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作为一名宝妈,小编觉得孕育,延续下一代,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从准备做妈妈的那一刻起,各种问题,各种疑问迎面而来。

快乐的打怪升级

备孕时:听说要吃叶酸,叶酸是什么?那还需要补充别的营养不;

怀孕时: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咦,普通化妆品也不能用了;

近生产:这也疼,那也疼,准备闯鬼门关;

娃娃出生:怎么科学做月子?怎么照顾好宝宝,辅食吃什么?


真的是,难题一个接一个。但升级为妈妈,是幸福的,从被告知怀孕的那一刻起,一份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对宝宝充满了好奇,想象着软软的宝宝,心底最柔软、最细腻的情感被触动。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在整个孕育过程中,我们当妈妈的都知道,“孕期饮食营养”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与宝宝成年以后慢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孕期如果营养不均衡,会造成不可逆和无法弥补的后果。


那么,在备孕期、孕早期、中晚期、哺乳期孕妈妈应该如何补充营养?如何科学饮食?继上期于洁芳主任向大家普及慢病饮食指导后,于主任今天又为大家带来孕产期饮食指导的精彩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备孕期

1、适度叶酸,铁碘均衡

叶酸缺乏可影响胚胎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神经管畸形及流产的风险,每天应摄入400克绿叶蔬菜,孕前3个月每天补充400微克叶酸。


缺铁可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及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每天摄入大约100克瘦肉类,每周摄入1-2次动物血或肝脏。


缺碘可对胎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除每日摄入碘盐外,每周摄入1-2次海带、紫菜等富碘食品。


2、适度锻炼,健康体重
孕前体重异常与不良妊娠密切相关,备孕宜通过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来调整体重,使体质指数(BM)达到18.5-23.9kg/m范围。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孕早期

1、适度膳食,注意补碘

孕早期膳食要做到均衡合理,保证体重稳定或略有增加。碘需要量约为非孕期的2倍,除每天食用碘盐外,建议常吃富碘食品。


2、适度关注,防治孕吐

孕早期不需要过多增加食量,少食多餐,每天摄入不少于130克的碳水化合物,建议整个孕早期增重0.5-2公斤。若有妊娠反应,早餐可进食馒头、面包干、饼干、鸡蛋等食品,避免油炸、油腻食物和甜品。进食少或者孕吐严重时可食用食糖蜂蜜。


3、合理饮食结构
进食的餐次、数量、种类及时间应根据孕妈妈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同时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包括各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大豆制品、鱼、禽、蛋以及各种谷类制品,补充营养,合理饮食结构。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中晚期

1、适度加餐,满足需要

孕中期要在孕前膳食基础上每天增加200毫升奶类及50克动物性食物(鱼、禽、蛋、瘦肉),孕晚期每天再增加75克动物性食物,以满足营养素和能量增加的需要。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对胎儿脑和视功能有益。每周摄入1-2次动物血或肝脏,满足孕期增加的铁需要。


2、适度增重,愉快孕育

孕前低体重、孕前体重正常、超肥胖者平均每周体重增长分别为0.5千克、0.4克、0.3千克、0.2千克。若无医学禁忌,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并保持心情愉悦。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哺乳期

1、适度补充,食不过量

哺乳期膳食要保持食物多样充足而不过量,每天比孕前增加约80-100克的动物性食物,每天饮用400-500毫升牛奶。充足水分有利于乳汁分泌,但不宜喝多油浓汤,喝汤同时要吃肉。


2、适度运动,恢复体重
适当运动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产后2周可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产后6周开始规律有氧运动,每次从15分钟逐渐增加到45分钟,每周活动4-5次。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疫情期间,为更好的帮助孕产妇科学孕育及生产,目前,营养科特开展备孕、早孕营养初筛,并建立了线上孕妇学校、孕期体重管理!孕妈妈可以扫码关注哦!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营养科于洁芳主任: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科学孕育,好孕一生

孕产期营养指导,营养科伴您左右!


图丨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碘盐   营养   饮食   增重   哺乳期   动物性   叶酸   孕期   膳食   胎儿   体重   食物   主任   妈妈   宝宝   科学   于洁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