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盲人作家李东辉:让文学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李晓虹

写给盲人作家李东辉:让文学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这已经是东辉第三本散文集了。盲人写书,要经历怎样的艰难痛苦,常人无法想像。当我逐篇读过这些作品,跟着东辉走过他故乡的山川河流,他的初恋,他的浪漫而又雄心勃勃的青春年华人生梦想,他的天塌地陷的人生转折,他的痛不欲生到自我救赎,感天动地的亲情与爱情给他的精神支撑,还有,读书思考叩问使他逐渐走向成熟淡定的脚步……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对一个身体遭遇巨大背叛,灵魂却健康活泼地成长着的朋友的敬意。

认识东辉,缘于参加河北省一次评奖活动。主办方试图切断所有评委与投稿者的私人关系,以保证评奖的相对公正。于是,邀请我们这些与作者毫无瓜葛的外来的评委,并且确立了非常明确细致地评选原则。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大家认认真真地看稿,记笔记,斟酌、比较。以审美的心情对待每一位作者的心血之作。虽然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评奖,但这种工作过程和氛围让我十分享受。突然,一句话跳到我眼前:“我没有草原,但我有过一匹马”。草原与马,总是粘在一起,让人浮想联翩。那么,没有草原的马……一个自负而孤独,做着青春梦却不知路在何方的少年,和一匹离开草原却又死也不肯拉车的枣红马,终日相伴,游走在乡村小路上,池塘边,形成一种生命的默契:“蓦然间,我读懂了它。原来,那是一份孤独,一份苍凉!然而,那孤独不是被禁锢后的无奈,而是一份安之若素的从容。那苍凉也不是岁月老去后的伤感,而是生命饱经风雨后的归真。”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故事的故事,但能够从中感受到的是,比脚下的土地更深更耐咀嚼的人生况味。当得知作者是盲人时,我和几个评委都楞在那里。

再读原文,仍旧感觉到它的独特与残疾、失明无关,文字中吸引人的还是那一份渗透在土地中的哲理和参透人生之后的坦然。

第一次见到东辉,是在颁奖会上。看到身材修长、五官匀称的精神的小伙子走上主席台,他眼睛睁开着,却没有光,被人扶着,走到话筒前。我的心里首先是一种难过,一个盲人,怎样生活?更如何写作?该有多大的忧伤笼罩在他的每一个日子里?

他是作为一等奖获奖者谈感言的。他声音洪亮,流畅,脱口而出,逻辑严谨,思路清晰。他没有像我们见多了的励志典型那样大谈身残志坚的奋斗故事,而是谈到“困厄”与“限制”。他从容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种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与困厄之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挣脱与突围的问题。没有限制与困厄感的人生是不丰富不完满的。这大概就是哲学,文学,甚至是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消灭的原因所在。”

在读了东辉很多的散文之后,我知道,当世界关闭了一扇窗之后,他是经过漫长岁月中的挣扎、拷问、阅读、思考,精神的烛光才逐渐照亮了心灵的长夜,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淡然和坚定。

比起海伦·凯勒,东辉是幸运的。他所拥有的不是只有“三天光明”的奢望,而是实实在在的二十多年。他自在地抬头望云卷云舒,低头看大地万物,五彩的世界尽收眼底。像我们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一样,他以为这一切都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日常。但是,噩运来敲门了。刚刚大学毕业的东辉被一场重疾夺走了光明,被光明拥抱了二十三年之后,他的生活要陷入永远的黑暗之中……对于一个人生刚刚起步的年轻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惧、愤怒甚至绝望!

像所有突然被命运宣判的人一样,他千万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他抱怨,他发狂,甚至无数次地想到,“无光明,毋宁死!”还好,人世间割舍不掉的亲情、爱情、友情和生命中绵绵不息的爱愿留住了他。然而,活着毕竟不只是吃喝拉撒这么简单。尽管,这一切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已经异常艰难。但如果仅仅是活着,对于一个二十三岁的生命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惩罚!

历史专业毕业的东辉,能够想到的让生命有光的方式即是写作。

于是,他在黑暗中拿起了笔,开始整理自己的心情,想以书写作为人生的突破口。他摆开了写作的架势,开始写阳光灿烂的日子,写昂扬向上的意志、热情似火的情绪……一心一意想顺应时代,讴歌生活,发表作品,圆作家梦。

但是,越写离真实越远。分明是内心忧郁痛苦,愁肠百结,向往光明却陷入永远的黑暗,渴望飞翔却折断了翅膀。怎么可能满腹豪情,生活的基调如此昂扬?而且,文学的本质就是生命痛感的精神出口,这样轻飘飘的文字又怎么能够走进读者心灵深处!他意识到,书写,首先要遵从内心的真实,不能为了写作而自我背叛。

于是,他开始回到真实的自我,客观表达自己的心境。用忧郁的情调感叹命运的不公,伤春悲秋,自哀自怜……这样的文字引来了同情。或许读者在一个不幸者的叹息中产生了一些共鸣,也或许在他人的不圆满中看清了自己的境况,从而产生一些精神支撑。

但是,祥林嫂式的诉说、自怜终究不能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要想给“活着”确立一个根据和理由,就必须找到自我拯救的真实方式。东辉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出路。他知道,如果永远地停留在对命运不公个体不幸的纠缠上,创作就会逐渐走入狭窄的胡同,救不了自己,更无法给别人带来灵魂的洗礼。

通过读书和追索,他逐渐看清了文字更深沉的内在力量。它不再是一种罗列,一种陈设,一种自我炫耀的资本,也不再是单纯的小情绪、小感受、小忧伤,而是从生命深处发出的叩问、质疑;是对外在的世界和个人命运的冷静考量;是看清困顿之后的从容和淡定;是与生命存在的相融相合;是与命运和解但不被其套牢的坚韧前行……于是,东辉在文学上朝更高远的目标出发了。这一次,他的脚步更加坚定,天地更加开阔。反观自己也照亮生活,文学之花开得更加灿烂了。

之后,我又参加了一次大型散文评奖活动。那一次,东辉的散文集《在看不见的世界中》获奖,评委会委托我起草颁奖词。我写了下面的话:二十多岁便失去光明的李东辉,与黑暗纠缠了三十多年,他的行走、对话、倾听、哭泣、微笑、思考甚至恋爱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但是,他不甘沉沦于没有光的世界。当生命存在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他与文学结缘,把写作当作应付苦难与考验的方式。于是,他走出绝望,静心思索,发现阳光下或许看不到的东西,让心灵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看不见的世界中》是李东辉三十多年写作的结晶,在回忆过往生活和对现状的描述中,表现生命自身的欢愉、困厄和精神拯救的可能性。其对生命本体的思考具有极大的启示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东辉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仍旧坚定地前行,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有书、有独立思索的能力,他不孤单。另一方面,因为有东辉,我们被他的文字和渗透其中的生命力量鼓舞,也有了遭遇再大的困难都不会茫然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盲人   困厄   光明   文学   美文   评委   草原   灿烂   命运   作家   自我   真实   文字   精神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