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有三种话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您说过吗?

常言道:H从口出 ,言多必失

有三种话啊,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否则真的贻害无穷......

那么,到底是哪三种话如此“厉害”,为什么不能说呢?

且听我一一道来。

人际交往中,有三种话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您说过吗?

第一种话:揭人短处的气话不能说

很多直性子的人,讲话从来不经大脑考虑,即使骂人的气话也是直来直去,喜欢揭对方的短,搞得对方很没面子,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比如说:

隋朝有个叫贺若弼的名将,就是一根直肠子,讲话从来都是凭性子,气不过的时候经常揭人短处,结果一步步的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公元565年,隋文帝任命杨素(隋朝著名的军事家、权臣、诗人)为宰相,贺若弼不服气,经常在同僚面前抱怨:

“杨素这个人水平那么差,连篇奏书都写不好,还不会讲普通话,居然也能当上宰相......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很快,贺若弼揭人短的气话便传到了杨素耳中,杨素气不过,便联合多名大臣上奏皇上,并罗列了贺若弼多条罪状,要求隋文帝立刻处置他。

隋文帝心软,又念他为国有功,最后并没有治他得罪。

公元569年,隋文帝驾崩,隋炀帝继位,贺若弼很生气,觉得隋炀帝根本不配做皇帝,于是又当着群臣们的面气愤地说道:

“隋炀帝较老皇帝差远了,嗜杀成性,脾气还不好,好大喜功......还和宣华夫人(先皇的宠妃)有一腿,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当皇帝?”

......

公元607年,隋炀帝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以“诽谤朝政”之罪,将贺若弼打入了死牢。

临死之前,贺若弼恍然悔悟,招来儿子贺若敦刺伤了他的舌头,苦口婆心地告诫道:

“吾因揭人短的气话,招致了杀身之祸,你可千万别学我啊!”

.......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人际交往中,有三种话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您说过吗?

小结: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两个人即使矛盾再深,也不要互揭对方的短,特别是亲友家人以及自身隐疾的“短”......比如:某某某没N,某某某有一条腿是J腿......等等,真的很伤人心。

第二种话:不计后果的狠话不能说

有的人遇到事总喜欢赌咒发誓,撂狠话;殊不知有时候赌着,发着,撂下的狠话便就真的应验了......比如:

明朝第一大儒方孝孺——建文帝(明朝著名的失踪皇帝)的重臣,曾帮助建文帝做了震惊朝野的削藩运动。

后来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攻破南京后,方孝孺拒不投降(古时候的读书人是很有骨气的),朱棣爱惜人才,并没有杀他,而是希望他为自己编撰新皇即位的诏书。

谁知,方孝孺坚决不从,还故意在诏书上写了“燕贼篡位”等“大逆不道”之言(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属地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朱棣大为震怒,威胁道:

“你难道不怕死,不怕株连九族吗?”

方孝孺咬牙切齿地发狠道:

“便是诛我十族,又能奈我何?”

朱棣气得浑身发抖,当即便下令杀掉了方孝孺的十族:所有的亲戚(九族)+门生,朋友(一族)=十族;被杀者达到了惊人的八百七十三人,这便是震惊中外的明朝永乐年间诛十族案。

人际交往中,有三种话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您说过吗?

小结:我相信如果方孝孺还能起死回生,他一定会为当年咬牙切齿撂下的狠话而痛悔不已,要知道那可是近九百条鲜活的生命啊,便就是因为他的一句狠话,而白白丢掉了......这其中可是有着多少无辜的亡魂啊?

所以,一个人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话说死了,说绝了......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

第三种话:不能办到的大话不能说

很多人喜欢吹牛,说大话,表面上说的冠冕堂皇,好像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办到的样子,可是当你遇到事情,真去找他帮忙的时候,他便突然失踪了,好像自此从人间“消失了”的一样,比如: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刘畅的方士,特别爱吹牛,经常在赵王面前吹嘘自己曾经见过伏羲、女娲、神农......等一众上古“大神”,甚至还在还在昆仑西王母的瑶池中洗过澡,已经活了一千多岁了。

有一天,赵王得了一种怪病,脸色发白,浑身无力,好像很匮乏的样子。

平时最恨刘畅的太医王平替赵王诊完后,便趁机欲言又止对赵王说道:

“大王,你这病说好治也不好治,说难疗也难疗......”

赵王见他话中有话,有气无力地挥了挥手:

“王太医但说无妨......”

王平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

“大王身体里的血坏了,需要一点千年R血与您更换方可治愈.....”

“千年R血.....”

赵王沉吟着,很快便想到了刘畅,遂立刻吩咐贴身护卫道:

“来呀!将刘方士叫来.....”

“偌!”

贴身护卫旋即退下。

......

人际交往中,有三种话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您说过吗?

不久后,护卫慌忙来报:

“大王,大王,刘方士他,他忽然,忽然不见了......”

赵王大惊失色道:

“什么不见了?细细道来......”

护卫苦着脸道:

“属下领命后便去请刘方士,说大王请他去一趟......刘方士问是何事?属下说:王太医需要一点千年R血替大王治病,大王便想到你了......刘方士闻言后,点头说知道了,接着便要去里屋换件衣服,让我等他一会......然属下等了很久都不见他出来,恐耽误工夫,便径直冲进了里屋......可,可哪里还有刘方士的身影......”

王平闻言笑着对赵王说:

“定是跳窗户溜了......”

护卫点点头:

“属下进去的时候,的确看窗户开着——”

赵王懊恼不已:

“这该死的刘畅,寡人平时待他不薄,怎么关键时候要用他的一点血,就怎么这么难呢——”

王平依然笑道:

“因为刘畅说了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活了一千岁的人,怕到时候露了马脚,故提前溜了......”

赵王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寡人糊涂啊......”

言罢,又悔恨叹息道:

“哎!可是寡人能想到的只有他,如今,可还能从哪里去搞千年人血啊......”

王平看了赵王一眼,又好气又好笑,沉默了一会,欲擒故纵地说道:

“没了千年人血,也不是没有其他方法......”

赵王喜出望外:

“快说!”

.......

人际交往中,有三种话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乱说,您说过吗?

小结:无伤大雅,无关紧要的“小牛”,可以适当地吹吹,比如:某某某遇到事情,跑得比兔子都快;某某某的嘴巴可甜了,跟蜜一样,大伙都喜欢跟他做朋友......等等,因为这些牛即使吹出去了,也只是起到缓解气氛,活跃场合的作用,大伙并不会放在心上,真的去信;故此“小牛”吹出后,不但没有人说你是吹牛大王,反而会认为你这个人挺幽默,挺有意思的......

至于像刘畅那样的“大牛”还是别吹了吧......小心爆了!

总结:H从口出,言多必失

为了您的前途,事业,家庭......等等;揭人短处的气话、不计后果的狠话、不能办到的大话;这三种话还是烂在肚子为妙!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气不过   明朝   言多必失   诏书   寡人   气话   短处   人际交往   属下   太医   小结   大王   公元   皇帝   千年   喜欢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