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成因、哺乳黄的应对

前面说了黄疸的病理情况,今天说一说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由于在妈妈体内孕育时没有自主呼吸,血液中氧是通过胎盘交换的,氧含量就没有在肺部交换时量大,为了满足胎儿发育所需氧的量,胎儿只能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来满足与妈妈血液中含氧量不及肺部直接交换的不足,生产后新生儿可以直接呼吸,血液中不再需要大量的红细胞,多余的红细胞立即开始破坏、溶解,因为数量巨大,会形成新生儿黄疸,这种黄疸是生理性的,不会给新生儿身体带来伤害。

由于新生儿时期黄疸形成的原因很多,需要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以前讲过新生儿疾病时的表现,集中在吃、哭、动三大方面,这三方面都不错的情况下,黄疸以生理性为主。

通常生理性黄疸一周左右到达高峰,两周之后完全取消退,新生儿由此皮肤白白净净的,此时可以开始添加维生素D3了。

一些喂养母乳的婴儿,黄疸会一直不消失、持续数周至数月,中医把它称为哺乳黄。至于喂养母乳为何会黄疸不退,结合黄疸形成的原因,我谈一点个人思考。

不一定正确,我也不是正确的妈妈,生的都是正确的仔,只是因为找不到任何深入的解释,才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喂养母乳的新生儿在两周龄后红细胞数量与其他新生儿不相上下,所以不会是红细胞溶解数量的增多导致的黄疸。

他们的肝功检查转氨酶数量也正常,说明不是喂养母乳导致肝细胞功能下降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导致的黄疸。

唯一可能导致黄疸的途径就剩下一条、胆管淤积。

有观念认为是母乳喂养时一些酶的作用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导致黄疸,我认为即便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回到肝脏的数量,仍然可以通过全身血液循环到达肾脏从尿液排出,不存在堆积形成黄疸,只是胆红素排出的地方改变了而已。

还有观念认为这是新生儿肝脏去天性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那么跟喂养母乳还是替代品就没关系,是有喂养方式都会造成黄疸不退。

既然是喂养母乳导致的黄疸,那么一定是母乳里含有什么成分使得胆道淤积。

母乳里有什么成分就很有必要了解,在刚分泌的母乳中含量最多的当然是蛋白质,脂肪、乳糖含量相对较少,还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成分以利于新生儿抗击外来微生物等侵袭。这时候母乳颜色偏黄,叫做初乳,一周后奶水渐渐变白,脂肪、乳糖含量开始增加,免疫蛋白数量慢慢下降。

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儿可能对母乳过敏,表现为进食后哭吵(腹痛)、肠道产气过多(屁较多)、大便稀

,但是过敏只会造成血管通透性增高,肠道水肿,皮肤湿疹严重,对胆道的改变影响不大。

比较可疑的只能是母乳中的脂肪了,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胆汁分泌,胆汁乳化脂肪以便于被脂肪酶消化,胆汁的大量分泌对胆道的刺激在新生儿来说比较强烈,因为在胎儿期是不需要胎儿分泌胆汁的,出生后由于母乳脂肪含量增高刺激胆汁分泌,对胆道的刺激作用导致胆道收缩,胆汁淤积,胆红素也不能够顺畅排出、形成胆道淤积型黄疸。

如果有医生需要验证这一点,可以与哺乳妈妈合作,观察减少哺乳妈妈摄入脂肪食物的量来减少母乳脂肪含量之后婴儿黄疸消退的情况。

哺乳黄对婴儿身体没什么危害,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对母乳过敏的婴儿,如果影响婴儿生长发育、还更应该考虑喂养母乳替代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黄疸   新生儿   生理   胆红素   胆道   乳糖   红细胞   胆汁   母乳   成因   胎儿   脂肪   含量   婴儿   数量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