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冷热刺激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

脑卒中—中风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压力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约30%~78%,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修复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口腔及咽部肌群废用性萎缩。临床上,采取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对症状进行治疗。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冷热刺激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

传统医学的辨证治疗

“脑卒中”在中医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发病部位主要在脑不,病机与机体正气亏虚关系密切,多与肝、脾、肾脏器相关。由于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内伤为诱因,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引起水湿停滞,血行失常,气血上冲于脑,痹阻脑络,从而导致脑脉瘀阻。《丹溪心法·论中风法》曰:“苦气,不顺气化痰,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麻、羌活辈,吾未见能治也”,可见痰瘀阻络是脑卒中发病的病理基础,强调了痰瘀同治的重要性。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冷热刺激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时,要尽早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具体训练办法如下:

1.上声门吞咽法:要求患者按“闭气、吞咽、轻咳一下”的步骤进行反复训练,可避免食物呛入气管;

2.门德尔森吞咽法:训练吞口水功能,吞咽时让患者喉部停留在上方数秒,增加喉部上抬的幅度和时间,减少梨状窦残留,吞咽的时候喉部肌肉用力挤压,可增加舌根向后移动,清除会厌溪的残留;

3. Masako吞咽法:要求患者轻轻咬住舌头干吞口水,反复训练可增加舌根后缩的力量;

4.侧方吞咽法:要求患者头部向健侧倾斜,使食物由于重力作用移向健侧,同时,该侧梨状窝变窄,挤出残留物,对侧梨状窝变浅,咽部产生高效的蠕动式运动,可去除残留物。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冷热刺激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

中药冷热刺激法

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药冷热刺激,具体组方和使用方法如下:

组方:黄芪30g,丹参、红花、生附子、生半夏、山茱萸、石菖蒲、当归各15g,生川乌、生南星、干姜、桂枝各12g,生禹白附子9g,炙甘草6g。以上药物水煎30分钟,取汁液250ml。

具体操作办法:

取50mL药液置于冰箱中用于冷刺激,200mL用于热刺激。首先用蘸过中药的冰棉棒刺激以前腭弓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的部位,同时嘱患者进行吞咽,并将冰化水咽下,然后用热中药汁外敷甲状软床内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结合吞咽训练交替反复此操作,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中药冷热刺激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

结束语

临床上采取中药熏蒸疗法、口腔定位疗法、芒针刺法、酸刺激法等,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冷热反复交替刺激口腔、颌面部肌群,主要是通过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和压力刺激来提高相应区域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提高咽喉部压力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诱发吞咽反射,增强吞咽肌群的运动功能,提高口腔、颌面部、颊部肌群的协调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冷热   南星   中药   感受器   附子   舌根   喉部   残留物   康复训练   症状   口腔   患者   困难   压力   脑卒中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