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血管,是人体的生命通道。血管运输着血液、氧气以及营养物质,滋养着五脏六腑,保证身体器官能正常的运作。

血管健康,是身体健康长寿的根本。血管发生堵塞,血液的运输受到影响,身体器官也不能正常的工作,出现病变或坏死,使身体的健康受到威胁。

俗话说:病从口入,大多数疾病的出现都和日常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想要血管通畅,预防血栓的形成,一定要注意忌口,尽量少吃对血管有危害的食物。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血栓"加速器"已公布,是这两种食物,劝你尽早远离

1、 食盐

食盐中大部分物质是氯化钠,过量食用,体内的钠离子增多,会增加血管的渗透压,使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的冲击加强,导致血压升高。时间一长,血管壁也会因此受损,脂类物质更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2、 油炸食物

早上豆浆油条,晚上炸鸡汉堡,可是不少快节奏生活中年轻人的必备食物。油炸食物虽然好吃,但是也要知道它们对血管的危害。

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经常食用,这些油脂来不及消化代谢就会在体内聚集,增加血液的粘度,降低血流速度,不仅会加快血管硬化,也会导致血管的快速形成,造成血管堵塞。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没有

1、 肢体麻木、手脚冰凉

四肢在距离心脏较远的肢体末端,血液流通较慢。如果肢体血管出现血栓,血液流通管道变窄,血流速度减慢,肢体肌肉等组织的供血量不足,无法正常的行走,就容易出现痉挛、麻木以及手脚冰凉的情况。

肢体血管堵塞,会使肢体部分组织缺氧缺血,时间一长,容易导致细胞的损伤或是坏死,正常的行为受到影响。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2、 水肿

血液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水,正常情况下,血液快速流动,水分就能够及时的代谢出体外。但是如果血管发生堵塞,血液流通减缓,多余的水分就无法排出,在体内大量聚集时,就出现了水肿的现象。

特别是久坐时,下肢血液的流动速度较慢,更容易出现水肿的情况。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3、头晕目眩

脑血管发生堵塞时,血管不能正常的运输,不能满足大脑正常运转的需求,大脑就会因为缺氧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早起时,如果经常出现,切记不能忽视,要及时治疗。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4、耳鸣

耳部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堵塞时,耳部供血不足,细胞缺少血液的滋养会受到损伤,血管也会因此发生萎缩,耳部神经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耳鸣的症状。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天然"溶栓剂"公布了,每天敞开喝,血管悄悄变顺畅

喝茶,可以补充身体每日所需的水分,加快血液的流动,清除血管内淤积,预防血管出现堵塞。喝水时,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清淤养血管的小植物,它们是天然的"溶栓剂",经常喝,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修复血管受损细胞,预防血管疾病的出现。

决明子:富含多种矿物质,加快血液垃圾排泄,降低血液粘稠度。

茯苓:疏散风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延缓血管氧化速度。

甘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减少血液中脂肪含量。

苦丁茶:清热解毒,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白果:利尿通淋,疏通血管,防止血管堵塞。


想要减少血栓形成,这2件事也要做到

1、避免久坐,多运动

长时间坐着不动,体内的血液循环会减慢,脂类物质容易堆积,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所以要想血管通畅,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太极等,在饭后锻炼半个小时就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让体内脂肪快速消耗掉。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2、均衡饮食

日常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多摄入一些蔬果,这些食物中很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加快代谢,清除血管内脂类物质,有效预防血管堵塞。

减少食盐、油腻、甜食等食物的摄入,减少体内脂类物质的含量,有效降低血液的粘度,加快血液流动。

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出现这4种症状,希望你一个不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血栓   身体   耳部   食盐   水肿   肢体   损伤   水分   血管   症状   体内   血液   物质   食物   速度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