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他们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1946年1月,国民党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九位无党派的代表是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的。国民党发动内战后,“社会贤达”发生了分化,一些人依附国民党,参加了国民大会和国民政府,败坏了社会贤达的声誉。1948年5月,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在致电毛泽东以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协的“五一”号召时,为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政治协商会议   郭沫若   社会贤达   民主人士   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   国民政府   知名人士   党派   称谓   战后   国民党   声誉   号召   政协   国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