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糖果”是我小时候最甜蜜的回忆!

70年代,糖果无疑对人们极具诱惑力,一般家庭,只有过年时才会买一些让孩子解馋,但也仅能“限量供应”!

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老糖果是这个样子的

平常的日子,偶尔家里来亲戚时也会带会一些糖果做礼物,家人便会赏一两块。孩子便拿着糖果跑到街上,当着小朋友的面,把糖果外面的彩纸慢慢剥开,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把糖果放进嘴里,再把包糖果的彩纸整整齐齐叠起来,放进兜里。糖果自然要在小朋友们的注视下在嘴里上下左右翻动,让其慢慢融化,以便更持久地享受一下糖果的甜蜜和小朋友们馋涎欲滴的神情!

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这样的老糖果算先进的

那时候,如果小孩子哭闹,大人们通常以“别哭了,一会儿给你买糖吃”来搪塞一下,当然大多情况下不会兑现,但是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的哭闹戛然而止!当然,一般农村妇女哪里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贫穷让人们难以向孩子兑现诺言!

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能买上糖果算不错

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会了表达对孙子、外甥的亲呢,也会把子女们孝敬的糖果藏起来,偷偷地留给他们吃。他们认为,这是表达疼爱的最佳方式。

改革开放让经济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时间,曾经令我们无比神往的糖果,也玩魔术式的衍生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奶糖、巧克力糖、夹心糖、水果糖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刺激着你的味蕾。

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这样带包装的老糖果一般人可吃不上

可是,人们却突然对糖“避之唯恐不及了”。

因为现代健康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过量吃糖等于慢性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只吃一点儿糖没什么关系,但是摄入大量的糖无异于慢性自杀。具体来说,吃糖过量可以造成龋齿,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导致骨质疏松,易得肾结石等等。此外,如果饮食中摄入的糖过多,还会因为肥胖和糖尿病,带来痛风、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所以,糖对健康的危害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如果不说你就看不出来是糖果

沧海桑田几十年,糖果完成了华丽变身,人们的思想也华丽蜕变。糖果不是原来的糖果,人却还是原来的人。

小时候的“甜蜜蜜”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人人喊打”

精美吗,这样的糖果

但是我想说的是,糖果没错,吃糖果导致疾病,错的是人!

我们不能把如此多的疾病归咎于糖果,而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对美食的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世界卫生组织   糖食   夹心糖   馋涎欲滴   放进   彩纸   孙子   水果糖   人人喊打   肥胖   糖果   嘴里   小时候   甜蜜   饮食   疾病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