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分别如何治疗和预防?

很多人知道两对半这个检查是发现有没有罹患乙型肝炎,但是病毒性肝炎不止乙型肝炎一种。

既然叫做乙型,按照中国人习惯,会不会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呢?真有。外国人不懂天干地支,只会ABCDE,甲乙丙丁戊相对应的就是HAV、HBV、HCV、HDV、HEV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人数最多的病毒性肝炎,二十年前的数据是感染率超过百分之十,现在数据下降了,感染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

下降的原因是近三十年来的疫苗接种,特别是将乙型肝炎疫苗作为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的二十年,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群建立起良好的免疫屏障。

再加上技术的提升,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贡献,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关于乙肝疫苗来源的故事,1989年,在时任美国默克公司的总裁罗伊·瓦杰洛斯(Roy Vagelos)的倡导下,作出转让给中国乙肝疫苗生产技术的决定,只象征性收取七百万美元转让费,还派出专家免费帮助我们建立生产线,培训人员,他的目标是要帮助中国在五十年内消灭乙肝病毒的摧残。有记者采访他时说过:我只知道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很多人不承认人家的帮助,觉得是自己的努力逼迫帝国主义良心发现,如果不卖七百万美元就连一分钱也卖不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己搞得出来,对于这些忘恩负义的说法我只能无语。

乙型肝炎病毒是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中唯一的DNA病毒,有外壳,相对稳定,可以制备出终身免疫疫苗。其他四种是RNA病毒,无法制定出终身免疫的疫苗,结合现在流行的新冠,朋友们自行判断疫苗情况,我不多说了,免得说我造谣。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源性感染、母婴传播、性传播。目前母婴传播在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广泛应用之后,已经非常安全可靠,而且这一部分的费用是免费的。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具的使用、无偿献血的推行,在血源性感染这一部分已经很安全了,发生的多数是注射吸毒的人群上,共同使用一个注射器具。

剩下的就是性传播,但是很多人说自己是乙肝携带者但并且感染自己的伴侣又是为什么呢?这是个好问题,性传播还与携带者身体病毒所处的情况有关,只是携带者时病毒潜伏在肝细胞内,血液里并没有病毒,也就没有传染性,所以不需要谈病毒色变的过于担忧。

在病毒处于复制期,肝功异常,肝细胞破坏严重时,传染性就强,这个时候要注意防范,当然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安全的防范办法。

对于携带者一般不用治疗,如果需要抗病毒治疗,推荐使用口服的抗病毒药物:初治患者优先选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丙酚替诺福韦。

在过去生活水平不高,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甲肝(黄疸型肝炎)发病率也很高,目前已经下降。甲肝也有疫苗,但是预防效果并不十分确定,所以不是一类疫苗。

戊肝与甲肝相似,传播方式也是消化道传播,注意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变,爆发性流行已很罕见,本病具有自限性。

丁型肝炎病毒有缺陷,无法独自感染人体,需要先感染乙肝之后,丁型肝炎病毒才可以感染人体,主要是需要借助乙肝病毒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帮助自己复制。

丙肝也是通过血源性感染,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推荐药物: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索磷布韦、格卡瑞韦等。

既然是肝炎,都是肝细胞坏死,症状大致相同,了解肝细胞的功能基本上也就清楚有哪些症状了:肝脏是人体化学工厂,出现问题通常会消化不好、食欲下降、对油腻的东西厌恶;胆红素代谢降低,出现黄疸;蛋白质合成下降,出现低蛋白水肿、肝腹水等;再加上病毒感染之后的共同表现:发热、浑身乏力等。

急性病毒性肝炎相对危害不大,发病急恢复也快,慢性肝炎(乙肝)长期危害偏大一些,就造成反复的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到之后就是肝硬化,可能癌变。

甲胎蛋白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癌变的可能,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甲胎蛋白的随访比较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病毒性肝炎   丙丁   感染率   甲肝   乙型肝炎   携带者   抗病毒   肝炎   乙肝   疫苗   母婴   免疫   药物   乙肝疫苗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