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快看看我耳朵里的是什么东西?

近日,霍师傅突然出现右侧耳闷、耳朵嗡嗡作响,并伴有听力下降,他和家人都觉得是“上火了”,除了自己口服祛火药,还到附近诊所进行针灸治疗近10天。经过治疗,不但症状未减,反而越来越重,这时候,霍师傅又怀疑是不是自己掏耳朵时,棉签落在耳朵里了。于是,霍师傅来到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请求大夫赶紧帮忙取出堵在他耳朵里的东西。

大夫,快看看我耳朵里的是什么东西?


郭光良主任经过仔细询问发病经过、详细专科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郭主任为霍师傅进行了鼓膜穿刺治疗,从中耳腔内抽出大约0.8毫升淡黄色粘稠液体,霍师傅顿感神清气爽,困扰他多日的耳闷、听力下降症状明显减轻,又配合药物治疗一周,疾病得以治愈。


让霍师傅奇怪的是,好端端的耳朵里怎么会生出这么多液体,折磨自己将近半个月时间?


郭主任告诉霍师傅,正常的中耳腔就像是一个空的火柴盒,里面充满空气,内部的压力和外界的大气压保持平衡,而这种平衡是通过一条小小的管道(咽鼓管)来完成的。管道有两个开口,一端通向中耳腔,另一端开口于鼻咽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会定时开放和关闭,借此使中耳腔与外界相通。

大夫,快看看我耳朵里的是什么东西?


当人体患有感冒、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鼻咽腔肿瘤等疾病,或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导致神经功能失调时,位于鼻咽腔的咽鼓管开口会出现开放困难,使得中耳腔压力出现负压,导致中耳腔内形成积液,且不能及时排除,形成“分泌性中耳炎”。除了耳闷、耳鸣、耳聋以外,还可能会出现摇头或吞咽时耳内“咔嗒”声响,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头部闷胀不适。


一旦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积液比较多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鼓膜穿刺,及时抽出中耳腔内的积液,再配合使用药物治疗,使咽鼓管功能恢复正常,空气再次充满中耳腔,耳闷、耳鸣、耳聋的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如果积液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变得非常粘稠,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粘连性中耳炎。

大夫,快看看我耳朵里的是什么东西?

郭主任提醒广大患者,引起耳闷、耳鸣、耳聋的原因很多,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特发性突聋、药物性耳聋等。一旦出现以上不适,需及时到耳鼻喉专科就诊,明确发病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图丨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耵聍   外耳道   鼻咽   鼓膜   中耳炎   中耳   大夫   不适   听力   液体   专科   症状   管道   师傅   耳朵   主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