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这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最后说的一句话。康德把理性放到了人的层面来进行批判分析,可是对于头上的心空还有心中的道德律,却依旧是越思考越敬畏!

天才物理学家牛顿的运动定律,解释了星体运行的规律,然而,在谈到此的时候,他依旧说:万有引力只是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但是背后推动运行的存在,依旧是无法思维的!

纵然《纯理批判》整个都是在讲理性,将思维存在的原理,站在人的角度对万事万物就行理性思考,其中尤其是对于人的理性存在,批判得尤其多!但他依然说:唯有头上的星空,还有心中的道德律,越思考越敬畏!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但凡对康德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康德一生极其自律,他的自律几乎达到自虐的程度。

在当时康德生活的小城柯尼斯堡,有一个这样的说法:人们可以根据康德的出行,来调整自家钟表的时间,康德的自律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康德一生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严格安排的,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起床、喝咖啡、写作、教书、吃饭、散步,时间几乎从来没有变过,就像机器一样。

每天下午三点半,工作一天的康德都会走出家门,开始他的散步,邻居也开始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

也许在我们看来,康德这样的一生,实在太过乏味,然而,当你走进康德建立的哲学大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人是一座大山,也会你不一定会去攀登,但他就在那里,就是一种标志。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就像有人说的,康德的一生,没有任何故事,但他的思想,就是他的全部故事。

读康德的哲学,尤其是作为其代表作的“三大批判”,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语言晦涩难懂,里面的理性思维也难理解,就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纯粹思之事情,康德的批判哲学,也是这样。

但是,当你读懂了,你会发现,我们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变得更加清晰一些。康德虽然没有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但是他告诉我们,我们何以能够认识世界!

最重要的是,曾经有那样一个灵魂,站在无垠的星空下,充满敬畏之心看星河起落。

所有的故事,最终都会在时间的长河当中淹没,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很大,但我们所需要的地方很小!

我想,柯尼斯堡康德的住处每天早上亮起的灯光,就是那个自由的灵魂为黑暗点亮的!就像他抬头看见的星空!

每次打开康德的著作,就好像徜徉在星海,尽管浩瀚难懂,但在其中,却能明显感觉到那种自由,真正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无所不为的自由!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自由是什么?就是你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并且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自由!

康德的自由,在心里,不在于这个世界的任何空间!

现在许多人追求的标配生活是“一栋房子”、“一辆车子”、“一家子”,康德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了一栋房子。

康德终生未娶,一辈子深居简出,直到死亡,都没有离开过出生地,诗人海涅曾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言的。

套用海德格尔的话就是,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工作,然后就死了!

如果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康德,康德无疑是没什么可看的,他这个人有点古板,甚至在对待金钱上,也留有笑料。

他经常声称,他最大的优点是不欠任何人一文钱,以至于他曾说:“当任何人敲我的门时,我可以永远怀着平静愉快的心情说:‘请进。’因为我肯定,门外站着的不是我的债主。”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不欠任何人一文钱,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所谓不欠任何人一文钱,不只是说没有向别人借过一点东西,更是说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上,都不欠别人一点,对任何事情都问心无愧!

我一向觉得,很多事情我都问心无愧,没有向别人借过钱,曾经稍有牵扯也早就还清,但是我却不敢说我不欠任何人,每次思及家人、爱人,心里总觉得会有所愧疚,即便并不是因为我真的欠了什么,但就这“人情世故”债而言,我确实欠了!

康德能说:不欠任何人一文钱。可见其心中,至少是绝对独立自主的,是真正无所依待的!为何是无所依待呢?因为当我们内心在依靠某人的时候,其实情感上就已经有所亏欠了,当我们真正依赖于某物的时候,就已经差了什么了!

安兰德说:真正的自由,就是无所凭,无所依,无所待。

当我们在心灵上真正无所欠的时候,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康德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打开那扇和外界连接的大门,问心无愧,实在让人羡慕!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纵然后来的康德,并没有“欠”任何人一文钱,但是曾经的他,也因为“钱”的事情,被生活“为难”过。

1740年,康德进了柯尼斯堡大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没进行硕士论文答辩,直到1748年,才大学毕业。

毕业之后,学校没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去柯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做家庭教师,后来,康德进柯尼斯堡大学做讲师,渐渐地有了名气,但他也很长时间都没有获得教授席位,年届五十,才得到哲学教授席位,但期间,他拒绝了柯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柯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康德拒绝了其他学校的教授聘书,是不愿意离开家乡,也是身体原因,但是他不接受柯尼斯堡大学诗学教授聘书,又是为何呢?

在康德书信集里,康德在给别人的一封信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我这一生,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不理解的东西很多,但是我敢说,我所说的任何东西,都是我理解的,我从不说我不理解的东西!

这话固然有一种学者的负责任的感觉,但是细看起来,确实康德对未知的一种敬畏。

我从不说我不理解的东西,这个世界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理解的呢?也许在他看来,这是因为他不理解吧?所以不接受。

然而,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康德是十分渴望拥有教授席位的,但是即便是非常渴望成为教授,但是他依然坚守着心中的坚持,哲学!

一个人在欲望面前,依然可以保持初心,不被欲望左右,除了心中有自己的坚持,也是因为心中有自由。

不被这个世界左右,便是自由,甚至,不被“自己”左右,才是自由!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只有你自己能决定


任何哲学,其中都有关于自由的思考,都有对自由的描述,只是不同的哲学,看到的自由不同。

然而,不管是何种哲学,自由都是被作为一种神圣的东西被思维!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有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我们处于这一片星空下,此为限制;我们需要食物,此为限制,我们需要脚踏大地,此也为限制·····

人的身体就是限制。然而,自由也是无数人在探求的东西,人们所探求的自由,并不是要反本能,而是在心里重开为自己开辟一片天地。在维持身体行动自由的同时,在心里为自己搭建起一个世界。

在没有细读康德之前,有人给我说,康德是一个“走得很远的人”,她说的很远,不是物理时空上的,而是心灵、灵魂的行程上的,因为灵魂走得越远,看得越多,所拥有的自由也就越多。

然而,也正是因为走得越远,看得越多,才更加明白“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是何等令人敬畏!

他真正敬畏的,是那形成这“头上的 星空和心中道德律”的绝对自由的存在!

我们来到这里,我们就在这里,我们的自由,我们的理性,都是无人可以剥夺的,是我们生而有之的恩赐!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康德   海德格尔   尼斯   自由   聘书   这个世界   敬畏   美文   理性   哲学   星空   教授   事情   心中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