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儿童近视度数变化规律,从容应对过早近视问题

有一位家长在网络上发出了苦恼求助,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我家孩子7岁的时候发现近视,这两年度数加深的特别快,刚发现孩子近视的时候给孩子配了框架眼镜,以为可以控制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结果8岁体检发现眼镜涨到200度了,今年9岁,前几天刚刚又去检查完,发现已经涨到300度了,刚换了300度的新眼镜,这个增长速度也太可怕了,该怎么办才好啊!

掌握儿童近视度数变化规律,从容应对过早近视问题

面对这位家长的诉求,多视点深感痛心,并且还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他:孩子近视度数还会一直涨下去,直到18岁才会停止。并且孩子还只处于小学阶段,越往后到初中高中,随着学习压力越大用眼压力也会越大,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儿童青少年近视后,每年的度数都会增长,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在发育期孩子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为每年-1.00D--1.25D,到18岁以后才会逐渐稳定。随着近视度数不断升高,眼轴也会相应变长。


研究观察发现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阶段,往往具有"近视高发、度数猛增"的特点,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近视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如果年龄越小近视,那么到18岁还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增长空间。如果不做近视防控,青少年儿童又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学习压力大,用眼负担过重,那么孩子的近视度数会很快增长到高度近视。


近视防控基础:家长重视,及早发现,科学干预

现在小孩子的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以前的小孩是'不着家',现在的小孩是'不出门';以前的小孩玩的都是单双杠、沙包、乒乓球,现在小孩玩的都是手机、平板、电脑。

掌握儿童近视度数变化规律,从容应对过早近视问题

时代生活习性的变化,导致近视的诱因成倍增加,而许多父母还抱着老旧观念,对孩子的视力关注度也不够,这对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家长们提起重视才是最大基础。


但是导致近视的原因非常复杂,遗传、双眼视功能异常、用眼负荷过重等因素都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家长们不是专业眼科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孩子因为什么导致了视力下降,或者及时发现孩子已经有了近视征兆,这就要依靠眼科的检测技术了。


建立屈光档案,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委员陈浩教授强调,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从青少年儿童的用眼行为、用眼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控。


由此可见,从小建立屈光档案,密切监测孩子的用眼行为、用眼环境是近视防控的关键。

掌握儿童近视度数变化规律,从容应对过早近视问题

一旦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就可以定期的掌控到孩子裸眼视力、戴镜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眼轴、角膜曲率、眼压、身高等眼球和身体的发育的相关指标是否正常,如果发生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也能及时发现,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因为所有的屈光性眼病,都不会是突然发生的,在屈光变化上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变化会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树立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眼科检查的意识,为孩子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实时掌控孩子的屈光变化。


角膜塑形镜——医学公认的近视防控最有效方法之一

角膜塑形镜在外观上以及佩戴方式上与我们平常所见的隐形眼镜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角膜塑形镜采用了严密的设备加工制作,可根据近视患者的角膜形态和屈光状态量的数据分析专属设计。近视者在晚上配戴8-10小时后,镜片缓慢地改变角膜形状,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变化,从而控制住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


但是根据规定,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技术人员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验配资格培训并拿到证书的中级以上眼科医生和技师。并且在验配角膜塑形镜前,还要先检查眼部各项参数,包括角膜地形图、眼轴测定、角膜厚度等,确定能否配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配,一定要到正规眼科检查后再根据医生建议做决定。)

掌握儿童近视度数变化规律,从容应对过早近视问题

试戴镜片后,需闭眼三十分钟,再评估试戴效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第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需要复查,以后每隔三个月检查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度数   近视   眼压   儿童   发育期   从容应对   角膜   眼科   视力   青少年   规律   眼镜   小孩   家长   发现   孩子   档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