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念 爷 爷

想 念 爷 爷

文/张新霞

我的爷爷张文贤,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农民,在八十八岁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作为爷爷最喜欢的孙女,我一直想写一篇怀念爷爷的文章,但困于“茶壶煮饺子”之苦而迟迟没有动笔。今年,因为小舅在公务之余要着手撰写有关鸡川中学的传记,才催促我提笔写写爷爷的故事。

我最佩服爷爷的地方,是他认定的事一定能干成。爷爷成功地戒掉了抽了三十多年的烟;退休后,从零开始学书法,几年功夫就能写对联、中堂、梁记,逢年过节免费给乡邻书写对联,并乐此不疲。

爷爷是个苦命的孩子。五岁的时候,爷爷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曾祖母因为黑热病而早逝。爷爷的父亲之后又娶过两个老婆,但都早于爷爷的父亲而过世,爷爷后来很少提及两个继母(可能是爷爷从未在她们身上得到过母爱吧),但幸运的是爷爷的四叔对爷爷特别疼爱。从我记事起,爷爷每年都要给他四叔去上坟,虽然比自己父亲的坟还远,但爷爷从未抱怨过,而且每次都要给我们讲四叔疼他的故事。在四叔的帮助下,爷爷八岁时上了一年私塾,就是这一年的扫盲班,为爷爷后来工作、当领导、写书法奠定了基础。

想 念 爷 爷

爷爷是个踏实肯干、脚勤手快的人。解放后,爷爷被选到刚刚成立的农业社当主任、民兵队长、公社副主任。1956年,三十岁的爷爷被推荐当了工人。爷爷身材魁梧,肯吃苦,干起活来不惜力气,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被任命为队长。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爷爷1961年被迫离职回乡。因为爷爷有干劲、肯吃苦、会谋划,被推选为许堡大队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领导全大队的工作,一直干了将近二十年,带领乡亲们干了很多利村利民的大事。

爷爷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一生秉持“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当改革开放之风吹到许堡大队时,五十四岁的爷爷主动辞去了所有“官职”,带头兴办乡镇企业,开办了以电动磨面机、脱粒机、拉丝机和铁匠铺为主的综合厂,为村民解决生活所需。干到六十六岁时,爷爷又毅然“退休”回家,练起了书法。

想 念 爷 爷

想念爷爷,就会想起爷爷为村里、为家里干的很多往事。

兴建学校。1969年,爷爷扩建了许堡小学、筹建了育红中学(后改为吉川中学)。许堡小学占地面积小,没有操场。那时候每家只有一点自留地,爷爷主动以阴屲山上的山地置换我家的两墒水地作为操场。两所学校教室建设得整整齐齐,还有两个图书馆,教室前面是花园,种的蔬菜和苹果树,侧面还有几排钻天扬。爷爷作为贫下中农被任命为名誉校长,在校长的带领下,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学风正,成绩好,是通渭县非常不错的完全中学。

植树造林。家乡的大湾山又高又陡,不适合修建梯田,爷爷带领村民在山上植树造林。在那个既缺粮食,又缺燃料的年代,老百姓敬畏爷爷,一直没敢破坏那块林地。我们在吉川中学的操场上做早操、早读,在树林中读书、聊天,看着太阳升起时的大湾山,烟雾缭绕,恍若仙境,这些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真的有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觉。

兴修水利。在小河沟筑坝养鱼,我第一次吃的鱼就是我们本地的鲤鱼,记得要一尺多长,当时一些南方下乡知青赞不绝口。在堡子渠挖大口井,安装了第一台水力发电磨面机,改变了人工推石磨磨面的历史;修建水渠,进行农田灌溉,麦子长势喜人,家家都有余粮。

想 念 爷 爷

修建梯田。好多地方现在才开始修建梯田,但在我的家乡六十年代就开始修了。印象中,爷爷随身带着一把铁锨和一个水平尺,随时丈量梯田。夏天的夜晚,公社驻队干部或工作组的同志都到我家来,和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研究第二天的工作。

兴修公路。利用农闲时间,爷爷带领群众修建了许堡村到赵家渠和刘家埂的公路,在那个靠人力修路的年代,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干不成的。要致富先修路,爷爷早就开始先行了。

