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鲜有人知后半句的苦,都是泪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警匪片中看到这样的对话:

ACD警局上下一心,终于破获了H市最大的青少年盗窃团伙,一脸凝重的刘队长面对电台记者的镜头痛心疾首地说道:

“各位电视机前的家长朋友们,钱可以少挣点,应酬可以少点,子女的教育才是重之重,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千万别让他们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

其实不光是心智不够成熟的孩子,现实社会中,很多成年人也是这样,抵御不了金钱、美女、利益的诱惑,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

是啊,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世人只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下半句的苦......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世人只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鲜有人知后半句的苦,都是泪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及其后半句的由来:

其实“一失足成千古恨”出自明代大文豪,大画家唐伯虎之口。

对,您没有看错,就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个唐寅。

实际上现实中的唐伯虎并没有电影中的唐寅那般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反而是颠沛坎坷,潦倒一生。

唐寅出生在苏州一个小康家庭,因此家里条件还不错的他从小便无所事事,经常与人纵酒游乐,日子过得是悠哉悠哉。

有一次,唐伯虎照旧牵着小狗在街上闲逛,整个一个大爷模样,这时候好友祝枝山正好打他跟前经过,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上前规劝道:

“伯虎兄,昨天伯父(唐寅之父唐广德)找我了,你知道他对我说什么了吗?”

唐伯虎一边逗着小狗,显得很不在意地问道:

“说什么了?”

祝枝山肃然说道:

“伯父说了,他这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你去考个功名,将来能有个官做。”

唐伯虎看了祝枝山一眼,笑道:

“这有何难,给我三年时间,定能马到成功!”

祝枝山故意激将道:

“就凭你?整天遛狗逗鸟的?”

唐伯虎眉头一拧,从没有过的认真说道:

“不信,咱们就赌一把......”

祝枝山不屑地道:

“赌就赌,还怕你不成!”

.......

(看来我们的祝枝山同学还是挺够意思的,并不像《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般不堪)

世人只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鲜有人知后半句的苦,都是泪

就这样,在祝枝山的“激励”下,唐伯虎一改常态,自此闭门苦读,收心钻术。

三年后,18岁的唐伯虎参加了应天府(今南京)举办的乡试科考,结果一炮走红,取得了第一名,成为了明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

这时候祝枝山跑来祝贺:

“恭喜恭喜!”

唐伯虎白了他一眼:

“怎么样,我不是吹牛吧,考取功名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祝枝山笑道:

“伯虎兄,考取解元只能算是刚入门而已,只有在会试中入了围,才算是真正的考取功名!”

唐伯虎闻言,像是吃了苍蝇一样:

“好,再给我三年,我去京城中个状元来给你看看!”

祝枝山依然笑道:

“那我便拭目以待了!”

......

(只是令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三年后的会试,从此改变他唐寅的一生)

世人只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鲜有人知后半句的苦,都是泪

又三年后,21岁的唐寅自信满满地去京城参加会试......

很快考试结束了,按照惯例,参加会试的各地考生都要在考场附近的“凯越大酒楼”喝个告别酒,吃个散伙饭,毕竟天南地北的能够有缘聚在一起也不容易。

在宴会上,大家都喝了很多酒......

俗话说:酒就是解话钥匙,喝多便成话痨子

于是一个喝得伶仃大醉的江西考生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说,今年的会试,会试试题怎么这么难,根本,根本,就,就不在,不在提纲,提纲范围内吗......”

江西考生话音一落,众考生就像炸开了锅,皆跟着附和道:

“是啊,是啊,我,我也有同感!”

“就,就是,太难了,从来,从来没遇到过......”

“谁出的考题啊,真,真是个怪胎!”

.......

“哈哈哈......”

就在这时,唐伯虎忽然一阵大笑后站了出来,对着众人大声说道: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觉得一点都不难.......”

众人闻言,皆向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你不会是,不会是事先知道考题了吧?”

江西考生开口问道。

唐伯虎笑着说道:

“呵呵,是啊,文曲星大人早就托梦告诉我了......”

“你,你一定是作弊了......”

另一个考生也跟着附和道。

“对,应该是这样!”

“对对对!”

“就是如此!”

众考生皆都跟着起了哄。

唐伯虎懒得争辩,便大声说道:

“怎么了,就是作弊,又怎么了,你们有得作吗......”

.......

第二天,江西考生联合一众考生将唐伯虎告到了京城衙门......(要知道那时候考试作弊可是重罪)

结果,唐伯虎不但入了狱,还被剥夺了终身科考的资格......

十年后,唐伯虎从监狱释放了出来......当他重新回到曾经的“京城第四考场”(唐伯虎当年参加会试的考场),看着大门上两张白惨惨的封条时,不禁悲愤地叹息道: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

以上便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及其后半句的由来......

世人只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鲜有人知后半句的苦,都是泪

总结:世人或许只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很少有人知道“再回头是百年人”的苦......

当唐伯虎自监狱中放出来,回到家乡苏州后,早已是物是人非:老婆改嫁,父母双亡......便是连曾经最好的朋友也都搬到了别的城市......好像十年之间,所有的霉运都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再到后来,便就更苦: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失望了,最多只会伤心,失去了,或许还会拥有,而失足了,只会成为永远的痛......

再会了,还有机会再见,再见了,还有可能重逢,再回头,便只能是后悔......

世人只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却鲜有人知后半句的苦,都是泪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大醉   解元   京城   会试   科考   伯父   苏州   江西   功名   提纲   考题   考场   考生   世人   说道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