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CT检查的作用

去医院看病,拍张X光片是很常见的检查,在过去不久人们去拍片的时候还会对拍片的场所心生恐惧,黢黑幽暗,在等待医生洗片的过程里偶尔瞥见暗室昏暗的红灯,特别是在夜间人员稀少时分,有些隐隐绰绰的心慌。再加上有的医院还有太平间,而太平间通常跟放射科是邻居的地方。

现在不再使用胶片成像了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成像脱离了胶片,暗室成了明亮舒适的明室,没了洗片的等待 直接在电脑里数字合成图像,既可以屏幕上阅片,也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纸质图片阅读。

X光机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X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成像于胶片上(照片)或者直接观看图像(照光),目前就取消照光的做法了,因为放射科医生一直在有X射线的环境里观看图像,对检查者个人的射线伤害无法避免,对病人来说同样暴露在X射线中的时间也很长,X射线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密度不同,X射线穿过后被阻挡的多少不一,就会在投射的胶片上留下不同密度的阴影,我们身体组织器官的形态就被拍出来了。

由于胶片成像是底片,与冲洗出来的照片相反,越是发白的地方说明透过的X射线越少,越是发黑的地方X射线透过的越多,所以我们看到的X光片骨骼就是白色,充满空气的肺就是黑色,但是肺内有血管、支气管和肺泡壁等组织,所以肺部并不是一整片黑色,而是有一些纹理、这些纹理就是血管支气管和肺泡壁的共同影像。

假如患有支气管炎或者肺炎,因为炎性水肿的发生、炎性渗出液的产生、就会让这些部位的透光度发生改变,变得更白一些,可以成为增粗的纹路或者是斑片状的变化,医生根据这些变化就可以得出结论。

同样的道理,有没有骨折也可以通过照片发现某一处骨骼的连续性被破坏了,骨折部位连续的白色会变成能够透过空气的黑色,那就是骨折线。如果器官上长了肿瘤,也会出现肿瘤的影像特征。

从工作原理上看,放射科就是观察组织器官形态上的变化的。

CT是X片的计算机版,就是设定好接受X射线部位成像,可以把组织器官划分成数层,在不同的层面接受到的X射线图像综合起来看,划分的层面越多,可以发现的变化越细微。

假如只有每一厘米一个层面,那么小于一厘米的改变就无法识别、可能就会被遗漏,像肿瘤这一类的变化,越早期越小,如果都长到大于一厘米了、很可能就是晚期了,近三十年来CT的分层越来越小,到毫米一级,几毫米的早期肿瘤很容易被捕捉到。

但这也不是越早越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因为很细小,那么是炎症还是肿瘤就不一定分辨得十分确定,就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看看是消散还是继续长大了来最终确定,以便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的设计。

这在肺部肿瘤的早期发现上运用很好,由于分层很细微,拍出的层面图片就比较多,X射线自然会很高的含量、在设计这种CT机器之时需要考虑到射线剂量大小对人体的伤害问题,通常每一张片的射线剂量会比别的CT要小。

这一类检查目前在三甲医院都会有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肺泡   放射科   暗室   太平间   肺部   剂量   纹理   射线   胶片   器官   肿瘤   层面   部位   图像   作用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