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何所怨

近日,网络上最火的一个词大概是求仁得仁吧。一个两千多年孔夫子评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为商朝守节的语句,因为名校中文系教授在不恰当的时候、不恰当的地方引用,而引起网络上的轩然大波,网民几乎是一边倒地讥讽与嘲笑,实在是令学院派的坐在书斋里弄学问、不知网络语境的所谓专家学者斯文扫地。


二千多年前的求仁得仁实在是一个褒义词。你追求仁义道德,又得到了仁义道德,这个是根本,至于有宵小之徒讥讽你、打击你、陷害你,那又算得了什么?又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放在现实生活中,你追求心中的理想,在追求的过程中可能遭遇挫折与苦难,那正是理想生成之中的副产品,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你要考取功名,就必须忍受头悬梁、锥刺股的艰辛过程,现在不是有一句话说的是只见狼吃肉、不见狼挨打,其实这句话说得真好,要想过上好的幸福生活,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读书的学生,如果不忍受学习之苦,那将忍受将来的工作之苦。聪明的学子,凿壁偷光、辛勤苦读,正是为了今后有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更加顺利地干事创业。我们一般人也爱说求仁得仁,表示得偿所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与抱负。


正所谓时代进了一步,一些老词也有了新的含义。在网络语境中,求锤得锤这个词与求仁得仁很相似,网生代们往往在你以为是引经据典地用求仁得仁的时候,网络的原住民们头脑中立马闪过求锤得锤,活该的贬义就自然产生。可见,喜欢卖弄学问,喜欢复古的人,喜欢写文白夹杂文章的人,要注意了!不要自己只凭一厢情愿地沉湎于过往之中,写一些文字,而且不惮于网络的力量,喜爱把文字上网,借助网络力量进行扩散与传播。网络像风一样,会瞬间把你的文字传播很广。网络又是一个放大镜,可以把一个小问题小失误放大到上纲上线的地步,有的时候,甚至会产生网络暴力,令置身事中的人产生莫大的压力与伤害。


写文章为了増强说服力而引经据典,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通过求仁得仁的案例,我们要十分谨慎,要仔细考察完整理解典故的出处与内涵,不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还有,要特别注意一些古老的词语在网络语境中的新变化,以免造成歧义,以免引起轩然大波,令人始料未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求仁得仁   不食周粟   凿壁偷光   斯文扫地   孔夫子   宵小   仁义道德   引经据典   轩然大波   语境   学问   力量   文字   喜欢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