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津液—血

一:什么是血?

血:是循环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腑”。

离经之血,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也就是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就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二:血是怎么生成的呢?

营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津液和营气都是来自饮食物质。因此脾胃就是血液生成最主要的脏腑。假如中焦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华源不足,往往导致血虚。治疗血虚最主要的是益脾气,以达到养血的目的。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所以有“血之源头在于肾”的说法。所以治疗血虚的另外一个方法是益精填髓养血。

三:血在人体内是怎么运行的呢?

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 心,肺,肝,脾,四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

1,心主血脉:心气是血液循行最主要的推动力,全身的血液,依赖心气的推动,通过经脉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气充沛与否,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在血液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中医气血津液—血

2,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肺管呼吸而主导一身之气,调节着全身的气机,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肺助心行血的功能减弱 可能剪刀心悸,口唇青紫,舌爪甲紫暗等症状表现。

3,脾主统血: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气健旺,气血旺盛,则气之固摄作用也就健全,而血液就不会溢出脉外,导致各种出血。

4,肝与血:肝与血的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流量的功能;二: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是血液通畅循行的又一重要条件。

从上面可以看出,血液正常循行需要两种力量:推动力和固摄力。推动力是血液循行的动力,具体体现在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和肝的疏泄功能上。另一方面是固摄的力量,它是保障血液不至外溢,具体体现在脾的统血和肝臧血功能方面。这两种力量的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行。假如推动力不足,可能出现血流速度缓慢,滞涩,甚至血瘀等改变;假如固摄力量不足,可能导致血液外溢,出现出血证。

综上所述,血液循行是在心,肝,脾,肺等脏腑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个脏腑生理功能失调,都会引起血行失常。

血行失常不外出血和血瘀两种情况。治疗出血,不重在止血而重在分清出血的原因和性质。采用诸如清热止血,益气止血,平肝止血,清肺止血,祛瘀止血等治疗方法。血瘀则行血:总以活血祛瘀为主要,无论活血或者祛瘀,多在活血基础上进行。一般不宜过猛,要想驱逐瘀血,常用攻下发同用,要想理气活血,温经活络等。

四:血的作用是什么呢?

1,营养滋润全身:血的营养作用是由其组成成分决定的,血循行与脉内到达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提供滋润和营养。

血的濡养作用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血的濡养作用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肌肤和毛发光滑,当血的濡养作用减弱时,机体除脏腑功能低下外,还可见到面色不华或者萎黄,肌肤干燥,之提或纸短麻木,运动不灵活等表现。

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一作用是古人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而认识到的。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或者运行失常,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症状。心血虚,肝血虚,经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表现。失血多者还可能出现烦躁、恍惚。癫狂。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变。可见血液与神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营卫生会》说的“血者,神气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津液   血虚   脏腑   心气   推动力   神志   气血   失常   面色   血液   全身   中医   物质   营养   作用   力量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