿,小腹渐渐平复,痛苦减轻,能逐渐安顿下来的时候,那是打心里都感到欣慰的。

那时的伤员特别多,时不时会碰到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伤员就像是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几乎每一名女护士碰到了都会这么去做,大家也都碰到过把伤员感动得掉眼泪的时刻。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网络照片

  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每当有伤员牺牲,都要派个人去十公里外的后勤物资站点,取包裹烈士用的抚恤衣,因白天外出目标明显,容易被敌人发现或被敌机袭击,所以只能晚上去。大家都是女兵,一想到晚上要一个人走夜路,难免有畏难情绪。我那时是护理班长,就主动把这活给独揽了过来。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这就是包裹烈士用的抚恤衣

(网络照片)

  自那以后,每逢有烈士牺牲,我都会独自一人出门去领抚恤衣。一般去一次起码会背两套回来。要出发前先往怀里揣上一颗手榴弹,大家管它叫光荣弹,一旦遇到敌人无法脱身时,紧急关头就要拉响它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漆黑的夜里,我独自一人翻山越岭,路上要随时提防可能碰到的敌人。


所以一路上脑袋里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每走一段路之前都要先趴在地上,仔细听一听四周的动静,确认没有异常声响后,赶紧爬起来快走一段,再趴下听,如此反反复复,紧赶慢赶保证在天亮前完成任务赶回来。如此小心,倒是从来未出过意外。


在朝鲜时,下面团和营的小卫生员,有时会来我们师医院送伤员,所以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比较熟悉。我们都知道团营以下的卫生队,特别是连队的卫生员,他们是直接上战场,参加战地救护的。一旦战斗打响以后,他们在战场上来回穿梭,哪里有伤员,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伤员跟前,打开急救包,紧急包扎、止血、固定,一刻也闲不下来,战斗最紧张时,一个阵地上,四面八方都在叫卫生员,他们说,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他们的牺牲概率也是较大的。 虽说在朝鲜,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敌机满天飞,所以无法区分前方后方,但是医院相对来说危险系数还是要小一些的。


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我们医院只牺牲了一位曾和我们朝夕相处过的男护士朱福新,他是和另一位男护士于郞迟,两人一起被分派向国内转运伤员的。每次出发,都是一人负责一卡车伤员,同时随车队走,他俩的具体任务是照顾各自车上的几位伤员,随时处理突发情况。有一次他俩乘坐的汽车正一前一后地在路上跑着,据说离国境线已经不远了,此时被美军飞机发现了,追赶着扔炸弹,两辆车都被炸到了。过后听说他俩几乎是在同时被炸伤了,其中朱福新较重,被炸断大腿并伤及了股动脉,而股动脉炸伤破裂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别说在途中没条件及时有效的止血,就是有条件止血,也相当难处理,还要争分夺秒,而他的车上除他之外都是伤员,没人可以给他提供帮助,于郎迟在另一辆车上也负伤了。同样承担不了抢救工作,所以很快他就因流血过多牺牲了。


消息传来,想起了他平时经常和我们一起工作的情景,全院上下都很难过,这也是我院在朝鲜唯一牺牲的一位同志。很可惜的是他俩的照片我都没有。


每当看到伤愈返队的战士又像小老虎一样活蹦乱跳、精神抖擞,听到他们说回去一定多消灭美国鬼子来报答我们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了。


上级首长来医院检查工作时,也曾表扬我们院的医护人员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你们治愈了伤病员,为部队送回了有生力量,让他们又成为部队的骨干,你们医务人员都是有功之臣啊。"27军的军首长也称我们医护人员为"战场上的保护神"。这在当时都给了我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十六、细菌战及其追问


  1952年初,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却打不赢这场战争,他们竟不顾国际公约,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我方发动了大规模的细菌战。在长达三个多月时间内,朝鲜多地都发现敌机在布撒毒虫毒物。

  视频: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实行细菌战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本节中采用的视频截图来自CCTV-4《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抵御细菌战)

