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厥阴病之寒厥热厥浅论

伤寒论六经厥阴病之寒厥热厥浅论

烟台海阳中医老庞

厥阴病的关键,突出一个“厥”字。《伤寒论》中指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它概括了厥的共性。但是厥证又分为寒厥、热厥。

1寒厥

寒厥证,乃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达于四肢所致。阳衰 则阳气不足,外邪侵入易为寒化,由于火衰失固,故出现“手足 厥逆而恶寒者”或“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寒厥之证,非用大温之剂不能还阴阳之气于顷刻,故提出: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 濡,脉虚后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只能用回阳救逆,温 通经脉之法。

治疗寒厥的代表方,首推四逆汤,《伤寒论》中“大汗若大下 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目前临床上用于真心痛而阳气欲 脱者,喘证而心肾俱脱者,以及麻疹逆证正不胜邪者,均有较好 的疗效。

伤寒论六经厥阴病之寒厥热厥浅论

2热厥

如邪热深伏于里,阳气被阻,为真热假寒之病,阴液不足, 外邪侵人易为热化,临床以热、厥、利并见为多。汪琥:“厥阴后 难治者,唯发厥一证,据仲景论中,真寒之厥,十居其七,郁热之 厥,十仅二三,以故今医治厥,每以热证作寒治者,其提良多,殊 不积压寒厥证,仲景治疗虽多,而病者十不得一。热厥者,仲景治法虽少,而病者十居其九。”对厥阴病热厥的临床作了补充。

热厥的临床表现是:“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有 人认为,热深厥深,不仅四肢厥冷并且神志昏迷,所谓“内陷”、 “内闭”之类。热厥可以开始发热,后厥而利;或开始发热下利, 以后出现厥逆;或开始即有厥逆,后出现发热下利。至于条文 中所列日数,如厥几日,热几日,仅是对比厥与热的程度而言, 以作预后的判断,并非真的厥几日,热几日,再厥几日。关于热与厥,陆九芝说:“此其热固是热,而其厥则更是热,非当其热时则为热,而当其厥时,即为寒,是一气也,而五日能寒,五日能热 则当此五日厥时用热药,彼五日热时用寒药,而如厥后复热,则 前五日之热药必为祸,热后复厥,则前日之寒药必为灾。天下岂有此等病情,此等治法乎?”陆氏能认识到厥阴病中有热厥, 是可贵的。

热厥之证,有用清法。如“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 汤主之。”本条是概括了多种急性热病的提示,如暑温、风温、春 温、温毒等证。

热厥阶段,应正确地、及时地识别热邪内伏的病机,透过现 .象,看到疾病的本质,不失时机,予以清热,可用攻下,使热毒外 泄。如果失治误治,邪气内盛,则可进一步恶化,如“阳气退为 病进”、“躁不得卧者死”、“厥不止者死”均为预后差。

上述可见,厥阴病的厥证,寒厥有里真寒,外假热之象;热 厥有里真热,外假寒之候。因此识别寒厥与热厥,在临床上是 首要一环。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果断地处理正邪之间的关系,是能够转危为安的。

伤寒论六经厥阴病之寒厥热厥浅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伤寒论   海阳   郁热   日数   转危为安   热病   阳气   烟台   伤寒   不失时机   经脉   邪气   神志   手足   阴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