爷爷是个不徇私情的人。从1964年到1984年,大队每年都有招工指标,但爷爷为了避嫌,首先推荐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家的亲戚。我母亲几次求情想把我的舅舅推荐当工人,可爷爷就是不答应,到现在母亲还为这件事而埋怨爷爷呢。

想 念 爷 爷

爷爷是个爱学习的人。记忆中,下雨天爷爷总是在看书。爷爷早期看的书是毛选,后来主要看的是书法方面的书。在爷爷身上,充分体现了通渭人耕读相传的特点。爷爷不光自己看书,还经常与村里的年轻书法爱好者交流习字心得,这样就带动了村里书法文化的发展。到了七十岁时,家务事都交由爸爸操心,爷爷则全身心地练习书法,家里到处都洋溢着书法的气氛,上房的墙上有于右任的草书中堂,还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四条屏。爷爷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背一背中堂上的字,再在手心里比划几下字的写法,其痴迷书法的劲头可见一斑。

爷爷是个好家长。爷爷和奶奶相敬如宾五十年。小时候听爷爷奶奶愉快地谈论扫盲夜校的事,看到奶奶把学到的字在爷爷的脊背上比划着让爷爷猜。记忆最深的是,冬天的早上,奶奶烙猪油推推,蒸莜麦面囷馍馍和谷面、糜面馍馍,爷爷则在上房的炕上熬罐罐茶。爷爷把熬的第一盅茶让给奶奶喝,说第一盅茶熬得时间短,不苦,然后一人一盅就像喝酒一样碰着喝,多么好的一幅琴瑟和谐的画面,这正是我一直向往的家庭气氛。

爷爷,您永远地走了,但愿您的子孙后代都能继承您的优良品质和创业精神,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想 念 爷 爷

康桥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欢迎关注《康桥笔谈》头条号!

作者简介:张萍,曾用名张新霞,甘肃通渭人。医生,热爱医生工作,爱好书法,乒乓球,舞蹈。

想 念 爷 爷

《康桥笔谈》是一个“以文学为桥梁,坐而论道;以武学为桥梁,切磋技艺;以书法为桥梁,研谈笔墨;以健康为桥梁,释怀养生”为宗旨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平台始终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文学爱好者提升文学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风格定位】经典文章推送,合格产品介绍,美文点赞打赏,同道评论交流。

【笔谈特质】追求文章质量,厚爱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交流兴趣爱好。尽力做到兼容并蓄,雅俗共赏,为您找到一个倾诉、沟通、交流的出口,满足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走进康桥笔谈,就有志同道合的文友、武友及书法爱好者与您惺惺相惜,携手共进。

【投稿指南主要刊发文学爱好者的精品原创力作,追求高格调、高品味、高质量。

好看小说】主要刊发原创小说,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

美文共赏】主要刊发原创美文,要求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文笔优美、不落窠臼。

真情散文】主要刊发散文,要求主旨向上、文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饱满、走心、接地气。

诗歌在线】主要刊发精品原创诗歌和古诗词,要求意境优美、诗意婉约、艺术性强。

书海钩沉】主要刊发读书日记、随笔、心得体会。

故事传说】主要刊发民间故事、传说等,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低俗、不庸俗。

纪实传记】主要刊发人物传记、社会纪实等,要求内容真实可信,主题健康向上。

想 念 爷 爷

优雅女人】主要推出以女性为主题的悦读大餐,涵盖女性读书、生活、审美、职场、情感、服饰、美颜、美食、养生、保健等等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精品佳作。

茶余饭后】主要刊发风趣的、搞笑的、调侃的、戏说的原创故事、段子,拒绝低俗、恶搞。

【 投稿须知】所投稿件须是未在其他平台刊发过的原创精品,报刊发表过的优先选用。投稿时须将作品word文档、个人彩照和作者简介以邮箱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1097319301@qq.com)。投稿后请加微信:kangqiaolanzhou,以便沟通和兑付稿酬。

【付酬标准】作品80%的赞赏付给作者,20%的赞赏纳入《康桥笔谈》运行基金。自作品发表之日起第十天支付作者稿费。

《康桥笔谈》是您值得拥有的百花园,希望与您一路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通渭   馍馍   笔谈   梯田   美文   村里   大队   书法   桥梁   爷爷   奶奶   爱好者   中学   精品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