  据27军随军记者孙佑杰在《鸭绿江告诉你》一书中的披露,美军共在朝鲜布撒804次细菌弹,仅在我们27军就发现敌机撒毒虫达133处。


敌人扔的细菌弹种类很多,既有小纸筒的,也有大金属筒的。27军战地记者孙佑杰曾在《鸭绿江告诉你》一书中提到 :敌机在我27军79师驻地还扔下过三处"白色胶状物体 ",其形态似未凝固之胶状物,落地后因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逐渐溶化,内中的毒虫借此散开,同时还可把胶状物作为食料。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敌机都是趁夜间往我方阵地中扔细菌弹,大冬天的雪地里奇怪地出现了苍蝇、蚊子、蜘蛛、弹尾虫、蚂蚁、跳蚤、硬壳虫等昆虫,还有兔、老鼠、麻雀等带菌小动物。偶尔也扔过毛绒玩具、小狗熊、布娃娃,玩具中有虱子、跳蚤等小昆虫。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被检测出的病菌包括:伤寒杆菌、鼠疫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黑热病利氏曼原虫等。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左:在27军阵地上发现的美国鬼子纸筒细菌弹36*13CM,壁厚1CM,上:细菌弹中的昆虫


在27军阵地上发现的细菌弹中的携带大量致病菌的昆虫,被集中捡拾到一块白布上。后来据统计:志愿军及朝鲜百姓均有被感染患上鼠疫、霍乱、脑膜炎等传染病的。央视视频这次报道:共有384人发病感染,258人治愈。


当时细菌弹内的毒虫是送到朝鲜人民军最高卫生检测机构去检测的,还从国内抽调了专家和防疫人员去朝鲜,紧急处理。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一枚细菌弹壳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焚烧掩埋毒虫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清除敌机播撒的毒虫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大搞环境卫生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接种疫苗

  部队也马上开展捕鼠、灭蝇、保护水源、清理驻区卫生运动。从国内紧急生产、调运了鼠疫疫苗和霍乱五联疫苗(可预防霍乱、伤寒、副伤寒甲 乙、破伤风五种疾病),我们给全体部队官兵和驻地的朝鲜老乡们全都一个不落地注射了一遍。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这些疫苗对斑疹伤寒和回归热都是无效的。

斑疹伤寒只能用专用疫苗才有用,回归热至今仍无疫苗预防。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治疗细菌战受害者

  当时,美军飞机还在我们国内的东北三省扔过细菌弹。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当时我国向国际社会公布,许多外国记者来现场采访报道,27军曾在阵地上接待过记者团的采访。


此后,敌人的细菌战受到了国际上无数正义人民的谴责而宣告失败。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27军80师239团2营教导员张桂绵说:敌人搞细菌战,他们亲眼看到了驻地雪地上的一片虱子。他因此患上了斑疹伤寒,而房东老百姓也是一家三口都发了病,全都躺在床上起不来。


就我所知,在以往能见到的各种媒体上,都从未见到“斑疹伤寒与回归热是敌人细菌战导致的结果”这一提法。


但结合央视刚播的纪录片,再次回忆那次传染病大流行的情况,会发现

我们当初可能忽略了一些什么?

  比如:非常奇怪的是虱子已经和我们的战士和平共处好几年了,尤其是到朝鲜后,在冰天雪地中,根本无条件洗澡、换衣服,甚至睡觉都是和衣而眠,身上出现虱子是必然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从未出现过类似的传染病。不管是斑疹伤寒还是回归热,这两种疾病对人来说,都是传播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在美军未搞细菌战之前,我们一直都和虱子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这似乎足以证明,原本我们身上的虱子是肯定没携带这些致病微生物的。


而美军飞机投掷的细菌弹中,有虱子、跳蚤,公认的结论证明这两种昆虫是可以携带致病的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的。如果回顾一下看,我们的发病有两处特别奇怪的地方:


一是我们部队的人员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即都在发现细菌弹之后)突然大量爆发传染病。


二是竟然还是由两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两种不同的疾病。一般一次传染病大流行往往都是由一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


那么,突然而又同时出现的两种病原究竟来自何方?是不是就只剩下一种解释了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

  我们全体生病的志愿军官兵可能都是美军细菌战的直接感染受害者。

这个解释假如能成立,那我们志愿军受细菌战危害的发病人数将大大上升,远远不止此次央视纪录片中统计的:384人发病感染,258人治愈。

确凿的证据在哪里?从理论上讲,在敌人投下的昆虫身上发现或培养分离出流行性回归热螺旋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应该是最可靠的证据,但我和家人一直比较关注却未看到过的有这方面的确切的报告及文章。70年后最近的视频中才开始揭露,当时曾检验出回归热病原体,可对斑疹伤寒病原体至今仍未提到……

但即使没发现≠推断不成立。

理由是:在朝鲜战场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当时是不可能有非常完备和先进检测条件的。那么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当时是否因为条件所限,比如天气太冷,虱子冻死,检测设备条件达不到而无法检测出来呢?也可能它们并不像常见的细菌那么好检测?……


此事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但是,作为一名志愿军的战地护士,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


记得当时我们医院病员突然爆满的紧急状况;

记得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重重地感染了;

记得全院医生束手无策、无法诊断的焦急眼神;

记得终于被张教授一个个确诊后的喜悦。


这一切,到底是不是美帝国主义欠我们的又一笔血债呢?


