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过程的沿革与以后的建议


农村发展过程的沿革与以后的建议

农村 耕地与村庄

农村承载着所有人的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粮食的生产,农民又是这一工作的最主要劳动者,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为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所有非农生产活动,相对于农业而言都属于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都是从农民中转移出来的,现在人们认识到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后出现的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只能是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而各个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以接收全部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能力,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一、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是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承担着社会很多责任并具有较多的功能,当年城市发展出现问题时很多被下放的工人干部都被安排到了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到后来城市出现就业压力时又把大批未就业青年以“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方式派遣到农村,所以说农村在那个年代有着很大的承载力。另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新的劳动力时就对所有农村按照一定的名额进行招收,企业员工都是来自不同的农村,县办企业全县境内招工,省办企业全省范围内招工。这样的目的就是逐步均衡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同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计划招收下乡知青返城就业。这个体系看起来很完备,基本上可以做到所有的人不存在制度上的失业,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差距也都不大,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二、解放劳动力时代,随着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有了自主安排自己劳动时间和去向的自由,等于是把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彻底解放了出来。逐步地大家就对仅进行农业生产感觉到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更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纷纷离开土地进入到城市谋求新的发展机遇。经商、办工厂、工厂打工等等。这么多方法在近几十年里为农村人确实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也促使了农村相当一大批人员在不耕种土地的情况下有了新的职业,实现了成功转型。

农村发展过程的沿革与以后的建议

再就业人员


新问题,解放劳动力之后不是所有农村适龄劳动力都得到了成功转型,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由于部分比较成功人士在非农方面的业绩比较突出,土地出现了抛荒现象。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人大量进城后对城市就业的冲击,城市在进行企业改革和改制时本身就产生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这些人就业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农村未成功转型人员其基本情况也都是技能等各方面比较差的人员,这样把两个方面的难就业人员放在一起使他们更难就业了。

如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实际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土地抛荒、城乡多余劳动力这两方面。土地抛荒的解决应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方面发挥流转作用,在流转时得到实惠,特别是耕种者一定要有实惠,这个责任交给乡、村干部就可以了,尤其是村干部,把土地抛荒问题纳入到乡村干部考核中,使其切实负起责任。二一方面进行“返承包”,把土地由种植大户从农民手中承包回来进行大面积耕种,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增加收益,使耕种者有利可图。富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应该让一些大型企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招收一部分副业人员就业,同时更多地组织大家进行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年龄较大的进入到退休或享受社会保障。当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实现自主就业或创业。

农村发展过程的沿革与以后的建议

大面积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农村   富余   沿革   一大批   大面积   完备   农业生产   劳动力   很大   土地   农民   人员   建议   产业   农业   责任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