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克山病

文/黄唐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的地方性心肌病,因1935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克山县暴发流行而得名。

克山病几乎仅发生在中国从东北到西南的低硒地带,涉及16个省的327个县、2596个乡、27268个村,县级病区人口1.33亿人、乡级病区人口约为6067万。

「科普文章」克山病

多发生在病区自产自给的农业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很少发病。育龄期妇女和断乳后至学龄前期儿童多发,女性高于男性。以四川和云南为代表的南方病区多为亚急型,几乎全部是儿童。

克山病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楚,主要有以下三种学说。

一、硒缺乏学说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克山病发病与环境低硒高度关联,干预试验证实,补硒可以降低克山病的发病率。但众多动物实验证明,单纯低硒主要表现为全血和心肌中含硒酶活性降低,氧化代谢产物堆积,心肌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未见克山病样的大面积心肌变性、坏死。而在低硒条件下,附加其他因素(如病毒、真菌毒素、寒冷刺激等)可显著增强上述因素对心肌的损伤作用。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低硒是导致克山病发生的重要环境条件,补硒预防克山病的机制在于含硒酶对心肌的防护作用和及时清除心肌损伤的代谢产物。

二、肠道病毒感染学说

三、真菌毒素中毒学说

克山病未被证明是传染性疾病,从病因上看,属于复杂病因疾病。其中,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硒缺乏是充分病因中的已知因素之一,克山病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硒缺乏不是克山病的唯一病因,但不否定硒缺乏灶导致克山病中的作用。柯萨奇病毒感染和真菌毒素中毒还未能像硒缺乏学说那样得到充分肯定,但二者仍有可能是克山病发病充分病因的未知因素。当然,还存在目前我们没有发现的其他未知因素在里面起着协同作用。

克山病的一级预防措施,也就是病因预防。

补硒:食盐加硒。国内成人日硒摄入量为50ug,属安全生理需要量。服用硒片。使用含硒化肥生产富硒粮。多吃高硒食品:包括海产类食物、蘑菇、禽蛋等。

膳食预防:调整单一膳食结构,合理喂养。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将大豆粉按10%比例混入玉米粉中,或每人每日一块275g豆腐添加到辅食中,均可达到预防克山病效果。

综合性预防措施:保护水源、保证水质、不喝生水;改善居住条件,防寒、防烟、防潮、防暑;搞好室内外卫生,修好畜圈、厕所,管理好粪便,并与常年积肥结合起来;注意保管好粮食防发霉、污染;消除发病的诱因,控制感染,防止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暴饮暴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克山病   克山   病区   预防措施   真菌   心肌   膳食   病因   毒素   学说   损伤   产物   人口   因素   作用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