作为过来人、亲历者,我们所有的志愿军将士们都很想知道一个明晰的答案!!!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当年声讨美军细菌战的宣传画

十七、战地女兵 苦中有乐


  就在如此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也有开心的时刻。

1、中朝军民一家亲

  朝鲜老乡普遍和志愿军关系很好,他们都知道志愿军是来帮他们打美国鬼子的。他们会很热情地让我们住进家里去。碰到老乡生病,我们的医生也总是会主动帮他们看病治病。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我们曾经的房东阿爸吉和阿妈妮(本人相册)

  有空时我们也学习朝鲜话,一条途径是跟自己医院的朝语翻译学,就是大家听课,在笔记本上用汉字把朝语的发音记下来。


另一条途径就是直接和朝鲜老乡连比带划地互相学习,我们教他们说汉语,他们教我们学朝鲜语。这两种途径使我们许多人都学会了不少朝鲜语,有些甚至到现在还没忘。


有一次,我住在一位老乡家里,突然发现钢笔找不到了,就赶紧跑到院子里,去问扫地的阿妈妮:

"阿妈妮,马鸟皮 一扫?"

意即"大娘,钢笔看到了(有)吗?"

阿妈妮正巧捡到了,她马上回答:

"一扫,一扫",

随即就把钢笔还给了我。


朝鲜老乡腌的酸白菜特别好吃,他们叫"基母齐"(音)。我们女兵都争着跟她们学习腌制方法。以至回国后的头几年,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了,大院里家家都开始腌"基母齐"。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朝鲜的腌酸白菜

  另外,当时还学会了两首朝鲜语歌曲,时间一长已经忘了一首,但那首《金日成将军之歌》,到现在都会唱。空闲下来或节日联欢的时候我们会一起放声高歌。既唱中国歌,也唱朝鲜歌。

  朝鲜民族从男到女,从老到少都很擅长跳舞。战役间隙,驻地的朝鲜老乡会为我们跳舞,看着那些阿爸吉、阿妈妮翩翩起舞,我们也都跟着开心起来。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驻地的阿妈妮为我们跳舞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姑娘跳舞

  不过能看出来,因为打仗的缘故,村庄里男性青壮年很少,给我们跳舞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有时我们志愿军也会被拉起同舞。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房东女孩给我们表演舞蹈

以上3张舞蹈照片,均见本人相册

  平时去河边洗伤员用的绷带、敷料时,经常会碰到同去河边洗衣服的阿妈妮(大妈)和阿吉姆妮(大嫂),她们有时也会帮我们一起洗。


而每当看到她们用头顶着木盆、瓦罐自如行走时,我们也总忍不住想跟她们学一学,可看着容易做着难,我们笨拙地模仿,经常会把周围的人全都逗笑。所以我们女兵们始终都没人学会这项技能。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阿吉姆妮(大嫂)顶盆去河边洗衣(本人相册)

  我们在朝鲜的两年中,只发过一次朝鲜帀,每人100元,我们用这钱从朝鲜老乡手里买苹果,100元可以买好几筐苹果。我们以班为单位,大家轮流出钱,每次买一筐,回来全班人员放开肚皮吃,我一次最多吃4个苹果,就再也吃不下了,记得班里的男同志可以一下吃6~7个苹果呢。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百元朝鲜币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朝鲜帀被我们买这种国光苹果吃了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朝鲜人民军来访27军(本人相册)

拍摄时间:已经记不清了,但从照片上分析,应该是第五次战役后,我军开始大建坑道时,可能的时间段大概是1952年春秋季吧。
地点:应该是在27军的一个已建好的坑道口处。 事件:朝鲜人民军来访,访问原因不详。 前排三人,中间一人是志愿军,军装比较朴素,只系了一条皮带,胸佩纪念章或军功章,没有志愿军胸牌,记得我们27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都没佩戴过志愿军的胸牌(后面入朝的部队应该有)。 左右两人从服装和军帽式样以及挂着的肩牌上看应该是朝鲜人民军的。
大家穿着比较正式,并且佩戴上了纪念章和军功章,当时我们两军的关系是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从双方脸上的笑容和亲切握手的情节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2、来了祖国慰问团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祖国慰问团在27军慰问演出

