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经典是基础

先贤墨子说得好:“志不坚,智不达”。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掌握它、运用它,不熟读经典,深入钻研,精思敏悟,通过实践,融会贯通,是不可能得其精髓而有所造诣的。“自古医家出经典”,历代著名医家多数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成就的。

中医经典,特别是《内经》、《伤寒杂病论》两部书,尤为重要。因为其中含有许多深奥的精义,要经过刻苦钻研,下一番苦功夫去“心悟”,才能有所得,正所谓智莫大于心悟也。

梁漱溟先生说它是“人类未来文明的早熟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也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邓铁涛教授说得更明确:“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中医经典里确实有许多内容是超时代的智慧结晶,直到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些,但还有不少宝藏未被发掘,奥旨精义未被阐明。

但是近数十年来,中医药学术是有发展的一面,但对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则是很不够的,甚至是淡化了,认为是落后陈腐的东西,不值得一提了,所以不少中医院校,经典著作已成为选修课,怎不令人痛心长叹。

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年学者,他所写的《思考中医》一书,值得大家认真地去读一下。他是当代学习经典、深入领悟、穷幽抉微、创新发扬的楷模,他列举的许多生动的事例,很有启发,有很大的说服力。

他的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深入学习经典,二是师承授业。但最根本的前提,还是他自己对中医学术坚信不疑的热爱,艰辛刻苦的求索,并具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心态,才能心领神会,得个中三昧。

他指出:“在传统文化里,存在很细微、很精深的‘内证实验’,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个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产生了传统文化,才构建了中医理论。”

“通过学习,接近经典,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这也是学习经典最根本的意义。”刘博士这些话说得多么的明晰畅达,我们应该深思践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先贤   墨子   中医学院   中医   畅达   医家   经典   经典著作   刻苦   传统文化   成就   教授   著名   学术   基础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