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承教育定位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中医药五大资源的属性,既确定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也确定了师承教育的使命与意义。

如何看待师承教育的定位已经不再困难,师承教育的模式与教育理念、性质,决定了师承人员既是中医药学的传承者、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中医药应当成为打造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组成力量。

因此,从教育目的看,师承教育不仅仅是专业人才、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是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从受教育人员看,师承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现有中医药专业人员即接受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人员,而应该包括一切中医药爱好者、参与者在内的广大民众,这一点,对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从中医药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看,《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以中医中药知识、经验、技能技艺传承为目的的教育。

另外,师承教育应与院校教育形成差异化,而不是同质化、一体化,院校教育不能因为中医人才成长重传承而盲目将师承引入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两个序列,而不是补充,二者的教育目的、内容、模式是不同的。

院校教育在教育的一定阶段,可以结合师承教育的部分内容与方式,但依然是院校教育,也不能代替师承教育,师承教育不是院校教育的实践阶段,不能异化了院校教育的实践内容与方式,特别是院校教育的毕业实习阶段有其特定的要求与内容,师承教育方式是难以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师承   目的   药学   人才培养   中华   中医药   传统文化   中医   院校   阶段   模式   方式   人员   人才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