见战友董文馥相册

  当祖国慰问团来时,所有的人都奔走相告,因为那就相当于是我们过节的时候。他们带来的精彩演出一定会赢得伤员们和医务人员的阵阵喝彩。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我们的关怀!感受到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慰问团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慰问品。精装的慰问手册人手一本,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只写上名字,而不舍得用它。只想好好保存,留做纪念。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这是祖国慰问团带给27军的慰问品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当时祖国慰问团带来的礼物

见战友董文馥相册

  每人一个漂亮的搪瓷杯,杯子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当时祖国人民都把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给了我们这些正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将士们最大的精神鼓励。战士们上战场都带着它,一看到它,就会不怕牺牲,争着往前冲,决不能给这个称呼抹黑!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祖国来的慰问信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战士们在坑道内看慰问信(见网络)

  慰问团还带来了大量信件,给每个人都随机分配一摞,这是祖国人民给"最可爱的人"寄来的信,在朝鲜战场上是不允许与家人通信的,但当时国内各地的群众都主动地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大家看信、回信的时候也是很开心的时刻,有的信会被大声朗读出来,有的信写得感人,会在所有的人手中依此传看一遍。当时这些信对鼓舞士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战时家书抵万金

  以前在国内,无论我随部队走到哪儿,都会经常给家里写信,为的就是让家里放心,父母只要收到我的信,就知道我很平安,他们就很宽慰。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时时牵挂我安危的父母亲


  可这次在来朝鲜作战是保密的,任何人都不准写信回家,所以家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收不到我的信,渐渐地就猜到我们部队去朝鲜打仗了。他们非常挂念,平时经常在家里念叨,时时担心着我的安全。


大概在1952年春天时,我们的护理班被医院单独指定为27军的干部康疗收容班,按规定专门负责收容团职以上的伤病员,那时我任班长。有一次81师参谋长王景昆生病被我们班收容了,他是我的平度老乡,人非常好,和蔼可亲,我们没事时经常在一起聊天,聊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乡。那时正是战役间隙,王参谋长派他的警卫员回国去看望家属,我就托他捎了一封平安家信,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直到回国后才得知那封信对我家来说有多么重要。

  因为就在之前的春节,家里过年烧断了一根香,这是老百姓眼里的凶兆,预示着有亲人遇难,我父亲马上就慌了,立刻认为一定是这个在朝鲜打仗的闺女没了,牺牲了。我母亲心胸反而较开阔,她说,想开些吧,人家好多人都牺牲了,又不是光你的孩子。可父亲任谁劝都放不下,忐忑不安、唉声叹气了整整一个多月,寝食难安,直到有一天收到了这封平安家信,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全家人简直比捡了金元宝还要高兴。

4、过一把美国枪瘾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苏联的水连珠步枪

  刚入朝时,我们94师战士用的都是苏式水连珠枪,这种枪属于比较落后的第一代枪,只能单击不能连发,后座力很大,我们女兵打一枪会震得肩膀疼半天。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打了一梭子美军M1型卡宾枪

  第二次战役缴获了美国鬼子好多卡宾枪,这种枪属于第三代枪,在四、五十年代广泛使用,公认是当时最好的步枪。重量轻,能连发,后座力极小。

  医院里和我一个班的护士姜永先,她爱人是94师280团姜运初团长。长津湖战役后休整时,姜团长看到团里缴获了美军那么多好枪,一高兴,邀请我们班的几位女兵们去试射了一次,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用的正是上面照片中的M1型卡宾枪,他让我们每个人都痛快地打了一梭子子弹,那感觉和之前的水连珠枪真的不一样,这枪的后座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连卧倒都免了,就站在那里,立姿射击,抵住肩膀,右手一扣扳机,"突突突突……"一串子弹这么容易就都打出去了。这种连发的感觉简直太爽啦!


