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随着80后、90后成为父母,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这些年轻的家长开始反思自己受到的原生家庭教育方式,和自己学习所学到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比对,来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当初的弯路。

好孩子与淘小子的成长历程,现状不禁让人唏嘘

前不久初中同学聚会时,多年不见,在回忆纯真友情的同时,心里也在暗自衡量各位同学的阶层、身家

最让人意外的是两个男生际遇,一个是当初班级的小学霸,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律师,对他的管教一直很严格,学的课外班、回家时间都被控制,班级男生踢球,他也从来不参与。犯错误都是主动向家长承认,等着被惩罚。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他不负众望一路从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听从父母安排,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市里不错的一个单位。十多年过去后,还是科员,单位同事对他的评价就是,不合群,有些清高。聚餐不参加,平常见面打招呼也不理,有时还和上级领导顶着干。

另一个男生,上学时典型的淘小子,用老话讲,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甚至刚举起手还没打就跑的没影了。父母就是普通农民,也没时间管他,基本处于放养状态。初中毕业后,就走向社会,干了很多工作,也没干长久。

最后又回到农村种地,租了上百亩地开始当起现代农民来,将种植出来的大米进行深加工,年产值近五百万,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脸色黝黑的他,现在少了很多跳脱,多了份稳重,谈起未来,更是眼中带光,说要去考察大棚蔬菜和其他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希望跟着他干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最近农村换届选举,全票通过当上了村支书。

两个男生一个在市里机关却死气沉沉,一个在农村做最小的官却生机勃勃,这不禁让人反思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孩子?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之间到底有何区别?

1)孩子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不同。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是:听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至于孩子想要说什么,那并不重要,甚至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时,被家长制止,举止言谈中流露出你自己乖乖按照我说的做即可。

久而久之,孩子也懒得反抗,按部就班地长大,挨打也不会跑,对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都有预料,遇到困难存在听天由命的一种状态。

有的孩子,在小时候充满了勇气,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诉求。一旦成功后,会成为正向激烈,在今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模式,遇到问题时会想:我应该积极面对和谈判,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2)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定有差别。

有个演讲者是高校的心理咨询师,他提到,在国内最顶尖的院校里,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好好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而自己想要什么却完全不知道,很容易陷入到自我怀疑和否定的状态里,在某个节点上被触发后,从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些挨打就跑的孩子,敢于和父母争辩、抗争的孩子,有很多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和规划,虽然大多数也是普通人,但也活得更恣意些。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3)孩子在面对机遇的态度不同。

听话的孩子,会一直听话下去,不敢有不同的声音。因为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大多会观察周围,害怕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宁可在众人之中不起眼,也不想表现自己。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反抗,压抑在心底或者只会和朋友吐槽。

挨打就跑的孩子,敢于上前,面对机遇抛出的绳索,毫不犹豫地抓住。尽可能地展现自己,不停地向着心中的目标靠近。受到不公,也会积极想办法去化解。他们从小就知道只有发出声音才会被注意,才会得到想要的。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模式,四种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看看你是哪种?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总体来说大致分为四种:

这些家长不喜欢压力,追求安逸,希望让自己和孩子都感觉舒适,尽量把问题简单化。对待孩子的教育更是佛系——由他去吧。当然纯粹的佛系家长很少,毕竟这份豁达很难做到,更多的是逃避压力的伪佛系。

弊端:孩子很缺乏耐心和毅力、效率不高、很容易丧失自我成长的机会。

这类家长是当今社会教育的主流,具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对家里的重大事件都能够干脆利落地作出决定。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并希望孩子认真地遵循,行动力很强,效率高。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弊端:越是控制越容易遭到孩子的抗拒、挑战和叛逆,孩子不想和控制型的家长太接近。

  1. 渴望得到认可的家长。发自内心地希望孩子高兴,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2. 博取怜悯的家长。有类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诉苦,为了孩子,自己做出多大的牺牲。

弊端:即使和孩子也缺乏界限感,时常过界,不够尊重彼此,在付出后渴望回报,没有得到满足后容易心生怨恨。

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足够的优秀,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并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经常忽视孩子的进步,更关注孩子的缺点,并提出更多的要求,想让孩子再提高,变得更加优秀。

挨打会跑的孩子和不跑的孩子有何区别?是有一些差距的,不可忽视

弊端:孩子渴望得到赞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容易和父母产生决裂。

四种类型的家长并不是单一的,很容易与其他类型混合存在,无论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别忘了初衷都是爱孩子,不要让爱在无形中变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孩子   市里   弊端   家庭教育   安逸   听话   班级   机遇   差距   家长   父母   男生   状态   自我   优秀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