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中医辩证调理

一: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以发生在鼻咽顶后壁的顶部最为常见。鼻咽癌可分为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五种形态。其发生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较少见。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和广西,鼻咽癌的发病率尤其高。鼻咽癌多侵害中老年人,30 岁后发病率急剧上升,45~55 岁是发病高峰,60 岁以后发病率开始逐渐下降。鼻咽癌也有性别差异,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2: 1。

二:病因有哪些呢?

1.种族因素

鼻咽癌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发病较少。移居他处的民族鼻咽癌发病率也比较高。

2.遗传因素

鼻咽癌患者多有家族患癌病史。

3.地域因素

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在我国北方较少发现。此外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

4.基因差异

研究证明,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可能引发鼻咽癌。

5.病毒因素

研究证明,EB 病毒、冠状病毒等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6.饮食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食用腌制、熏烤类食物,容易诱发鼻咽癌。此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镍等也有可能诱发鼻咽癌。

三:症状有哪些呢?

1.出血

此症状多见于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轻者表现为涕血,重者可致鼻出血。

2.头痛

头痛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呈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

3.鼻塞

位于鼻咽顶前壁的肿瘤更易引发鼻塞。

4.耳部症状

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等。这是肿瘤压迫咽鼓管所致。

5.眼部症状

出现眼部症状时多属鼻咽癌晚期,如出现视力障碍、复视、眼球突出、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是鼻咽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所致。

6.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

7.远处转移

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鼻咽癌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大多数鼻咽癌患者还会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四:中草药方剂

1,气阴两虚型;临床可见口咽干燥,头晕头痛,形体消瘦,短气乏力,心悸纳呆,手足麻痹,颈项肿块,舌质嫩红或绛红,或中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疗此证应该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主。主方:太子参方加减。药物:太子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 30 克,石斛、天花粉各20克。生地、麦冬、元参各 15 克,甘草 6 克。加减:头痛者加羌活、白芷各 10 克;咽喉肿痛者加射干、山豆根、车蒡子各 10 克,胖大海 5 枚;鼻塞者加辛夷花、苍耳子各 10 克;咳嗽者加

北沙参 30 克,百合 20 克,川贝、桔梗各 10 克。

2,气血两虚型

临床可见形体消瘦,头晕气短,面色萎黄,舌质淡,脉沉细。治疗此证应该以益气养血为主。

主方:黄芪汤加减。

药物:黄芪 30 克,山药、茯苓、熟地、墨旱莲各 20 克,白芍、当归、山茱萸、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夏枯草各 15 克,陈皮 12 克,龟甲胶 10克,川芎8 克,生晒参、炙甘草、甘草、鹿角胶各 5 克。加减:头痛者加白芷、羌活各 10 克;舌质青紫者加赤芍、丹参各 10克,红花6 克。,

3,肺热痰凝型

临床可见涕中带血,鼻塞或微咳,口苦,咽干,头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有力。治疗此证应该以清热宣肺为主。主方:薏苡仁清肺汤。药物:生薏苡仁、石上柏各 30 克,山海螺 20 克,云苓、枯楼仁、辛夷花各 15 克,浙贝、枳实、黄芩、胆南星、生半夏、山慈菇各 12 克。


鼻咽癌中医辩证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鼻咽癌   太子参   羌活   鼻咽   辛夷   白芷   白种人   黄芪   黏膜   甘草   发病率   肿瘤   头痛   症状   中医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