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

1982年7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官方公布的总人口数据首次超过了十亿,达到了1031882511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显得很迫切,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当时经常被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八亿农民”。对于农业人口众多的现实情况来说,农村计划生育显得格外重要。

回忆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

农村计生宣传标语

计划生育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计划经济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非农业工作人员来说,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被视为“饭碗子”一点也不为过,计划生育实行的一个最得力的筹码就是工作岗位。很多单位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考核之中,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开除公职或受到处分的人不在少数。

回忆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

计生宣传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同村组织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松散了,可以说很多人和村组织没有直接的经济关系,这样村组织手里的经济手段就很难对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也可以理解为没有筹码可言,但是生育观念却仍然停留在多子多福的认识水平之上,这就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主动采取避孕措施对于农村人来说还非常新鲜,懂得的人少之又少,最简单易于操作的避孕套很多农村人都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使用了。其他避孕措施知道得更少。所以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难度是比非常大的。

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诸如农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优生优育优教,利国利民利家、今日天金是个宝,将来孝敬你二老、计划生育,利国利民等等,随处可见很多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

回忆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

农村计生宣传


养育孩子的成本对于农村人来说,还没有感觉到有明显的压力,过多地强调男女孩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差异,其核心实际上是认为男孩才是真正的血脉传承者,有些家庭生不下男孩势不罢休,接受计划生育政策还是比较难的。尽管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但是偷着怀孕,偷着生育,超生现象仍然是存在的。对于这些问题,农村逐步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一孩上环,二孩结扎在农村开展得很普遍。育龄农村妇女只要有一个孩子,就被动员去带环,这已经是很多计划生育专干的工作内容了。对于两孩的育龄妇女,通过做工作,要求夫妻一方必须进行结扎,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生育第三胎的可能性。

对于一些违反政策而生育了孩子的家庭,采用经济手段进行一定的制裁。农村个别超生家庭给孩子取名为“超超”,其意思是因为超生才有的那个孩子,在闲聊的时候也可能会说,这个娃是花了多少钱才换来的。

计划生育专干和一些乡村干部的工作被大家戏称为结扎引产。因为他们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区域,包村包片划分责任是最明确的。一但自己的责任区域出现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他们的业绩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

因为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比较扎实,据有关资料后来显示全国少出生了两亿多人口,同时说明农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配合起到的作用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全国总人口从十亿多增加到十四亿多用了三十八年时间,客观上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得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上环   计划生育   专干   农村   育龄   利国利民   计生   标语   人口   作用   政策   孩子   家庭   责任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