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撰文:王向明

来源:红船杂志

今天,红船杂志为大家讲述革命母亲王根英和他的孩子陈知非。

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珍藏着这样一件文物:一个绣着图案和文字的白布书包。这件看似普通的文物背后,深藏着一位革命母亲对幼子的牵挂。这件书包是1935年期间,王根英从狱中寄给自己6岁儿子陈知非的。


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王根英为儿子绣的书包


1933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根英被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后被押解到南京“江苏第一模范监狱”。在狱中,她与钱瑛、帅孟奇、夏之栩等女共产党员一起坚持斗争,并刻苦学习文化。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刺绣、挑花的手艺,给儿子绣了一对老虎枕套,制作了一个布书包,以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老虎那样勇敢,同时也要认真学好文化。解放后,陈知非将这两样东西捐赠给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时隔7年,他才知道妈妈去世的消息


王根英出狱前,还绣了三件精美的枕套。1937年8月,国共二次合作期间,在周恩来和诸多同志的努力下,释放了被关在“反省院”包括王根英在内的20名女政治犯。王根英出狱后,把三件枕套进行了分配,一件给了自己的母亲,一件给了妹妹王璇梅,还有一件托人带给了陈赓。


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王根英绣的枕套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壮烈牺牲,直到7年之后,陈赓与长子重逢,把这件枕套送给了陈知非。文革后,陈知非将这件珍贵的枕套捐献给烈士陵园展览,很可惜,后来被人给盗走了。三件枕套只剩下了王璇梅的一件,如今,被陈知非的女儿陈怀申收藏,舍不得捐献出去,这是革命的传家宝。


陈知非1929年出生在上海,自幼跟随外婆一家人生活。幼年时,妈妈常常抱着他,把枪和文件塞在尿布里穿梭在敌区,也可以说陈知非是中国最小的情报员了。陈知非还没记事,母亲已经被捕入狱。


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幼年陈知非和妈妈在一起


母亲牺牲时,陈知非才刚刚10岁。对母亲的直观印象,就是母亲在他幼儿时期的一张合照。陈知非17岁时,跟着小姨王璇梅一起在地下党的掩护下,穿越重重关卡,只为寻找十三年未谋面的父亲。在途中,他首次听到了母亲牺牲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忧伤。到达山西后,傅涯妈妈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爱。


孙子从奶奶的遗骨中找到了两颗子弹


2011年1月4日,傅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嘱咐了孩子们一件大事。她希望自己去世后和陈赓将军能够叶落归根回到湖南湘乡,与王根英烈士合葬在一起。陈家的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傅涯人格的光辉,她让半个多世纪的分离实现了团圆。


考虑到陈知非的心梗情况,弟弟、妹妹都害怕他见到母亲的遗骨时情绪激动,所以决定不让大哥到现场去。知非老人通情达理,他委托自己的女儿陈怀申、儿子陈怀兵跟随长辈们一起前往湘乡。


墓穴打开,长辈示意陈怀兵跳进墓坑,负责捡取奶奶的遗骨。此时,陈知建在上面叮嘱侄子,一定要仔细观察,看看遗骨里面有没有子弹。陈怀兵瞪大了双眼仔细寻找,果然发现了两枚长短不一的弹头。


这两颗子弹,后来被带到了北京,经老一辈武器专家鉴定,确认是日本侵华时所用的九二重型机枪和三八步枪的子弹。其中,步枪的弹头已经明显弯曲,近乎折断。


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王根英烈士遗骨中的子弹


此前,关于王根英是如何牺牲的,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鬼子在河北南宫县扫荡,王根英已经跑出来了,脱险以后发现挎包没带,挎包里面有文件和党的活动经费。她不顾一切危险抢了一匹马回到村里。等取出挎包骑马返回途中,这时鬼子已经包围了村庄。


王根英一出来就迎头碰上了鬼子,重机枪扫射过来,她中弹落马,鬼子上来一看,是个女八路,发现她还没有被打死,又端起三八大盖残忍的补了一枪。由这两颗子弹,可以证明王根英的牺牲和目击者描述的情况基本一致。


望着妈妈遗骨中取出的两颗子弹,陈知非的眼泪夺眶而出,许久沉默不语。他不敢想象自己的母亲在牺牲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折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这是他头一次以母亲的名义参加活动


1980年,陈知非被发现患有心梗。2001年时,他的心脏造影显示,三根心血管堵塞达95%以上,身体极度乏力,经常出现心绞痛,即使在安静的夜里,也会出现心绞痛现象。住院期间,他的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0%多,距离正常人射血分数的50%-70%相差甚远。在妹妹的安排下他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进行的很成功,为他搭建了五根血管桥。


妈妈抱着他送“情报”,他不顾生命危险为妈妈做了一件事

2015年陈知非参加阅兵活动照


2015年“九三”大阅兵活动中,已经86岁高龄的陈知非不顾妹妹陈知进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阅兵式,就连阅兵办公室各级领导的劝阻,也没能让他放弃参加这次活动。

知非老人为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参加这次阅兵活动呢?对此,他的女儿陈怀申说:“我爸爸从来没有为他的母亲做过什么,这是他头一次以母亲的名义参加活动,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


据陈知进回忆:“阅兵时,我搬了个小板凳,心情紧张地坐在大哥身边。当天,知非大哥的心情格外的好,精神抖擞通过了天安门广场,终于实现了自己为母亲做件事的愿望。”


2020年的9月13日,92岁的陈知非带着对父母的思念离开了人世,陈知进在大哥去世后不久,委托红船杂志执笔,代表家人口述了《怀念我们的知非大哥》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湘乡   危险   妈妈   生命   遗骨   枕套   挎包   鬼子   美文   子弹   书包   情报   大哥   牺牲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