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汉武帝在位一共用了13位丞相,其中四个自杀,三个被杀,超过一半的丞相死于非命。所以汉武帝的丞相,绝对是个高危职业。

但是在这些丞相中,却有一个例外,他从一介平民升迁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仅仅用了六年时间,便完成了三级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被汉武帝起用时,已经70多岁了。并且他为相时,跟汉武帝关系处得特别好,可谓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个人就是公孙弘,那么,公孙弘有什么秘诀呢?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公孙弘年轻时做过狱卒,后因触犯法律被辞退,生活极度贫困的他,不得不靠在海边放猪度日。直到40多岁不惑之年时,他才开始发愤读《春秋》杂学,学问并不怎么高深。

汉武帝又多次下诏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八月的举贤诏下发之后,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理由是公孙弘学习《公羊》学在菑国小有名声,并且孝顺后母,为后母-守孝三年。

一次汉武帝派公孙弘去调查四川百姓暴动一案,公孙弘认真调查,回来把情况如实汇报给武帝,没想到武帝听了后非常不高兴。这时候阅历丰富的公孙弘就开始思考,自己实话实说汉武帝不开心,看来事情的真相如何不重要,皇帝喜欢听什么事情最重要。

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从此后,公孙弘改变了工作方法,无论向汉武帝奏请什么事情,他都把几个方案罗列出来,自己不表达任何观点,而让汉武帝自己选择。如此以来,汉武帝果然非常开心,对公孙弘很满意,提升公孙弘为左内史。

并且公孙弘为了迎合汉武帝,做事不讲原则。一次他跟几位大臣说好了,找到汉武帝要奏请某事,大家意见一致。但汉武帝听了这件事并不高兴,公孙弘立即反水,不但不按既定方案坚持,反而站在汉武帝立场。那几个大臣把公孙弘恨得咬牙切齿,但汉武帝开心就够了,又升迁其为御史大夫。

公元前124年,丞相薛泽被免职,武帝任用公孙弘为丞相,并且封为平津侯,公孙弘开创了丞相封侯的实例。

前121年,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

那么问题来了,以汉武帝之英明神武,为什么作用才能并不突出的公孙弘,并且很喜欢他呢?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遵儒术”,但是,汉武帝却并不按照儒家那一套办事,武帝是尊儒的,但是黄老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武帝晚年还酷爱仙道,一心想成神。结果朝廷上下,巫蛊横行,他为此不仅牺牲了太子。因此,能说他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吗?他只是通过任用公孙弘,让天下儒生看到,学习儒家思想就能当官,这样一来,天下儒生的思想就更容易统一,利于统治。

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从平民到丞相三级跳——公孙弘的成功秘诀

再者,公孙弘是一介平民,没有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用的就放心。而原来的丞相都是亲戚或者功臣后代,用起来相互掣肘,又容易出现专权,政治风险大。

汉武帝是极端自我的人,丞相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摆设,看那些自杀或者被杀的丞相都不是因为什么大事,就知道汉武帝心目中的丞相什么地位。而公孙弘恰巧没有意见,老老实实地当傀儡,做好汉武帝的面子,这正好合了汉武帝的心思。而公孙弘也正是看出了汉武帝的心思,所以二人合作愉快。公孙弘也成了众丞相里最快活的那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公孙   丞相   平津   公羊   平民   国小   儒家   罢黜百家   御史大夫   儒术   儒生   后母   汉武帝   大臣   心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