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割还是不割?

昨天说了心脏结构以及部分心脏的疾病,说到心脏各个房室之间相连接的“门”以及血管开口处的“门”(心脏瓣膜)疾病,除了心脏增大相对的瓣膜关闭不全造成血液反流之外,最多的还是瓣膜本身疾病导致瓣膜形态或者质地改变造成的关闭不全、血液反流。

其中我们知道最多的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病,虽然叫做心脏病,其实是心脏瓣膜病。

跟所有风湿疾病一样,风湿性心脏病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把自己身体内的一些组织看成外来入侵的东西了,免疫系统拼命攻击这些组织之后造成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相关组织失去正常功能。看出来了,免疫系统虽然对我们身体的对外防御作用巨大,但是也有缺陷,那就是可能自摆乌龙,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一场乌龙。

与心脏瓣膜病相似的一个疾病是儿童时期的急性肾炎,这个有机会以后再说。两者相同的一点就是共同的一种细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后可能链球菌的抗原性跟心脏瓣膜和肾小球基底膜相似,身体免疫系统除了攻击链球菌之外还同时攻击自己的心脏瓣膜和肾小球基底膜。了解这一点之后就清楚把链球菌感染及时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误伤。

前面说的都只是引子,重点在下面的内容。小孩子的扁桃体要不要割?

很多家长因为小孩扁桃体经常遭遇链球菌感染,出现发热,于是产生一个念头:切掉扁桃体不是就不会发热了吗。这样做之后确实不会经常发热了,这个目的能够达到,但是在以前我们说过发热的问题,发热症状本身对人体没什么伤害,不必过度紧张;切掉扁桃体之后不等于感染不存在,没发热只是让你误以为不存在而已,呼吸道感染的部位会更深更难以清除,后果也就更严重。身体中长期存在链球菌感染对自身免疫系统的刺激一直存在,同时对自己心脏瓣膜组织的攻击一直持续存在,患心脏瓣膜病的风险剧增。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跟这相似,努力的做一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只是掩盖问题,就为了得到看得见的一些好处,这种思维模式害了不少人。

心脏瓣膜病是无法通过药物改善的,如果不严重还可以暂时的悠到使用,严重时就不行了。必须手术置换瓣膜。也别以为可以置换瓣膜就万事大吉,置换之后的一系列后续治疗也不是一件舒心之事,比如必须要抗凝治疗,身体凝血功能会下降,都是一些危险因素。

医学永远都是在做选择:趋利避害。只要这样做能够过去的有利一面大于有害的一面,而且有害的一面却办法加以控制,这样的治疗方法就是可取的。这说明很多治疗并不是万无一失,都是有副作用存在的。所以尽可能的避免一些能够避免的问题发生也是我们学习医学常识的目的所在。

曾经说过身体的器官没有不重要的,今天所说的扁桃体就是如此,貌似没什么作用只会带给你烦恼的扁桃体,就阻挡链球菌感染这一个已知的作用来说都不可替代,更别说它还具有的其他未知的作用。

割扁桃体要深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扁桃体   抗原性   肾小球   目的   链球菌   瓣膜   基底   心脏病   性疾病   有害   心脏   身体   作用   疾病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