6、背包滑雪庆春节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1952年春节那天还有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印象挺深。那天一大早,我们在山洞中一觉醒来,晴空万里,看着山洞外那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闪光,我们班不记得是哪位战友,灵机一动想出了个主意说:"今天过春节,咱们应该庆祝一下,就到外面去,坐着背包滑个雪怎么样?"几位姑娘一拍即合,每个人都迅速打好了自己的背包,吃完饭出了山洞,爬到山坡顶上,然后放下背包坐在上面,一字排开,从小山包顶上飞速滑下,一时间,有的一泻千里,有的人仰马翻,顿时整个山谷都回荡起了我们的欢笑声。

那年春节、在朝鲜战场上,那幕开心的场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十八、胜利归来 祖国万岁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志愿军的英勇顽强,终于迫使美国佬的屁股坐到了板门店的和谈桌前,就在谈判开始后的1952年10月我们接到了回国命令,每个人听了传达,脸上都荡漾出了幸福的微笑。

  终于可以踏上回国的征途了,我们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众多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他们曾经和我们朝夕相处过;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时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尤其作为医护人员,许许多多伤病员就牺牲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是我们为他们亲手穿上了抚恤衣,有的也是我们亲手去埋葬的。他们几乎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绝大多数都还没结婚,一想到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的,可现在永远也回不了祖国了, 我们就从心里难受。这一辈子,我们永远也忘不了这些牺牲了的战友们。

  靠烈士陵墓近的部队在去向烈士告别后,大家终于开拔了。

坐上卡车,一路行进,夜晚时分开到中朝边界朝鲜一端的新义州,战前这儿是座繁华的城市,而此刻的新义州渺无人烟,举目望去,瓦砾遍地、满目疮痍、漆黑一片,这死寂的世界就是战争带给人类最大的创伤和不幸。心情沉重地走着走着,突然猛抬头大家看到鸭绿江对岸,祖国丹东(当时叫安东)一侧密集耀眼的灯光啦,我们的心一下子便沸腾了起来,大伙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看啊,这就是咱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景象,这就是我们六、七百个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祖国母亲,您的忠诚儿女们用血肉之躯保卫了您的和平安宁,捍卫了您的尊严,今天我们终于回来了!


开过鸭绿江大桥后,汽车缓缓驶入市区,迎面闯入眼帘的是丹东的父老乡亲们在马路两旁,穿红着绿、敲锣打鼓、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地欢迎我们凯旋归来。


欢迎我们的队伍很壮观。那一刻滚滚的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回顾当初踏出国门时,我们都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庄严宣誓,根本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而此时,人人都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千言万语都汇成了战歌和口号。大家不约而同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遍遍高唱《志愿军战歌》,一遍遍地高呼"和平万岁!祖国万岁!"……。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欢迎27军凯旋归来的场面

(见27军史画册)

  部队回国后,27军三个师都立刻重返江南驻地了,但我们各师的医务人员全部集中到了山东泰安的27军教导团,在那里学习整顿了一个阶段。

  听说当时医务人员是准备二次轮战再回朝鲜的,可是由于英勇的志愿军,特别是上甘岭战役,我们坚守住了三八线,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他们实在打不下去了,于是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至此,伟大的抗美援朝画上了句号。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

  将军后来担任了志愿军副司令员,他在回国途中走到鸭绿江边时,叫停车队下了车,面向长津湖方向的茫茫群山,将军脱帽弯腰深深鞠躬,久久不肯起身,当他抬起头,庄严地敬军礼时,警卫员才发现,这位满头花白、身经百战的将军早已泪流满面,不能自持。将军是在向长眠在那里的、他认识和不认识的战友、那些有名和无名的忠勇士兵们致敬并告别呀。

  长津湖战役虽然我们把从没有吃过败仗的美军一下子赶到了三八线以南,但九兵团的人员牺牲太大了,这一仗太残酷了,不仅成了将军心中、也成了我们所有参战官兵内心深处永远的痛!

长津湖战役不仅在朝鲜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战以后,我们才能山河无恙地沐浴七十年的和平阳光,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傲视群雄,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是华夏民族二百年来最强的战士!正是那些在战场上拼命的勇士们和牺牲了的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为所有中国人赢得了尊严,赢得了自信!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这是我相册中的战友照片汇集,再放上来,希望还能找到我医院的老战友或者老战友的后代们。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回国后着女式棉军服

母亲的抗美援朝回忆(三)

  一年来我获得了两枚纪念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视频:《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曾经制作过一个《向老兵致敬》的小视频

其中一个镜头

  当年,祖国慰问团在朝鲜前线问一个小战士对祖国有什么要求,年轻的战士回答:

如果我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作为执笔人,我希望国家,希望人民能够永远记得他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尤其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所有烈士,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遗志,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下去!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鸭绿江   回归热   爬犁   慰问团   斑疹   细菌战   敌机   朝鲜   志愿军   伤寒   伤员   美文   细菌   老乡   美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